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7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重离子辐射诱变具有诱变率高、诱变谱宽、突变体易稳定等优势,在微生物育种实践中已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对重离子辐射诱变效应的研究可以实现较为全面地了解突变体在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等多个层面的生物学信息。本文综述了利用重离子辐射诱变技术进行微生物育种的研究进展,以及联合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重离子诱变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利用组学方法研究重离子诱变微生物的新思路,旨为重离子诱变微生物育种技术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2.
Beta-葡聚糖是由β-(1,3)和β-(1,4)糖苷键连接的非纤维素多糖,主要分布在谷类作物籽粒胚乳及糊粉层中,在高尔基体合成,经由囊泡运输到质膜,最终在细胞壁上沉积。通过增加胆汁酸排泄,延迟葡萄糖吸收,β-葡聚糖可有效降低胆固醇及血糖水平。Beta-葡聚糖合成酶基因家族成员最早在水稻(Oryza sativa)中得到鉴定,后在其他作物中陆续被发现。该基因家族包括3个主要成员:CslF、CslH和CslJ亚基因家族,起源于不同分支,经过趋同演化,执行合成β-葡聚糖的功能。Beta-葡聚糖基因家族成员均受到负选择压力,演化过程中序列高度保守。CslF亚家族基因成员相对较多,常在染色体上形成基因簇,CslF6是介导β-葡聚糖合成的主效基因。CslF亚家族在叶基部等幼嫩组织中表达水平相对较高,且明显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CslH和CslJ亚家族成员较少,其中CslH亚家族在叶尖等成熟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而CslJ亚家族在籽粒中有较高的表达水平。该文综述了β-葡聚糖合成酶基因家族成员的系统发育关系、表达模式,β-葡聚糖合成酶的亚细胞定位,以及作物中的定向育种研究进展,提出β-葡聚糖合成酶基因家...  相似文献   
33.
胚培养技术是指将不同植物的胚在离体无菌培养的条件下,使胚在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上发育成幼苗的技术. 至今为止,胚培养技术已有近90年的研究历史.1904年,Hanning成功地培养了萝卜和辣根的成熟胚,并且提前使它们萌发形成了小苗,这是世界上胚培养最早获得成功的一例.  相似文献   
34.
35.
月季花因其品种繁多、花色艳丽、持续开花等特性而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为不断培育新的月季品种,通常采用播种、嫁接和扦插等方法。播种多用于培育新品种;嫁接与扦插可保持品种特性。自从17世纪初以来,园艺育种家们又在这些传统育种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了突变体育种和天然突变体(芽变)选择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培育出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大量、新奇的月季花品种。  相似文献   
36.
关中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和产量育种目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关中地区不同年代及当前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遗传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关中地区近期小麦品种的产量育种目标的趋势是在提高现有穗粒数的基础上,保持现有的穗数(700万/hm^2)及千粒重(38g左右),以求在提高品种产量潜力的同时,保持或增加品种的稳定性能;或是大幅度提高穗粒数(35粒左右),适当提高千粒重(40g左右),适当降低穗数(600万/hm^2左右),以  相似文献   
37.
外源DNA和Bt基因导入棉花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外源DNA和Bt基因导入棉花的分子育种原理、方法,以及在棉花品种改良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就棉花分子育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8.
微藻育种与培养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藻类的天然产物具有广泛的遗传变异和潜在的经济价值,但是这些天然产物的获取还依赖于品种的改良和适宜的培养条件。本文概括性地论述了微藻的遗传育种和优化培养。它包括微藻类的遗传多样性、选择育种、诱变育种、细胞融合、基因工程以及固定化培养和生物反应器的应用。这些生物技术为微藻类的利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9.
采用多种方法诱变获得一株新型肌苷产生菌--产氨短杆菌GMBA-800,对其生长和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研究。肌苷产量从5g/L提高到18.41g/L,发酵周期从84h缩短为63h。菌株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40.
超低能重离子注入作物育种的原初物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原子核物理学观点出发,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测量并举的方法对超级能(〈200kev)重离子(Z≥6)注入作物(小麦)种子进行诱变育种的原初物理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注入离子本身的射程,还是次级电子,自由基扩散,高温热穗,级联原子和冲击波等次级作用范围都无法触及表皮下面的胚细胞,但注入离子在麦胚内主要元素(C,N,O,S,P,K,Ca)上激发出的特征X-射线,在其强度减弱为原来的10^-3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