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52.
Aphids harbor primary endosymbionts, Buchnera aphidicola, in specialized cells within their body cavities. Aphids and Buchnera have strict mutualistic relationships in nutrition exchange. This ancient association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 who are interested in endosymbiotic evolution. Previous studies have foundparallel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non-galling aphids and Buchnera at lower taxonomic levels (genus, species). To understand whether relatively isolated habitats such as galls have effect on the parallel relationships between aphids and Buchnera, the present paper investigated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gall aphids from Pemphigus and allied genera, which induce pseudo-galls or galls on Populus spp. (poplar) and Buchnera. The molecular phylogenies inferred from three aphid genes (COI, COII and EF-la) andtwo Buchnera genes (gnd, 16S rRNA gene) indicated significant congruence between aphids and Buchnera at generic as well as interspecific levels. Interestingly, both aphid andBuchnera phylogenies supported three main clades corresponding to the galling locations of aphids, namely leaf, the joint of leaf blade and petiole, and branch of the host plant.The results suggest phylogenetic conservatism of gall characters, which indicates gall characters are more strongly affected by aphid phylogeny, rather than host plants.  相似文献   
53.
张丽  王红芳  鲍蕾  葛剑平 《植物学报》2014,49(1):114-119
用核微卫星的长度多态性刻画物种的种群遗传结构, 推测其进化历史是现时景观遗传学、亲缘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选择具有合适多态性且突变机制相对明确的核微卫星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通过收集15个已被广泛使用的梣属(Fraxinus)核微卫星, 研究其在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中的扩增稳定性, 同时应用FIASCO方法针对水曲柳新开发了9对微卫星引物, 并用克隆方法抽样检测能成功扩增的核微卫星序列, 分析其长度变异的突变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有66.7%的梣属核微卫星引物可以在水曲柳中稳定扩增, 但其中有70%的引物在微卫星翼区普遍存在插入缺失, 从而导致长度同塑。在新开发的9对引物中, 仅33.3%的引物在翼区存在插入缺失。研究结果显示微卫星的长度同塑现象较为普遍, 尤其是根据近缘物种开发的引物, 这种现象应在利用微卫星的研究中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4.
大亚湾两种重要经济虾类热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泽平  陈浩如 《生态学报》2005,25(5):1115-1122
中国第1座大型核电站位于广东省大亚湾西侧,第1期工程于1994年初并网发电,第2期工程于2003年5月正式投产,总装机容量为4000MW,经冷却系统排人大亚湾的热废水达200m^3/s。核电站温排水的生态热效应问题引起人们普遍关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亚湾海区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和近缘新对虾(Metapenaeus affinis)两种重要经济虾类的高温热效应试验研究,测试了多项重要温度指标基准值。结果表明,斑节对虾和近缘新对虾的适宜生长温度范围均为29~35℃,最适生长温度(OGT)均为33℃;在不同的驯化温度下,斑节对虾和近缘新对虾的起始致死温度(ILT50)分别为37.5~38.1℃和38.9~39.3℃;最高起始致死温度(UILT50)分别为38.1℃和39.3℃;临界热最大值(CTM)分别为42.72~43.60℃和41.58~43.90℃;生长的最高周平均温度(MWAT)分别为34.7℃和35.1℃;短期暴露最高温度(MTSTE)分别为37.12和37.89℃;在不同驯化温度下,斑节对虾主动趋向选择的最适温度为26.4~32.5℃,近缘新对虾为30.7~33.1℃;起始致死温度、临界热最大值和选择的最适温度等与驯化温度呈正相关关系。随着驯化温度提高,其数值也增大,并逐渐趋向某一恒定的温度值。根据斑节对虾和近缘新对虾的热效应研究结果,结合这两种虾类的生态习性和大亚湾核电站温排水温度场的卫星遥感监测资料,探讨了大亚湾核电站温排水对2种虾类资源的热效应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核电站温排水形成的温度场绝大部分的温升不超过4℃,温度场水域的温度变化基本上都低于这2种对虾的生存安全温度。处于它们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内,温排水对大亚湾海区的斑节对虾和近缘新对虾资源热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55.
DNA分子标记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DNA分子标记技术在药用植物鉴定、中药质量标准化、遗传图谱构建和近缘物种进化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分子标记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6.
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关世界某些地区商业引种转基因 (GM )作物的争论 ,已经提出GM作物有可能对环境产生潜在影响的问题。例如 :GM作物会影响非目标昆虫吗 ?会通过异型杂交或远交产生无法防治的杂草吗 ?会对野生生物产生有害的影响吗 ?另一方面 ,也提出这样的问题 :GM作物可在多大程度上 ,通过减少农业中某些化学物质的投入数量 ,或是提供目前从不可更新的资源获得的原料 ,从而造福于环境 ?虽然承认 ,农业会不可避免地影响环境 ,但在作物生产、野生生物和消费者利益之间 ,究竟会发生何等合理的交换呢 ?评价GM作物的环境影响 ,乃是在田间条件下 ,试验性或商…  相似文献   
57.
王林海  周敏  李慧玲  何中虎  夏先春 《遗传》2010,32(6):613-624
发掘小麦近缘种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 可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更多的基因资源。文章利用Glu-B3位点特异性标记LB1F/LB1R、LB2F/LB2R、LB3F/LB3R和 LB4F/LB4R, 对普通小麦B染色体组的7个可能供体近缘种, 即硬粒小麦(T. durum)、栽培二粒小麦(T. dicoccum)、野生二粒小麦(T. dicoccoides)、拟斯卑尔脱山羊草(Ae. speltoides)、高大山羊草(Ae. longissima)、西尔斯山羊草(Ae. searsii)和双角山羊草(Ae. bicornis)共20份材料进行PCR扩增, 克隆小麦近缘种中GluB3-1、GluB3-2、GluB3-3和GluB3-4基因的等位变异, 并对Glu-B3位点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共获得16个新等位变异, 其中GluB3-1基因的新等位变异1个, 命名为GluB3-16, 其推导氨基酸分子量为39.2 kDa; GluB3-3的新等位变异有3个, 分别命名为GluB3-35、GluB3-36和GluB3-37, 其推导氨基酸分子量为44.5 kDa(GluB3-36)或44.6 kDa(GluB3-35和GluB3-37); GluB3-4的新等位变异12个, 分别命名为GluB3-46、GluB3-47、GluB3-48、GluB3-49、GluB3-410、GluB3-411、GluB3-412、GluB3-413、GluB3-414、GluB3-415、GluB3-416和GluB3-417, 其推导氨基酸分子量变化在38.6(GluB3-414)~ 42.5 kDa(GluB3-413)之间; 16个新等位变异都包含单一的完整开放阅读框, 具有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典型结构。文章进一步拓展了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资源, 揭示不同Glu-B3基因的进化过程不完全相同, 为有效地利用小麦近缘种材料和转基因育种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58.
用SSR标记研究柑橘属及其近缘属植物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用SSR标记分析了29份柑橘属及近缘属植物的亲缘关系。7对SSR引物在29个样品中扩增得到114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有16.3个等位基因。计算匹配系数后用邻接法进行聚类,结果表明,澳洲指橘与柑橘属的亲缘关系很近;SSR位点的高纯合频率支持富民枳种的地位;枳与柑橘属的关系较远,枳不大可能是从柑橘属衍生而来;Swingle的亚属的划分以及田中的原生柑橘类和后生柑橘类的划分界线不清晰;现代栽培柑橘的起源与大翼橙关系密切;柑橘属的枸橼、柚和宽皮橘都很好地分离,支持其为现代栽培柑橘的3个基本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59.
鉴定了170份小麦近缘物种材料苗期对北京地区流行的小麦白粉菌小种的抗性表现,包括引自美国和欧洲的斯卑尔脱小麦81份,密穗小麦27份,中国的西藏半野生小麦4份,和引自CIMMYT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58份。结果表明,3份斯卑尔脱小麦表现抗病,它们是瑞士品种Hubel和Lueg以及德国的原始品种69Z6.245(编写PI348085)。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中有19份材料表现高抗至免疫。密穗小麦材料中有2份(即美国材料DN-2263和Coda)表现抗病。4份西藏半小麦苗期都不抗小麦白粉病。  相似文献   
60.
中国棉田和稻田茧蜂近缘种的RAPD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我国棉田和水稻田分别有寄生棉红铃虫和稻纵卷叶螟的茧蜂近缘种 ,著者以RAPD分子标记构建此 4种茧蜂基因组的RAPD多态性图谱 ,根据这 4种茧蜂的DNA多态图谱和遗传相似系数 ,明确这 4种茧蜂是 4个不同种。证实黄胸茧蜂Braconisomera (Cushman)和黑胸茧蜂B .nigrorufum (Cushman)仍为独立的姊妹种。菲岛折脉茧蜂CardiochilesphilippensisAshmead和褐翅折脉茧蜂C .fubscipennic Szpligeti为不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