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7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14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印度洋南赤道流区水体叶绿素a的分布及粒级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0年4—5月印度洋南赤道流区的综合环境调查资料,对印度洋南赤道流区叶绿素a浓度分布和浮游植物的粒级结构等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调查海区水体层化明显,表层水温较高,营养盐浓度较低。调查海区东部测站的数据显示该区域可能受到来自印度尼西亚贯穿流和南爪哇流的影响,有高温低盐的特点。叶绿素a浓度在该海区的分布具有以下特点:(1)表层叶绿素a浓度在整个调查海区虽然普遍较低(平均为(0.1220.052) mg/m3),但具有明显的空间区域化特征:印度洋南赤道流区中部,叶绿素a浓度较低,站位间分布均匀;东部叶绿素a浓度相对较高,不同测站叶绿素a浓度差异明显.(2)整个调查区域叶绿素a浓度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单峰结构,其最大值分布在60—80m水层,位于营养盐跃层内.(3)叶绿素a的粒级结构分析结果显示,pico级份的浮游植物对叶绿素a的贡献占主导地位,平均为75%,nano级份的贡献平均为20%,net级份对叶绿素a的贡献最小,平均仅有5%. 对比本次调查和在其它海区的研究,表明印度洋南赤道流区属于典型的低纬度寡营养海区,低的营养盐浓度(特别是NO3-浓度)是该海区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2.
崔宝凯  余长军 《生态学报》2011,31(13):3700-3709
本文在过去10 a野外调查和室内鉴定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兴安岭林区多孔菌的区系组成和种群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大兴安岭林区的多孔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共有5目11科56属129种,占中国多孔菌区系的21.36%,优势科是多孔菌科。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分为7类,以北温带成分和世界广布成分为主,具有明显的北温带成分的区系特征。大兴安岭的多孔菌常见种较多,种群结构中共生菌3种,寄生菌27种,腐生菌占大多数,有99种。在能够引起木材腐朽的126种真菌中,白腐菌93种,占多数,褐腐菌33种,占少数,但该地区褐腐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全国范围内褐腐菌在多孔菌中的比例。通过对大兴安岭主要树种上的种群结构进行比较,表明阔叶树上的木材腐朽菌绝大部分是白色腐朽菌,而针叶树上的白腐菌与褐腐菌数量相差不大,褐腐菌对于针叶林特别是落叶松的更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三峡水库干流和库湾消落区植被物种动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峡水库干流和库湾消落区的植被物种分布进行了本底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水库消落区维管植物共有61科169属231种,以草本植物居多,其中一年生草本105种,多年生草本75种。与2001年三峡工程建成前的自然消落区维管植物(83科240属405种)相比,科减少了26.51%,属减少了29.58%,种减少了42.96%。从植被物种分布上来看,川江段和峡江段差异明显,人类活动对消落区植被物种分布存在较大影响,微地形的复杂程度和实验基地的设立能够对本土植被保护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94.
连作对浙贝母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大田试验,分别在浙贝母种植的头茬、二茬及四茬田里进行植物及土壤取样,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区系、关键酶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数的增加,浙贝母连作土壤中有效氮、有效磷及有效钾的含量显著降低,但有机质含量逐年增加,土壤呈酸化趋势;根区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及微生物总量呈线性减少,但真菌数量呈线性增长;重茬根区土壤的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低于头茬土,但多酚氧化酶及蔗糖酶活性出现增加现象.在连作障碍下,浙贝母叶内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SOD、POD等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地上、地下部生物量以及根长、根表面积均显著降低.说明浙贝母连作障碍是由于土壤营养元素缺乏、根际酸化、微生物区系改变、氧化胁迫加剧等多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995.
通过截短玉米黑粉菌CYP51(P450-14DM,UmCYP51)基因(去除编码跨膜区部分)和选取不同的表达载体,构建了9种重组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进行UmCYP51基因的表达,发现只有BL21(DE3)/pET32-Um-35重组表达工程菌获得了表达.对稀有密码子和mRNA翻译起始区二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稀有密码子和mRNA翻译起始区二级结构对UmCYP51蛋白的表达都有影响.适用于稀有密码子表达的菌株Rosetta(DE3)不利于UmCYP51蛋白的表达;同时只有翻译起始区二级结构自由能值最低的重组载体pET32-Um-35可以表达.为了设计以UmCYP51为靶标的新型抗真菌抑制剂,基于最新解析的真核生物人类的CYP51晶体结构,利用同源模建的方法构建了UmCYP51的三维结构并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优化.通过与商品化杀菌剂戊唑醇进行分子对接获得了此类抑制剂与UmCYP51的理论结合方式,阐述了戊唑醇分子的杀菌机理,为开发新型的抗真菌抑制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6.
神经系统中存在大量下行投射,与上行输入一起形成复杂的前馈与反馈回路,调控神经信号的传导和处理,但目前对皮层内反馈投射的功能作用认识还比较薄弱.通过微量注射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使猫纹外皮层后内侧外上雪氏区(area posteromedial lateral suprasylvian,PMLS)局部可逆性失活,使用胞外记录方法,研究初级视皮层17区神经元反应特性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PMLS区失活后,17区细胞对运动刺激的反应总体减弱,反应的相对稳定性基本不变,最高发放率/自发之比有所下降.与此同时,细胞的方向选择性指数减小,朝向选择性无显著变化.除少数"双向"反应细胞外,绝大部分细胞的最优方向基本不变.进一步分析发现,细胞对各个方向刺激的反应普遍下降,最优方向上的下降程度最大,是导致方向选择性减弱的主要原因.这些结果表明,PMLS区反馈投射可增强初级视皮层的方向选择性,而对朝向选择性影响有限.这一作用特点体现了PMLS区在皮层中偏重处理运动视觉信息的功能.  相似文献   
997.
以王百合为试验材料,通过同源克隆和巢式PCR方法从4℃低温诱导的王百合试管苗中分离得到了王百合GPAT基因的保守区序列,采用DNAman软件和BLASTN对该序列进行分析并分别从蛋白和基因角度分析了GPAT基因在4℃冷诱导情况下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1)该保守区长744 bp,推测其编码247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存在1个高度保守的区域(WIAPSGGRDRP),经过Blast比对分析发现,该保守区序列为LPLAT基因超级家族酶类的催化活性区,此家族多为催化酰基辅酶A(acylCoAs)或者酰基载体蛋白(acylACPs)中的酰基与受体蛋白结合的酰基转移酶类.(2)冷诱导促进GPAT基因的表达,随冷诱导时间延长,基因表达量不断增大,诱导4 h有大量表达,16 h表达量达到最高,16 h之后表达量随着冷诱导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72 h时的表达量与0 h处理时基本一致.研究表明,GPAT在百合抵抗冷胁迫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The actin cytoskeleton plays a role in mobility of many different organelles in plant cells, including chloroplasts, mitochondria, Golgi, and peroxisomes. Whi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identifying the myosin motors involved in trafficking of various plant organelles, not all of the cargoes mobilized by different members of the myosin XI family have yet been identified. The involvement of myosins in chloroplast positioning and mitochondrial movement was demonstrated by expression of a 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 (VIGS) construct in tobacco. When VIGS with two different conserved sequences from a myosin Xl motor was performed in plants with either GFP-labeled plastids or mitochondria, chloroplast positioning in the dark was abnormal, and mitochondrial movement ceased. Because these and prior obser- vations have implicated a role for myosins and the actin cytoskeleton in plastid and stromule movement, we searched for myosin tail domains that could associate with plastids and stromules. While a yellow fluorescent protein (YFP) fusion with the entire tail region of myosin XI-F was usually found only in the cytoplasm, we observed that an Arabidopsis or Nicotiana benthamiana YFP::myosin XI-F tail domain homologous to the yeast myo2p vacuole-binding domain associated with plastids and stromules after transient expression in N. benthamiana. Taken together, these observations implicate myosin motor proteins in dynamics of plastids and stromules.  相似文献   
999.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鲜切花"黄莺花" 的鉴定和分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玲  强胜 《植物分类学报》2007,45(4):497-504
鲜切花“黄莺花”是否就是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存在争议。本文应用AFLP技术对“黄莺花”、加拿大一枝黄花以及本地产一枝黄花Solidago decurrens Lour.共计45份样品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以便对这种鲜切花进行鉴定和分类。选择EcoRI/MesI的酶切组合,应用6对E 3/M 3引物组合进行选择性扩增,共扩增出多态位点639个,占总位点数的96.61%。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黄莺花”与加拿大一枝黄花聚为一大类,并与野外采集的种群相聚较近,与一枝黄花相区别。通过对其5.8S rDNA及其两侧的ITS1区和ITS2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5.8S rDNA序列完全一致,变异位点位于ITS区;通过将上述样品的ITS区序列与一枝黄花属Solidago的多个近缘种相比对,建立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黄莺花”和加拿大一枝黄花都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但明确了“黄莺花”属于加拿大一枝黄花复合种,具有潜在的入侵性,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00.
2004年和2005年两个繁殖季节,在安庆市望江县漳湖镇,采用全事件采样法和瞬间扫描采样法,对东方白鹳留居种群繁殖特征和繁殖生境内的干扰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东方白鹳在高压电线塔上营巢繁殖,营巢地点距离最近的村庄仅500m远,取食地点主要是水稻田,影响繁殖活动的主要自然因素:强风和高温。巢区和取食生境内的人为干扰强度较大,主要有燃烧秸秆、在巢塔上安装鸟刺、农耕活动和飞机噪音等。农业活动等人为干扰,对东方白鹳的取食、取材等行为造成很大影响,导致产生警戒、逃逸等行为。东方白鹳留居繁殖种群繁殖干扰因素的识别对进一步开展保护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