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5种常用鱼药对黑尾近红鲌鱼种的急性毒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温静水条件下,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比例5∶ 2)、高锰酸钾、晶体敌百虫、强氯精、溴氯菊脂等5种常用水产药物对黑尾近红鲌鱼苗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安全浓度最高的是高锰酸钾为0.738 mg/L,安全浓度最低的是溴氯菊脂为0.0033 mg/L, 5种常用水产药物对黑尾近红鲌鱼苗都比较敏感,药物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溴氯菊脂>强氯精>敌百虫>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高锰酸钾.  相似文献   
42.
记述了浙江土鸥螺属1新种,即杭州土鸥螺Georissa hangzhounensis sp.nov.土鸥螺属的种类主要分布于东亚、南亚及太平洋沿岸和岛屿.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广西、湖南、湖北等省区.本文对新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近似种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43.
理论和实验表明体形大小是许多动物择偶的重要信号。体形大小与产卵大小、最终产卵数量、后代适合度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动物利用体形大小为信号来择偶可以获得高的生殖利益。目前研究交配行为和体形大小的关系的文献较少,特别在微蛛亚科。本文以浅斑近微蛛为实验材料,在室内研究了体形大小对交配行为的影响。测量了体重,体长,头胸甲与腹部的长和宽,以头胸甲的面积(头胸甲的长与宽的乘积)为变量来表示体形大小。以雄蛛的行为为依据,将其交配行为划分为4个时期:潜伏期、求偶期、插入期和纳精期,并记录了各个时期的持续时间。通过分析,发现了一种微蛛新的交配模式,即可将浅斑近微蛛的插入期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大约25min长插入期,接着是一个大约15min的中度插入期,最后是一个大约5min的短插入期。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浅斑近微蛛的体形大小对其交配行为的潜伏期、求偶期、插入期和纳精期的持续时间都没有影响,对插入期的3个阶段的长短也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4.
【目的】揭示白龙江林区地表甲虫群落沿海拔梯度(927-2 735 m)的多样性格局、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为林区内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及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方法】采用巴氏罐诱捕法,沿不同海拔梯度(927、1 794、2 376和2 735 m)设置陷阱诱集地表甲虫。【结果】共采集2 015头地表甲虫,包括18科95种。虎甲科Cicindelidae的个体数量最多(436只)占总数的21.6%,其次是叩甲科Elateridae、步甲科Carabidae、葬甲科Silphidae、隐翅甲科Staphylinidae。5个科的采集数量占到总数的75.1%,是白龙江地区优势种群。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流域内地表甲虫的数量及优势种群数量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海拔2 376 m处,地表甲虫丰富度最高,诱集数量最多。低海拔地区地表甲虫丰富度低,诱集数量少。在种群动态变化中,中高海拔地区的优势种群在6-9月间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呈单峰增长模式,且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科种群的诱集峰值不同。如在不同海拔梯度内诱集的步甲科数量均在7月份最多;在海拔2 376 m处,叩甲科个体数量在8月份最多,相比海拔较低的1 794 m处,则7月份数量最多,在低海拔927 m处和高海拔地区2 735 m处,叩甲科的个体数量急剧减少,且动态变化不明显。【结论】在白龙江林区拱坝河流域,地表甲虫种类丰富,优势种群明显。在不同海拔梯度上,其优势种群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模式。根据地表甲虫群落在海拔梯度上的分布,可将地表甲虫分为三类。一是分布在中高海拔,包括步甲科、隐翅甲科及虎甲科等,在流域内4个不同海拔梯度都有分布。二是在中高海拔和高海拔处种类丰富,在低海拔处未诱集到相应甲虫,包括叩甲科及葬甲科。三是在不同海拔高度都有分布,但数量少,未形成优势种群,包括金龟科、象甲科及瓢虫科等。  相似文献   
45.
潘晨  朱希扬  贾文晓  杨芳  刘敏  象伟宁   《生态学杂志》2015,26(7):2123-2130
城市化所带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化石燃料燃烧对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明确城市区域CO2浓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对于认识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高强度人类扰动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上海市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春季利用近红外气体分析仪Li 840A开展近地面CO2浓度样带监测,结合遥感数据获取的城市下垫面特征信息,在明确上海市近地面CO2浓度空间分布格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定量分析其对城市下垫面特征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 上海市近地面CO2浓度为(443.4±22.0) μmol·mol-1,城市中心CO2浓度比郊区平均高12.5%(52.5 μmol·mol-1).近地面CO2浓度空间异质性显著,呈现西北高、西南次之、东南低的趋势,总体表现为随着下垫面城市化水平的降低而降低. 城市下垫面植被覆盖率(CVeg)是城市近地面CO2浓度的重要指示因子,两者呈现负相关;不透水层覆盖率(CISA)次之,两者呈正相关.CO2浓度(CCO2)与CISA及CVeg的相关性(R2)在缓冲距离为5 km时同时达到峰值,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可通过建立逐步回归方程表征:CCO2=0.32CISA-0.89CVeg+445.13 (R2=0.66, P<0.01).
  相似文献   
46.
亚洲近颌龙属(Caenagnathasia)首次报道于乌兹别克斯坦的晚白垩世Bissekty组,时代为土伦阶(Turonian)。报道了发现于内蒙古二连盆地晚白垩世二连大巴苏组的一件下颌联合部分,根据以下特征将这件标本归为亚洲近颌龙属:齿骨完全愈合,齿骨愈合部分未向下倾斜,齿骨背侧边缘的前部侧面观略凹,侧面的咬合面具有舌嵴,舌嵴上具有尖状突起,血管槽和相关的孔未延伸到齿骨愈合部分的背面,具有前部的咬合槽。新的标本将亚洲近颌龙的生存时代和地理分布延伸到了中国的坎潘阶(Campanian)。  相似文献   
47.
天山北麓绿洲-荒漠过渡带芨芨草地地表能量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人华  熊黑钢  陈肖飞 《生态学报》2015,35(5):1350-1358
利用天山北麓绿洲-荒漠过渡带芨芨草地的小气候实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不同天气条件下地表能量及其能量分配日变化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潜热与其它地表能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晴天各地表能量分量曲线呈"单峰型",阴天表现为峰谷频繁交替的"多峰型",雨天则显示为"偏峰型"。由于该区以晴天为主,阴雨天气发生频率少,平均情况下的各能量曲线变化与晴天基本一致。任何天气条件下能量传输均以潜热(LE)为主,其次为感热(H)和土壤热通量(G)。观测期内LE/Rn平均值介于沙漠和绿洲之间,很好地在能量分配上体现出自身的过渡性。各种天气条件下能量分配的日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白天均以潜热为主,夜间则有所不同。LE/Rn、H/Rn、G/Rn曲线白天变化平稳,夜间持续波动,日出和日落前后波动最为剧烈。其中,日出时刻以LE/Rn和G/Rn曲线波动最为强烈,且两者峰谷互补。因辐射强度和日照时数的不同,不同天气条件下曲线早、晚剧烈变化开始时间也有所差别。晴天、平均、阴天(8:00—18:00)波文比依次减小,且均小于1,表明它们在白天能量分配均以潜热为主。而雨天波文比则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整体呈上升趋势。LE与Rn、H、G相关性程度均表现为:晴天与平均相当,阴天次之,雨天最小。  相似文献   
48.
基于地表温度-植被指数关系的地表温度降尺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建亮  武建军  杨曦  刘明  张洁  周磊 《生态学报》2011,31(17):4961-4969
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均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而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来监测地表温度存在着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上的矛盾:空间分辨率高的卫星时间分辨率低,反之亦然。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首先利用TsHARP (An algorithm for sharpening thermal imagery)温度降尺度方法将LSTMODIS,1km(1km 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地表温度)图像(2004年9月9日上午)降尺度为LSTMODIS,500m(500m MODIS地表温度)图像。为了对降尺度LSTMODIS,500m图像进行验证,对研究区内同一天(2004年9月9日上午)的ETM图像的第6波段的辐亮度值升尺度到500m后,再利用Sobrino ETM(Enhanced Thematic Mapper)温度反演方法反演得到LSTETM,500m(500m ETM地表温度)图像,将LSTETM,500m图像作为当日地表温度的实测值,对降尺度LSTMODIS,500m图像的降尺度效果进行验证。对比结果表明降尺度LSTMODIS,500m图像更加精细刻画LSTMODIS,1km图像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定量对比3种降尺度LSTMODIS,500mLSTETM,500m的RMSE分别为0.786、1.002,0.754℃,降尺度结果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9.
1株近平滑假丝酵母的分离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稀释法从土壤及水果中分离出1株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YPD培养基培养酵母,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rRNA基因内转录间区(ITS区)进行了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中已有的有关序列进行比较及系统发育分析。测序结果表明该序列长度为547 bp,与GenBank中近平滑假丝酵母同源率在98.5%~100%之间,进化分析表明与C.parapsilosis(EF193067)、C.parapsilosis UOA/HCPF(FJ872013)属于一单独分支中,形态结果及分子鉴定表明近平滑假丝酵母培养成功,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0.
为了解荒漠地表甲虫的多样性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明确其环境指示作用,评估沙漠工程对荒漠地表甲虫多样性的影响,作者于2010年5-7月采用陷阱法调查了占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从沙漠腹地到沙漠绿洲交错区不同生境的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其中包括沙漠腹地公路防护体系的干扰生境.结果如下:(1)共捕获地表甲虫54,527头,隶属于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