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8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126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全基施肥方式会造成作物全生育期内营养供应失衡, 导致生育后期缺氮早衰。为探究聚天门冬氨酸和壳聚糖复配剂(PAC)保障谷子(Setaria italica)花后氮素供应和调控叶片抗氧化特性的机制, 建立全基施肥背景下东北春谷防衰增产的生产技术, 于2020-2021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公主岭试验站开展大田试验, 以谷子品种张杂谷13号和华优谷9号为材料, 设置常规氮素(CN)和PAC配合氮素(PN) 6个氮素水平(0、75、112.5、150、225和337.5 kg·hm-2)播种前进行全基施肥处理。结果表明, 与常规氮肥处理相比, 相同施氮量下, PAC处理后, 两品种谷子花期和灌浆中期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升高, 花后叶面积显著增大, 叶面积降幅减小; 花后0-40天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 丙二醛含量降低。因此, PAC有效保障了谷子生育中、后期土壤氮素的供应, 提高了叶片抗氧化能力, 延缓了叶片衰老进程, 进而提高产量。2020年和2021年Z13的增产幅度分别为11.24%-21.55%和8.65%- 14.22%, H9的增产幅度分别为5.53%-15.75%和10.43%-16.17%。上述调控效应在低氮和中氮水平(75、112.5和150 kg·hm-2)下更为显著。综上, PAC配合氮肥全基施可作为一项防衰增产的栽培技术应用于我国东北春谷区。  相似文献   
72.
通过TIBA、LaCl3、Verapamil和TFP对菜豆下胚轴导管分化和形成的调控作用,证明生长素、Ca2+和CaM是木质部导管分化和形成所必需的。NAA能诱导菜豆下胚轴导管的分化;TIBA能抑制生长素类诱导的导管分化和形成;LaCl3和TFP在导管分化诱导期(最初24h)具抑制作用;Verapamil与TIBA相似,在导管分化诱导期和导管形成期(伤口形成后72h之内)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3.
本文用LN及含其活性位点序列的合成肽段cYIGSR和RGDS对小鼠EPC细胞与LN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合成肽段cYIGSR和RGDS能促进EPC粘附并具协同效应。cYIGSR还能促进EPC扩展与次生TGCs迁移。LNA链上RGD和B_1链上YIGSR两个活性位点协同地参与了LN对EPC的粘附、扩展以及次生TGCs的迁移的促进作用。cY R合用不能完全竞争性抑制EPC与LN的结合,说明还有其他作用位点存在。  相似文献   
74.
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   总被引:60,自引:3,他引:57  
  相似文献   
75.
西沙群岛西琛一井中新世地层,古生物群和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壳状珊瑚藻、海相底栖介形类和有孔虫资料,西琛一井井深346.92-802.17m的地层分别被归为下中新统西沙组下段(井深550-802.17m)和上段(431-550m),中中新统宣德组(353.40-431m)。西沙组下段包括3个介形类组合,自下而上为:①Aurila xishaensis-Tenedocythere xishaensis,②Tenedocythere xishaensis-  相似文献   
76.
环境中石油烷烃迁移的数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14C-正十六烷示踪技术,研究了石油烃在土壤水稻系统的传输、累积和分布.结果表明,当土壤中沉积的油量达到180mg·kg-1时,水稻枯萎.插秧前均匀拌入土壤的油量达到300mg·kg-1时,水稻生长发育正常.草甸棕壤稻田土,正十六烷的分配系数Kd为216.其在土壤水稻系统的分布顺序为水稻>水>土壤.按残留量大小排序为水>土壤>水稻.一茬水稻生长期,矿物油损失量是总量的39%.石油污染区,其年径流携带量占土壤可淋溶总量的58%.  相似文献   
77.
调查了云南省4种植被下土壤真菌总数、木霉数量及种类分布特点.森林土壤中木霉相对数量约占土壤真菌总数的3~15%,并随不同样地、采样季节及土层而异,优势种类因不同林型土壤而异.钩状木霉分布广泛,尤其在热带雨林的土壤生境中占优势.哈茨木霉和黄绿木霉则分别在季风和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土壤中出现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78.
采后大蒜鳞茎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贮藏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后大蒜鳞茎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贮藏技术刘淑娴,李月标,陈芳,张东林,蒋跃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州510650)摘要大蒜鳞茎在室温下贮藏2个月后,胚芽开始生长.随着胚芽生长,呼吸速率、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逐渐增高;而可溶性糖和干物质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79.
N-甲基甲酰胺碱度是提取高质量固氮酶铁钼辅基的关键因素之一。过量的亚甲蓝能氧化并分解铁铜铺基为含双相铁硫簇和铁硫簇固氮酶铁钼辅基和在紫外可见光谱区中均无特征吸收峰,而在320nm处却呈弱吸收峰,棕色固氮菌固氮酶和该菌的突变菌侏UW45固氮酶(缺铁钼辅基)中的非含钼的铁硫簇在紫外可见光谱区320nm和405nm处均含有特征吸收峰.  相似文献   
80.
李有春LI  You-Chun 《遗传》1995,17(6):12-16
本试验共选用了4个提型不育系(A系)及其保持系(B系)、4个恢复系(R系)及其川7B/R4份F~1|代材料,用不同遗传背景的B、R系及川7B/R材料与A系杂交,种子成熟时收获干燥考种,度过休眠期后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父本对F~0|种子千粒重存在胚乳直感现象;川3A、川4A与其它B系杂交,其F~0|种子的千粒重、饱满度、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川4A×R和川6A×R的杂种种子千粒重多分别比川4A×川7B/R和川6A×川7B/R的高,但前种组合(A×R)的种子发芽和发芽率远不如后一种组合(A×川7B /R)的种子,且前种组合的穗发芽率也较高。作者认为,利用A系与农艺性状相近、但遗传背景各异的B系杂交,或在R系中输入抗提型细胞质负影响的高种子生活力基因, 是提高A系和杂交种种子生活力的值得注意的途径。 Abstract: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rying to grope for ways of improving sced viability of A-line and hybrid in wheat with T.timopheevi cytoplasm.Four A lines and their B lines,4 restorers (R line) and 4 crosses of Chuan 7B/R were used.The combinations of A×B,A×R and A×Chuan 7B/R were madc,and 1 000-grain weight (GW),rate of pre-harvest sprouting(RPHS),germinating energy(GE) and germination percentage (GP) of their F0 seeds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W,full weight,GE and GP of the seeds of Chuan 3A and 4A×other B lin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huan 3A×3B and chuan 4A×4B;although the GW of Chuan 4A and 6A×R were heavier than those of Chuan 4A and 6A×Chuan 7B/R,the GE and GP of the latter crosses increased largely and their RPHScs were less.Therefore,it was considered as effective ways for improvement on seed viability,that A lines cross with other B lines having different genetic background but similar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that the gene(s) concerning high seed viability were transferred into restor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