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21篇
  免费   1315篇
  国内免费   6889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355篇
  2022年   495篇
  2021年   504篇
  2020年   474篇
  2019年   479篇
  2018年   450篇
  2017年   480篇
  2016年   534篇
  2015年   613篇
  2014年   838篇
  2013年   864篇
  2012年   1086篇
  2011年   994篇
  2010年   871篇
  2009年   1070篇
  2008年   1203篇
  2007年   1075篇
  2006年   898篇
  2005年   895篇
  2004年   874篇
  2003年   922篇
  2002年   1007篇
  2001年   845篇
  2000年   825篇
  1999年   654篇
  1998年   607篇
  1997年   688篇
  1996年   611篇
  1995年   698篇
  1994年   755篇
  1993年   590篇
  1992年   653篇
  1991年   584篇
  1990年   550篇
  1989年   511篇
  1988年   223篇
  1987年   174篇
  1986年   141篇
  1985年   195篇
  1984年   146篇
  1983年   84篇
  1982年   41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7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4篇
  1950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汪兴鉴 《昆虫学报》1992,35(1):105-107
偶角实蝇属Aischrocrania Hendel,1927隶于实蝇亚科、实蝇族,自亨特耳(Hendel,1927)根据其模式种散带偶角实蝇A.aldrichi Hendel建立本属以来,世界现知共4种,除桠纹偶角实蝇A.jucunda Ito产于日本(北海道、九州)外,其余3种包括本篇记述的1新种均分布于中国。 本属两性成虫异型。雄性额中部明显洼陷,侧缘具嵴,部分种类的下侧额鬃直立、粗大,特化而呈刺状等特征与瘤额实蝇属Vidalia.近似,主要区别在于触角奇特,第2节前端上方具一明显的角形突;下侧额鬃5—11对不等。雌性因触角和下侧额鬃正常,鉴定时  相似文献   
132.
草莓毛管蚜性外激素腺体的形态及组织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cha.  GA 曾仁光 《昆虫学报》1992,35(3):290-293
本文通过对草莓毛管蚜Chaetosiphon fragaefolii(Cockerell)性外激素腺体外部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对腺体的外形、大小、位置、数目作了描述;通过对腺体组织不同发育时期的电镜观察,揭示了该虫性外激素腺体的形成期、释放性外激素期和衰老期等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3.
郑彦芬  吴福桢 《昆虫学报》1992,35(2):208-210
甲蟋属Acanthoplistus Saussure,1877隶属于蟋蟀总科、蟋蟀科。以前Chopard等蟋蟀分类专家曾根据此属的外部形态特征将其归于铁蟋科,1983年Gorochov l研究其外生殖器后认为Acanthoplistus属应属于蟋蟀科更为合理。其属征是前胸背板方形,盘区前缘向后凹星缓弧形,后缘平直,盘区和侧叶之间具明显纵隆线;足短,侧扁,后胫节具刺  相似文献   
134.
135.
中国车前属种子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中国车前科Plantaginaceae车前属plantago2亚属8组17种及1变种植物的种子,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及亚显微结构(种皮纹饰).结果表明种子形态有四个类型:1,多角形类型;2.舟形类型;3.卵形类型;4.矩圆形类型。各个种的种子形态和种皮纹饰有着相当明显的区别。新种plantago densiflorus的建立应用了种子形态和种皮纹饰这一特征。车前种子形态分类与pilger用植物其他形态特征建立的车前属分类系统是一致的,因此,笔者支持Pilger的车前属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36.
137.
多药马兜钤亚属是马兜铃属目前已知3个亚属中最小的一个亚属,约9种,其中8种产于热带 非洲,1种产于热带亚洲(马来西亚)。 本工作从经典分类学角度对该亚属的系统进行了探讨,首次利用花药数目及其排列方式将其划分为三个组,并对其中所含的种类进行了分类学处理,本文承认9种及3个新异名。  相似文献   
138.
139.
杜鹃属植物的化学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177种(或亚种,变种)杜鹃叶中16种黄酮类化合物和3种其它酚性成分的高效硅胶 薄层阶式层析和聚酰胺薄层层析,发现中国杜鹃属植物中的黄酮类成分的共同特征是存在着槲皮素的多种单糖甙;有的属下类群以几种甙共存或某种甙缺乏为特征;杨梅树皮甙。棉子皮亭甙尽管不是普遍检出的成分,但在某些属下类群中分布较集中,具有独特的分类价值.作者进一步讨论了化学性状的定量或半定量研究对杜鹃属植物化学分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