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5 毫秒
41.
胆碱单加氧酶(choline monooxygenase, CMO)是合成甜菜碱的关键酶,甜菜碱在植物抵抗渗透胁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室前期克隆了盐生植物辽宁碱蓬CMO(Suaeda liaotungensis CMO)基因及启动子。本研究对SlCMO基因在盐胁迫下的表达及盐诱导启动子进行分析。qRT-PCR分析SlCMO基因在辽宁碱蓬不同器官及盐胁迫下的表达,结果表明,SlCMO基因在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其中茎、叶中的表达量较高,SlCMO基因在根、茎、叶中的表达均受盐胁迫诱导。5′端缺失分析SlCMO启动子的盐诱导区段,结果表明,pC5(-267~+128 bp)是SlCMO启动子的盐诱导功能区段,推测pC5调控SlCMO 基因的盐诱导表达。本研究为SlCMO 基因表达调控研究奠定基础,也为植物抗盐基因工程提供可用的启动子。  相似文献   
42.
李国锋 《人类学学报》2016,35(3):458-468
为了揭示中国东西部汉族小学生体质发育差异的动态变化,应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将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1985年和2010年两次调研中有关东部和西部汉族小学生体质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小学生体质持续优于西部小学生且总体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东西部小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城市小学生体育素质呈拉大的趋势,东西部乡村小学生的体育素质呈缩小的趋势;东西部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处于增长的长期趋势;东西部小学生肺活量全面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部小学生下降速度快于东部小学生;东西部小学生耐力跑全面下降而斜身引体全面提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东西部小学生体育素质发展差异的特征比较明显,东部小学生体育素质项目提高数量、幅度和速度高于西部小学生而下降的数量、幅度和速度低于西部小学生。  相似文献   
43.
中国植物学于1933年8月20日在重庆北碚中国西部科学院正式成立.第一届会员105人,其中分类学家约占一半,在19位发起人中有13位是植物分类学家,包括胡先骗、钱崇澍、陈焕镛、辛树帜、裴鉴、秦仁昌、钟心煊、刘慎谔、吴韫珍、陈嵘、董爽秋、张埏和林镕(陈家瑞,1994;王宗训,1994).  相似文献   
44.
辽西油松林水土保持效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01块样地的调查资料,采用综合因子评价方法评价了辽西油松水土保持林的生态效益,把辽西油松水土保持林划分为低效、较低效、中效、较高效、高效五个等级:其中牛河梁地区的油松人工林大都为低效林,欺天林场的油松人工林大都为中效林,南刘杖子林场的天然次生林大都为高效林。这一研究结果将为辽西油松水土保持林生态系统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5.
黑龙江西部生态脆弱带景观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利  周光达  张艳秋 《植物研究》2003,23(3):353-355
运用景观生态学格局的分析方法,对黑龙江西部生态脆弱带典型的土地景观进行了分析,并对各种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探讨了各种景观类型的关系,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景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6.
喜马拉雅西部独特、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当地居民生计及生态服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长期以来当地居民与山地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农业生产、畜牧业放牧、薪柴采集以及其他多种多样的资源利用方式,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山区文化景观。本文以印度北部的山地小流域PaliGad(共有25个村子)为例,主要研究当地的资源利用状况,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对该地区可利用自然资源进行评估分析,通过从户到户的社会经济调查,对其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以及受威胁的程度进行估计,研究分析了村民对资源需求及获取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平均每人每天的薪柴采集量为1.12k,平均每人每天通过修剪枝叶获得饲料采集量为3.69kg,平均每人每天从森林中采集草料的量为3.25kgo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估测的结果显示,森林可提供更多的临时调节功能,而农业更多的是支撑服务功能,河流,水体给当地人提供了文化服务功能。以山区典型的人-地生态系统为例,这类生态系统中的自然资源破碎化程度很高。研究发现,该区域贫瘠土地上的自然资源需求还在不断增加。因此,从长远来看,人对资源的无止境获取将不利于整个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7.
综述辽宁省食用菌近30a的发展历程,展示品种选育、栽培模式、药用菌开发、加工及副产物利用的产业现状,根据辽宁省食用菌产业不断发展的需求,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开展自主品种选育、创新栽培技术以及功能拓展、科技平台建设等产业化发展方向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48.
气候平均值变化对辽宁水稻延迟型冷害评估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9月平均气温和的距平值(ΔT5-9)是评估东北地区水稻延迟型冷害的常用指标,但5-9月平均气温和的气候平均值(∑T5-9)统计年代的变化,是否会影响辽宁水稻延迟型冷害评估结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水稻冷害评估技术规范》(QX/T 182-2013)和补充后的(ΔT5-9),通过计算辽宁52个气象站1961-1990(S1)、1971-2000(S2)、1981-2010(S3)和1961-2010年(S4)4个气候年代的∑T5-9,分别利用冷害发生站数与评估总站数的比值(IOC)和发生频率对辽宁水稻低温冷害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961-2010年,辽宁各地水稻生长季的热量条件(即∑T5-9)明显增加并发生了显著的时空变化;利用二次多项式模型对原有的水稻延迟型冷害评估气象指标进行补充完善.S2和S4的气候平均值对研究区水稻延迟型冷害时空规律的判识结果较为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基于S3气候平均值计算的IOC变异系数均低于其他3个气候平均值计算的IOC变异系数.与水稻典型减产年相比,利用S3气候平均值评估研究期间辽宁水稻延迟型冷害的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可为准确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辽宁水稻延迟型冷害时空变化规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9.
辽东半岛仙人洞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梅 《西北植物学报》2014,34(8):1693-1698
物种多样性分析与研究对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植物地理学理论,结合外业调查、多样性指数、相关分析和聚类模型等方法,对辽宁仙人洞植物区系多样性进行定量分析,以揭示山地区系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及规律。结果表明:(1)本区野生植物种类组成丰富,共有维管植物109科379属803种,其中蕨类植物13科17属39种,裸子植物5科12属18种,被子植物91科350属746种,优势科现象明显,单种属和少种属占比率较高,表现出一定古老残遗性;种的区系分布型多样,区系组成复杂,但特有现象不明显;温带成分占主体,表明本区温带植物区系历史起源。(2)仙人洞与邻近山地相比较,植物区系Shannon-Wiener指数差异明显(1.736~2.053),其中仙人洞和徂徕山较高,白石砬子和长白山较低,而Simpson指数差异并不明显(0.711 4~0.825 3)。(3)经相关性分析,不同山地植物区系之间相似程度显著(P0.01),相关系数达0.811~0.997,聚类分析显示仙人洞、凤凰山、千山、五台山及小五台山区系关系较近,支持仙人洞划归华北植物区系山地植物亚地区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50.
华中野花     
正地理上的华中,是黄河以南,南岭以北,巫山、雪峰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属于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以平原、丘陵、盆地为主,西部接大巴山东延余脉而形成高山地貌。多样的地理环境,同样也造就了丰富的植物资源,仅湖北省西部的神农架地区就有高等维管束植物119科、8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