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81.
首次发现武汉地区粽管巢蛛胚胎细胞中存在B染色体,观察数目为1~28条,B染色体数目从有丝分裂晚前期到中期逐渐减少,在非整倍体细胞中,随着A染色体的减少逐渐增多。B染色体形态稳定;大多数为等臂染色体,少数具亚端着丝点和端着丝点;外观上明显小于A染色体。  相似文献   
282.
曾庆韬  晏建章 《蛛形学报》1996,5(2):132-136
首次发现武汉地区粽管巢蛛胚胎细胞中存在的B染色体,观察数目为1~28条,B染色体数目从有丝分裂晚前到中期逐渐减少,在非整倍体细胞中,随着A染色体的减少逐渐增多,B染色体形态稳定,大多数为等臂染色体,少数具有亚端着丝点和端着丝点,外观上明显小于A染色体。  相似文献   
283.
本文采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对栖息在自然环境中香鼬(Mustealaltaica)的活动节律及其巢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香鼬多营独居生活.除繁殖期外,无论雌雄个体均无长期稳定的巢穴,经常更换活动的位置。香鼬的每日活动主要为玩耍、自身的修饰、光浴、探视和取食,在繁殖期还有育幼及对幼鼬的保护。在不同时期香鼬日活动高峰和巢区大小均有不同。幼鼬出洞活动前,其亲体雌性成鼬活动呈现两个明显的高峰,11:00~13:00和16:00~17:00,雄性成鼬则只有一个活动高峰在11:00左右;在这一时期,成体香鼬的地面活动高峰与其食物──高原鼠兔的地面活动高峰不相吻合,雌性成鼬的巢区面积为7.21ha,雄性成鼬的巢区面积为11.7ha。幼鼬出洞活动后,雌性成鼬的活动高峰为8:00~9:00和17:00~19:00,巢区面积平均为82.72ha。幼鼬扩散期间;雌性成鼬的活动高峰期分别为8:00~9:00和15:00~20:00。在这两个时期。成体香鼬的地面活动高峰与高原鼠兔的地面活动高峰趋于一致。影响香鼬活动和巢区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食物的丰富度、猎物的活动性和繁殖行为,同时种群密度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84.
黄鼠巢和宿主密度的年间动态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乌宁巴图苏木1981~1993年达乌尔黄鼠Citellus dauricus密度和巢蚤指数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果。共检巢蚤10种,其中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Citellophilus tesquorum mongolicus(45.4%)为优势蚤种,光亮额蚤Frontopsylla lucu lenta(25.0%)和阿巴盖新蚤Neopsylla abagaitui(21.3%)为次优势蚤种。二齿新蚤N.Bidentatiformis和角尖眼蚤Ophthalmopsylla praefecta为常见种,余为少见种。鼠密度与巢蚤指数 的关系不显著(p>0.10)、与巢染蚤率关系显著(p<0.05),不同年份的蚤类多样性和均匀性比较稳定。巢蚤和体蚤指数的关系是显著的(PP<0.005)。  相似文献   
285.
赤尾噪鹛(Garndax milnei)是全球性近危鸟类,在中国分布于云南、广西、贵州及福建武夷山海拔1 000~2 400 m的山区,结群栖息在常绿林的稠密林下植被及竹丛(马敬能等.中国鸟类野外手册).有关繁殖资料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286.
四川老君山灰胸薮鹛繁殖巢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灰胸薮鹛(Liocichla omeinsis)是全球性近危鸟类,中国中西部特产种。偶见于四川南部及云南东北部海拔1000~2400m范围有限的山区森林中。有关其野外繁殖方面的资料还未见有报道。2007年5月9日,我们在四川省屏山县老君山自然保护区(E104°01′59.1″,N28°42′00.8″)发现一个灰胸薮鹛巢(封4图片)。巢筑于一颗较小的棱木(Melliodendronsp.)树上,巢址生境为常绿阔叶林林缘。巢距地面高1.6m,距小路0.7m,坡向172°,坡度14°。发现当天巢的外形已基本筑好,巢的内径6.6cm,外径11.1cm,深5.1cm,高10.8cm。该巢呈碗状,外层以竹叶和草茎为主编织而成,…  相似文献   
287.
动物巢区二维正态概率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二维正态分布的性质以及识别动物极端活动位点的技术建立了一种动物巢区二维正态概率模型。应用中,首先对动物活动位点进行二维正态分布检验,采用加权法消除了极端位点的影响。在二维正态分布条件下,动物巢区定义为由下列方程决定的椭圆区域d_β由下列方程组确定其中β为巢区所含活动位点百分比,a_i(i=1,2,…6)为常数。椭圆巢区两半轴长分别为d_β·面积为π·d_β·σ_x~2 ·椭圆的方向由坐标轴旋转角  相似文献   
288.
真菌是巢穴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鸟类的生存、繁殖和环境适应息息相关。本研究通过悬挂人工巢箱招引绿背山雀(Parus monticolus)入住,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测序技术,对绿背山雀繁殖成功巢箱与筑巢未产卵巢箱真菌群落的组成差异进行探究。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子囊菌门(Ascomycota,98.81%)是繁殖成功巢箱内微生物的主要菌门;子囊菌门(85.59%)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8.33%)是筑巢未产卵巢箱内微生物的主要菌门。在属水平上,繁殖成功巢箱的优势属为拟单宽皿菌属(Phialemoniopsis,83.04%)、曲霉属(Aspergillus,4.75%)、子囊菌属(Arthroderma,4.29%)和柄帚霉属(Scopulariopsis,1.78%);筑巢未产卵巢箱的优势属为拟单宽皿菌属(36.06%)、曲霉属(14.53%)、青霉属(Penicilliu,6.22%)、单端孢霉属(Trichothecium,5.80%)、德巴利酵母菌属(Debaryomyces,1.67%)和蝶孔耳属(Papiliotrema,1.09%)。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筑巢未产卵巢箱中真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显著高于繁殖成功巢箱(P < 0.05);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繁殖成功巢和筑巢未产卵巢箱之间的真菌群落存在显著差异;LEfSe分析共检测到19个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生物标记物,繁殖成功巢箱和筑巢未产卵巢箱的显著生物标志物分布在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中,两种巢箱的标记物种存在显著差异。整体来说,与繁殖成功巢相比,筑巢未产卵巢内分布有更多的潜在病原菌。  相似文献   
289.
本文报道了黑蛋巢菌属Cyathus的三个新种、一个新变种和一个新记录种,它们分别是:四川黑蛋巢菌C.sichuanensis Liu et Y.M.Li,关帝山黑蛋巢菌C.guandishanensisLiu et Y.M.Li,云南黑蛋巢菌C.yunnanensis Liu et Y.M.Li,五台山黑蛋巢菌垣曲变种C.wutaishanensis Liu,Shangguan et Yuan var.yuanquensis Liu et Y.M.Li和栗褐黑蛋巢菌C.badius Kobayasi。模式标本除C.yunanensis Liu et Y.M.Li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标本室外,其余均保存在山西大学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290.
本文报道了黑蛋巢菌属Cyathus的三个新种、一个新变种和一个新记录种,它们分别是:四川黑蛋巢菌C.sichuanensis Liu et Y.M.Li,关帝山黑蛋巢菌C.guandishanensisLiu et Y.M.Li,云南黑蛋巢菌C.yunnanensis Liu et Y.M.Li,五台山黑蛋巢菌垣曲变种C.wutaishanensis Liu,Shangguan et Yuan var.yuanquensis Liu et Y.M.Li和栗褐黑蛋巢菌C.badius Kobayasi。模式标本除C.yunanensis Liu et Y.M.Li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标本室外,其余均保存在山西大学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