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21篇
  免费   484篇
  国内免费   4173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46篇
  2022年   273篇
  2021年   326篇
  2020年   345篇
  2019年   346篇
  2018年   245篇
  2017年   289篇
  2016年   345篇
  2015年   420篇
  2014年   700篇
  2013年   477篇
  2012年   674篇
  2011年   786篇
  2010年   758篇
  2009年   758篇
  2008年   1108篇
  2007年   702篇
  2006年   611篇
  2005年   699篇
  2004年   774篇
  2003年   639篇
  2002年   621篇
  2001年   566篇
  2000年   409篇
  1999年   356篇
  1998年   299篇
  1997年   171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53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0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从能利用正十二烷产生1,12-十二碳二元酸的热带假丝酵母突变株D28出发,经两次紫外线照射诱变,选育到一株从正十三烷产生1,13-十三碳二元酸较高的突变株2—23号菌。该突变株较出发菌株提高产酸率20%,达40.4g/L。突变株2—23也能将一定链长的长链烷烃以较高的产率转变成相应的单一二元酸。此外,在产酸摇瓶条件试验中观察到烷烃的诱导作用,使突变株产酸能力得以提高。用烷烃预培养的种子发酵正十三烷,其产生1,13一十三碳二元酸的量较糖质碳源培养的种子发酵时要提高30%。  相似文献   
42.
人毒素源性大肠杆菌热敏感肠毒素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限制酶Pst I完全消化毒素源性大肠杆菌H10407的热敏感肠毒素(LT)质粒DNA,酶切片段经电泳分离后,用southern分子杂交技术定位LT基因。回收5.3kb的LT DNA片段并将它与Pst I完全酶解的pUC8DNA混合,体外连接后用于转化感受态E.Coil JM83细胞。筛选后获得了一株能有效表达LT的重组子。免疫学及生物学测定表明,此克隆株所产生的LT与亲本株H10407所产生者具有相同的免疫原性和生物活性,且其产最为亲本株的16倍。  相似文献   
43.
特定电磁辐射增强大豆种子超弱光子辐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超弱光子辐射(简称PE)是生物代谢过程的一种普遍现象,它控制细胞内和细胞间的新陈代谢、功能调节以及信息传递。PE光强度与细胞活力、环境因素以及化学物质的作用有关。 红外辐射(包括特定电磁辐射)能产生广泛和显著的生物效应,国内外已有报道,化学  相似文献   
44.
45.
人工诱导粟长蠕孢菌分生孢子产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慧 《真菌学报》1990,9(4):329-331
  相似文献   
46.
人工诱导黄鳝排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相似文献   
47.
核苷酸和烟酸的添加,使紫云英根瘤菌109氢酶吸氢活性表达增加。cAMP(1 mmol/L),烟酸(70 mmol/L)的存在,缓解了葡萄糖酸钠或果糖引起的吸氢活性阻遏,cAMP的解阻遏效应在年轻的菌体(48 h)表现较为明显。但以MB为受体的破碎细胞吸氢活性则未见增加,烟酸的促进效应受到氯霉素(40μg/ml)的抑制。其他核苷或核苷酸,如腺嘌呤,尿嘧啶,ATP,ADP,AMP,UMP,UTP都能促进吸氢活性的表达。诱导氢酶前,细胞ATP库已处于低水平,并保持稳定,添加琥珀酸盐后,ATP库水平提高,吸氢活性表达受抑。  相似文献   
48.
49.
本文报道了经GH一401 型电诱导细胞融合、基因转移仪诱导实现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NK491) 与出芽短梗霉 (Aureobasidium pullulans NKB93—0061eu)的原生质体电诱导融合。在融合小罐中用3个强度为11 Kv/cm,时程为10μs的高压电脉冲处理原生质体,获得的融合子营养互补的融合频率为5.8×10-5。在选择培养基上连续传代10次,然后在完全培养基上传代20次,最终得到4株稳定的融台子。融合子的细胞形态、大小、核的DNA含量以及酒精发酵等特性的观察和测定表明,4株融合子与双亲均有明显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电诱导原生质体融台对酵母菌的属间融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较高的融合频率。  相似文献   
50.
大豆在光周期诱导过程中,短日(SD)诱导下真叶及顶芽中的玉米赤霉烯酮(ZEN)含量始终比连续光照(CL)下的高。花芽名始分化期间,展叶内的ZEN含量在记期到来之前有一含量峰值出现;花芽形成前期,生殖芽中ZEN含量较低;花芽出现后,在其发育至开花的过程中,ZEN含量迅速增加,花期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