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5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55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7 毫秒
31.
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小鼠背侧海马(dorsal hippocampus, dHPC)及腹侧海马(ventral hippocampus, vHPC)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改变,探讨海马神经元的可塑性与PTSD后记忆之间的关系。随机将C57Thy1-YFP/GAD67-GFP品系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和PTSD组,通过对小鼠施加不可逃避足底电击(foot shock, FS)建立PTSD模型,利用Morris水迷宫探查小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变化,在全细胞记录模式下检测dHPC和vHPC谷氨酸能神经元和GABA能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显示:FS可显著降低小鼠平均移动速度、提高僵立次数和僵立百分比;PTSD可显著延长定位逃避训练中的定位逃避期,缩短定位探查训练中在原象限内游泳停留时间,延长在对侧象限内游泳停留时间;FS同时提高dHPC谷氨酸能神经元和vHPC GABA能神经元能障、绝对不应期和动作电位间距,降低dHPC GABA能神经元和vHPC谷氨酸能神经元能障、绝对不应期和动作电位间距。以上结果表明:PTS...  相似文献   
32.
龚钰翔  龙欢  黄开耀 《生物工程学报》2023,39(10):4308-4321
气囊(gas vesicles,GVs)是一种存在于蓝藻及古菌等微生物中调节浮力的类细胞器纳米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包裹气体组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气囊具有作为超声分子影像探针的潜力。然而,气囊的充放气机制并不明确,限制了生物合成超声分子影像探针的保存和气体更换。本研究发现环境pH值是调节气囊充放气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不仅可以调节藻细胞内的气囊充放气进而使微囊藻呈现不同的漂浮状态,还可对提纯的气囊充放气进行体外调节,且该调节过程可逆。该机制的阐明为生物合成超声分子影像探针的大规模生产和保存,特别对气囊中的气体进行更换以满足不同的诊疗需求提供了技术支持,助力生物合成超声造影剂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3.
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人工林是川中盆地森林主要类型,林下植物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采取典型抽样法,调查分析云顶山柏木人工林现存密度[1 100株·hm-2(A)、950株·hm-2(B)、800株·hm-2(C)、650株·hm-2(D)、500株·hm-2(E)]的林下灌、草优势种群Shannon生态位宽度(Bsw)、Levins生态位重叠值(Oik)以及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均值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从生态位特征探究林下植物优势种群对不同林分密度的响应,明确相对适宜的林分密度,分析不同林分密度柏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种间、群落与环境的关系,筛选出现存相对最优林分密度,为柏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保育和森林经营措施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有草本植物38科72属94种,灌木42科65属99种,物种数量随柏木密度的减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在柏木密度为650株·hm-2时达到峰值。(2...  相似文献   
34.
作物杂种后代基因型值和杂种优良的预测方法   总被引:57,自引:4,他引:53  
本文提出了利用作物亲本和F1预测杂种后代基因型值和杂种优势的统计分析方法。该方法运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双列杂交试验资料,用MINQUE(1)法估算方差分量以及预测遗传效应值。由加性和显笥效应预测值可进一步预测F1,F2,BC1,BC2,等不同世代的基因型值,在预测F1群体平均优势和 群丛超亲优势的基础上,可以推导出其它各世代的杂种优势。提出了预测杂种后代保持超亲优热世代数的简单公式,根据杂交组合F1群体平均优势和双亲相对遗传差异,便可预测该组合能的生产上直接利用的世代数。以棉花六个品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资料为例,分析了各组合F1和F2的 基因型值、超亲优势和保持5%超亲优势的世代数。  相似文献   
35.
已有研究报道灵芝栽培生长的最适pH在中性偏酸环境,在碱性范围的生长及代谢情况鲜见报道。本研究主要探究广泛pH对灵芝液态发酵代谢物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摇瓶液态培养后分析代谢物中灵芝三萜、胞内外多糖、菌丝体蛋白及抗氧化活性等指标,系统比较灵芝菌丝体在pH值2-11的生长和代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灵芝菌丝体生长、合成灵芝三萜、胞内多糖、30E胞外多糖、菌丝体蛋白和菌丝体水解氨基酸的最适pH值分别为10、3、2、7、2和2。对应结果分别为17.13 g/L、33.86 mg/g、72.73 mg/g、7.86 g/L、71.42 mg/g和107.10 mg/g。比对照分别提高28.5%、77.3%、22.4%、96.5%、97.1%和70.8%。胞内多糖组分1和组分2最高分子量均在初始pH 4,分别为1.016×108 g/mol和9.280×104 g/mol,胞外多糖组分1最高分子量在初始pH 10,为4.946×106 g/mol;对菌丝体的总抗氧化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 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初始pH分别为3、7、9。本研究为液态发酵方式下灵芝生长及其代谢物定向调控发酵的工艺优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发现灵芝菌丝体中优质蛋白及抗氧化活性可在功能性食品和化妆品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6.
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   总被引:60,自引:3,他引:57  
  相似文献   
37.
梅花鹿甲烷能代谢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忠宽  张晓明 《兽类学报》1996,16(2):100-104
本文应用KB-1型呼吸测热装置,结合消化、代谢试验,对梅花鹿(Cervusnippon)甲烷能代谢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梅花鹿甲烷能的产生量随其采食量的增加而增加;也随着果食后时间的推移而减少,而且减少的幅度又随采食量的增加而下降;甲烷能的产生量分别占总能食入量、消化能食入量和体增热的6.61%、8.83%和10.88%;甲烷能的产生量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甲烷能产生量就降低58.58kJ/d;分别以总能食入量(GEI)和干物质食入量(DMI)为自变量所建立的甲烷能(CH4E)估计分别为:CH4E(kJ/d)=0.07CEJ(kJ/d)-101.04(n=12,r=0.944,P<0.01)CH4E(kJ/d)=98.78+1.05DMI(g/d)(n=12,r=0.942,P<0.01)  相似文献   
38.
叶片阶段性白化小麦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色素突变体。本文对其白色、白绿相嵌及转绿叶片的叶绿体光化活性分别进行了测定。试验表明:(1)白化和白绿相嵌叶片的叶绿体色素合成处于停滞阶段,转绿叶片则处于色素迅速合成阶段;(2)白化、白绿相嵌和转绿叶片叶绿体的激发能传递呈递增趋势;(3)三者对绿体的PSⅡ活性和原初光能转化效率也呈递增趋势;(4)白化叶片叶绿体缺乏PSⅠ和PSⅡ外周天线色素蛋白,白绿相嵌和转绿叶片的类囊体膜多肽组分与正常叶片相近似。  相似文献   
39.
用放射配基结合法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分别测定氟烷对慢性缺氧免心肌β肾上腺素能受体(简称β受体)和血浆儿茶酚胺的影响。结果表明:慢性缺氧后兔心肌β受体密度明显下降,受体亲和力无明显变化,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明显升高。缺氧吸入氟烷后兔心肌β受体密度进一步下降,亲和力增加,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无进一步变化。常氧吸入氟烷后心肌β受体密度无明显变化,亲和力升高,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反而降低。结果提示,氟烷抑制常氧兔交感神经活动而不能抑制缺氧兔交感神经活动,氟烷不改变常氧兔心肌β受体密度,但降低缺氧兔心肌β受体密度。β受体密度降低与缺氧后升高的儿茶酚胺下调β受体数目有关,同时可能与氟烷改变了缺氧心肌细胞膜脂质流动性使受体易向膜内移动有关。  相似文献   
40.
为研究神经肽调节胸腺生理功能的作用途径,作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GDN增强技术,以30μm厚恒冷箱切片光镜下观察了豚鼠胸腺内含SP、CGRP和NPY神经纤维的定位与分布。结果发现,SP和CGRP免疫反应神经纤维在胸腺内分布广泛,呈线状或串珠状,可见于血管周围,小叶间结缔组织和胸腺实质。实质中以皮髓质交界区和髓质区纤维分布较密集,而走行于皮质淋巴组织的神经纤维相对稀疏,胸腺小体附近亦可见含CGRP神经分布。含NPY神经纤维主要分布于血管周围、小叶间隔和皮髓质交界区,仅少数分支穿行于皮质胸腺细胞之间。胸腺被膜中有上述3种肽能神经纤维分布。本研究结果表明,胸腺内有丰富的肽能神经分布,这可能是神经肽调节胸腺生理功能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