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7篇
  免费   376篇
  国内免费   1580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368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4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拟探讨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轴突再生和排斥性导向因子A(RGMa)蛋白表达的影响。首先,准备成年雄性SD (Sprague-Dawley)大鼠36只,并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迷走神经电刺激组(I/R+VNS组)。随后,构建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并进行右侧颈部迷走神经电刺激,然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迷走神经电刺激对脑缺血侧皮质和海马组织中RGMa表达的影响,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迷走神经电刺激对脑缺血侧皮质和海马组织细胞中RGMa和轴突生长标记神经微丝蛋白200 (NF200)蛋白表达的影响。与I/R组相比,迷走神经电刺激可以明显改善神经功能(p0.01);与Sham组相比,I/R组脑缺血侧皮质和海马中NF200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而RGMa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I/R组相比,迷走神经电刺激处理组脑缺血侧皮质和海马中NF200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RGMa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上述结果表明电刺激迷走神经可以明显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缺失,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GMa表达进而促进轴突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9):I0013-I0013
美国科学家近日通过向大脑中植入电极,成功地使一位因伤陷入最小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达六年之久的患者辨认出了指定物体,并能做出准确的手势。该项研究有望对处于最小意识状态的病患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大脑皮层严重受损但其它关键部位保存完好的患者可能受益。相关论文发表在8月2日的《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3.
4.
人体单臂间歇运动对发汗调定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系在微小气候相对恒定条件下,对10名健康男青年每人进行四项实验。实验 Ⅰ 为测定双侧腿足浸入43℃水中,诱发左前臂屈侧显现定量汗点时的口腔温度(舌下)阈值,作为发汗调定点参考值(ToSSP);实验 Ⅱ 为 Ⅰ 附加右臂间歇轻负荷运动(77W)时测定 ToSSP,部分对象还记录了皮肤电反应;实验 Ⅲ、Ⅳ 为 Ⅰ、Ⅱ 均附加4.5m/s 气流(22—25℃)直吹头面部,再分别测定 ToSSP。实验 Ⅰ 与 Ⅱ 同体对照22人次,Ⅲ 与 Ⅳ 同体对照24人次。结果表明,实验 Ⅱ、Ⅳ 的 ToSSP 均值及其潜伏期均值分别较 Ⅰ、Ⅲ 者降低(P<0.01)或缩短(P<0.001);Ⅰ、Ⅱ间的 ToSSP 均值差、潜伏期均值差,分别与 Ⅲ、Ⅳ 之间者无显著差异(P>0.2);Ⅱ、Ⅳ 的ToSSP 均值各与其实验开始前的口温均值亦无明显差异(P>0.5)。此结果支持运动时体温调定点下降的论点,并提示在研究体温调定点活动时,以 ToSSP 为指标较用发汗速率为优越,因 ToSSP 不为许多干扰因素所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30只全麻、制动、断双侧迷走神经的家兔上,记录一侧膈神经放电,观察了电刺激脑干中缝背核(Nucleus Raphe Dorsalis,NRD)所诱发出的呼吸效应。1.施以6—10s 长串电脉冲刺激(波宽0.3ms,频率100Hz,波幅4—6V),诱发出了强的呼吸易化效应,使呼吸加深加快。2.吸气相给予0.4s 短串电脉冲刺激可以明显的延长吸气相,用0.15mA 强度刺激,落位在吸气相的2/3时效应最明显。3.呼气相短串电脉串刺激可规律地使呼气时程缩短,促进呼气向吸气的位相转换,诱发此效应出现的强度阈值在呼气相中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
肌苷对缺氧心肌跨膜电位和收缩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在正常和缺氧情况下,观察肌苷对豚鼠心室乳头肌跨膜电位和收缩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肌苷使正常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间(APD_(10)、APD_(50)延长。在缺氧心肌,肌苷使细胞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去极化幅度增高,零期最大去极化速度加快和动作电位时间延长。肌苷增加正常心肌收缩力,使缺氧心肌收缩的衰减显著缓和,亦即使收缩功能改善,且表现剂量-依从性。肌苷对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影响提示它很可能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特别是在缺氧心脏。肌苷对离休乳头肌收缩的影响,证明其对心肌有直接的强心作用。  相似文献   
7.
由于构成肽聚糖四肽链的氨基酸组成不同,交联方式又变化多端,从而不同种类细菌的肽聚糖结构多种多样。在描绘肽聚糖结构时要注意:1.四肽链第二位的D-谷氨酸与下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连接成肽键的是r-羧基,而不是α-羧基。2.交联主要是两条邻近的不同聚糖链骨架上与N-乙酰胞壁酸相连的两条相邻四肽链间的交联。3.G-细菌是两条四肽链直接交联,没有桥肽的参与。溶菌酶仅水解N-乙酰胞壁酸c-1和N-乙酰葡糖胺c-4之间的β-1,4糖苷键;而青霉素是抑制肽聚糖合成的最后阶段——转肽反应。由于两者的作用机理完全不  相似文献   
8.
应用电子探针研究黄叶生理病的水稻根内硅和铁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
乙烯拮抗剂—硫代硫酸银的生理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近年来,对乙烯在植物体内的代谢和作用,以及乙烯靶细胞和结合位点的研究十分活跃。在这些研究中,有不少是以硫代硫酸银(STS)作为“实验工具”的。本文就STS在研究乙烯生理作用中的主要优点及其抗乙烯的生理效应和可能的生理机制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水势与热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势ψ是热力学处理生物圈水分关系的基本概念,有利于阐明植物生长中水分的有效性、有效量和补给率问题,便于水分生理的系统分析。水势概念在1941年由汤佩松和王竹溪两先生共同提出。50年代开始,在国外广泛使用。国内约在70年代,在植物生理、土壤及气象等学科中开始使用。但由于是不同学科和作者引用的,多未从热力学基本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