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1篇
  免费   366篇
  国内免费   7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4(humanepididymisprotein4,HE4)、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antigen125,CA125)联合经阴道超声(transvaginalsonography,TVS)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确诊的卵巢病变患者500例,同期体检中心健康女性20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检测方法分别检测其血清HE4、CA125水平,并进行阴道超声检查。结果:500例卵巢病变患者经活检检查发现卵巢癌患者70例,良性卵巢疾病患者430例。卵巢癌组HE4和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卵巢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良性卵巢疾病组HE4和CA125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E4+CA125检测卵巢癌的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95.11%;血清HE4+CA125+TVS联合检测卵巢癌的敏感度为94.29%,特异度为97.91%。HE4+CA125+TVS联合检测卵巢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HE4、CA125或TVS(P0.05)。结论:HE4、CA125、TVS三者联合检测卵巢癌可以提高诊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对卵巢癌的诊断、治疗及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陈旭  龚旭初 《蛇志》2015,(2):217-218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麦默通(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切除乳房肿物的临床疗效和经验。方法对我院191例患者434个乳腺病灶在B超引导下进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所有病灶术前均行B超诊断、定位。结果 434个病灶均完全切除,30例出现轻度并发症,仅1例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行麦默通旋切技术是一种微创、美观、安全、准确的乳腺诊疗方法,其具有定位准确,切除彻底,不留瘢痕的优点。  相似文献   
993.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贯众多酚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贯众多酚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为自变量,贯众中多酚的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运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条件,得到最优提取条件如下:超声时间20 min,超声温度46℃,料液比1∶40,乙醇浓度35%,经验证,贯众中多酚的提取率为8.11660%,理论值为8.12986%,RSD为0.15%。该工艺高效、稳定,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4.
三种李斯特菌菌体蛋白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种李斯特菌菌体蛋白提取方法主要是破壁方式的比较,找到一种可高效提取李斯特菌菌体蛋白的方法,为该菌的深入研究提供可靠技术。以绵羊李斯特菌新鲜液体培养物为材料,收集菌沉淀,分别选用3种破壁方式破除细胞壁,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TCA)-丙酮沉淀法沉淀破壁液中的菌体蛋白,采用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所得菌体蛋白。溶菌酶-超声破壁-TCA-丙酮沉淀法提取得到的李斯特菌菌体蛋白SDS-PAGE条带清晰丰富,Western-blot条带特异。溶菌酶-超声破壁-TCA-丙酮沉淀法可有效提取李斯特菌菌体蛋白,满足常用蛋白分析技术的要求,是一种提取李斯特菌菌体蛋白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95.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19(B11):450-452,464
以芦丁为对照品,NaNO2-AlCl3-NaOH体系为显色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新疆阿魏的总黄酮类含量。通过回流法和超声法提取新疆阿魏中的总黄酮,比较两种提取方法,从而得到最佳的提取方法,超声法是合适的提取方法。确定了提取总黄酮的适当溶剂、时间和显色剂用量。建立了芦丁浓度-吸光度关系的回归方程为A=9.2500C-0.0193,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8.73%。RSD为1.04%(n=6)。方法简单、可行、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996.
超声心动图评定雄性Balb/c小鼠心脏形态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定雄性Balb/c小鼠的心脏形态和功能。方法:应用13MHz线控阵超声探头检测27只Balb/c雄性小鼠心脏(周龄:5—7周),超声检测后,进行戊巴比妥麻醉处死分离左室,测量湿重.结果:获得小鼠完整2维超声心动图,并记录雄性小鼠血流动力学参数:用M型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室重量与左室湿重呈线性相关:y=1.15x+3.26(r=0.80)。结论:超声心动图参数能够评定小鼠的心脏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997.
为研究搭桥冠脉内血流状况与移植管结构因素的关系,采用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的信号仿真方法合成不同缝合角度、不同缝合距离的搭桥冠脉内的超声多普勒血流信号,并分析其频谱随两个结构因素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缝合角度越小,缝合前端及下游仿真信号的频谱宽度越小,说明搭桥手术的效果越好;缝合位置距离狭窄越近,缝合后端附近血流信号的频谱宽度越大,缝合前端及下游的频谱宽度则越小,说明手术应折中选取缝合位置。结论与血液动力学研究结果一致,可以为手术方案的设计和术后效果的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和椎动脉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立亚  金虹  王惠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9):1343-1344,1348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颈动脉和椎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对糖尿病患者98例及对照组45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察颈动脉及椎动脉,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斑块性质,血流速度、PI、RI等指标。结果: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斑块发生率77.55%,血流速度低于健康组,PI、RI高于健康组。结论:糖尿病患者易发颈、推动脉粥样硬化,颈、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卒中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椎动脉病变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99.
该研究以山茶属金花茶组的金花茶、凹脉金花茶和崇左金花茶为材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定性定量分析其花朵中类黄酮成分与含量。结果表明:三种植物中检测到15种类黄酮,其中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槲皮素-3,7-O-二葡萄糖苷、芸香柚皮苷、圣草素和染料木苷为金花茶组首次发现;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7-O-葡萄糖苷、槲皮素-3-O-芸香糖苷和山萘酚-3-O-葡萄糖苷为凹脉金花茶和崇左金花茶中首次发现。儿茶素、表儿茶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7-O-葡萄糖苷、槲皮素-3-O-芸香糖苷和山萘酚-3-O-葡萄糖苷为三个物种主体成分;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为金花茶特有,槲皮素-3,7-O-二葡萄糖苷为崇左金花茶特有;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主要存在于金花茶和崇左金花茶;木犀草素主要存在于凹脉金花茶和崇左金花茶。类黄酮类型主要为儿茶素类、槲皮素类、木犀草素类和山萘酚类;崇左金花茶中槲皮素类、木犀草素类及类黄酮总量远高于金花茶和凹脉金花茶,凹脉金花茶和崇左金花茶儿茶素类高于金花茶,金花茶和崇左金花茶山萘酚类高于凹脉金花茶。  相似文献   
1000.
为评价冀南太行山产酸枣叶的质量,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析。选用反相WatersBEHAmide(100mm×2.1mm,1.7μm)色谱柱,乙腈与水(含0.5%甲酸)作为流动相二元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0nm,流速0.20mL/min,柱温40℃;以G2Q-TOF联用系统进行检测。通过得到的样品电喷雾-质谱(ESI-MS)正离子和负离子扫描模式下的准分子离子峰、碎片信息、保留时间,并结合相关文献,从酸枣叶中共鉴定出53个化合物,其中包括黄酮10个、三萜皂苷14个、三萜酸13个、生物碱3个、脂肪酸和有机酸13个。分析结果表明,UPLC-Q-TOF-MS技术可快速、灵敏地鉴定冀南太行山区酸枣叶中的化学成分,可为有效控制该药材质量,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