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于2013—2014和2014—2015年两个小麦生长季进行田间试验,供试品种为‘济麦22’,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W0(全生育期不灌水)、W1(越冬期不灌水,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补灌至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5%和70%)、W2(越冬期、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补灌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65%和70%)、W3(越冬期、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补灌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5%、65%和70%)和W4(越冬期、拔节期和开花期均定量灌溉60 mm),研究越冬期测墒补灌对小麦耗水特性和光合有效辐射截获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总灌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为W4>W3>W2>W1>W0;土壤贮水消耗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为W0>W1、W2>W3、W4;总耗水量和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均为W4>W2、W3>W1>W0.两生长季小麦开花后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截获率为W4>W2、W3>W1>W0,而花后冠层PAR反射率各处理间的表现与之相反.灌水处理中干物质净积累量为W4处理最高,W1处理最低.两生长季小麦越冬期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补灌至70%的W2处理籽粒产量仅低于定量灌溉的W4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益最高,是本试验条件下节水高产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32.
基于戴云山固定样地黄山松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山松是亚热带中部山区主要建群种,研究其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对探讨中亚热带植被演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大面积黄山松群落,该研究采用网格布点法,建立86块(25.82 m×25.82 m)共5.7 hm~2固定样地,对样地内黄山松群落的物种组成特征、分布区类型、胸径和树高结构、空间分布格局4个方面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样地内共出现木本植物32 603株219种,隶属于59科108属。乔灌木优势种有黄山松、马尾松、木荷、肿节少穗竹、岩柃、窄基红褐柃等,其中稀有种和偶见种分别占总物种数的33.79%、25.75%和45.21%、24.66%。(2)在区系分布类型上,热带分布类型的科属多于温带分布类型的科属,热带分布类型中又以泛热带分布类型,温带分布类型以北温带占据最大比例。(3)样地内优势种的胸径分布呈倒"J"型,表明更新状态良好。垂直结构上,各优势种树高为倒"J"型或近似倒"J"型。黄山松和其他优势乔木大部分树高为4~10 m,灌木除短尾越桔0~1 m个体数最多外,其他优势灌木1~2 m个体数最多。(4)经计算,样地内乔灌木各优势种均呈聚集分布,聚集程度有所差异,乔木层黄山松最低,灌木层短尾越桔最低。该研究结果表明戴云山保护区黄山松群落物种组成丰富、更新良好,反映了亚热带高山针叶林的典型特征,其空间分布格局可能与取样方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3.

于倩    谢宗强    熊高明  陈志刚  杨敬元

《生态学报》2008,28(5):1931-1931~1941
采用样方法对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巴山冷杉林的群落组成、优势种群结构与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具有明显的温带常绿针叶林特征,以中小型革质、单叶的常绿高位芽植物为主.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林下苔藓层发达.植物的科属组成较为分散,乔木层主要优势科有松科(Pinaceae)、桦木科(Betul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槭树科(Aceraceae)等.区系成分复杂分散,与温带植物区系关系密切.巴山冷杉是该群落的建群种,重要值达54.30%,幼苗储备丰富,占更新层的90.4%,但幼树缺失.巴山冷杉中小径级个体占多数(78.8%),为进展型种群.高度结构基本呈倒金字塔形,集中分布于8~10级3个高度级上(62.2%),10级个体最多,占29.3%.植株个体数随冠幅级的递增呈倒"J"形分布,冠幅小于20m2的植株占87.4%,其中5m2以下最多(30.8%).冠幅与胸径呈指数相关,回归方程为y=2.7118e0.0308x,R2=0.520,冠幅与胸径的关系比与树高更密切.  相似文献   
34.
以演绎推理为主线,结合设置问题链和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想象和推理过程中学习和探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模拟设计杂交实验过程,描述实验结果,用数学统计学方法处理实验数据,进行“模拟探究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的实验,建模过程强调遗传因子在配子形成时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突破教学难点。归纳与讨论孟德尔在研究过程中运用的科研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5.
姜花属SRAP分子标记连锁图谱构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拟测交作图策略,利用白姜花×圆瓣姜花的F1群体87个单株,分别构建了父母本的基于SRAP标记的连锁图谱。通过筛选,414对引物中,92对引物可以检测到拟测交位点。在检测到的398个拟测交位点中,237个来自于父本圆瓣姜花,161个来自于母本。经过卡方(x^2)测验及连锁分析,父本中,203个标记进入23个连锁群,覆盖了1386.8cm;母本中,139个标记进入18个连锁群,覆盖了917.1cm。  相似文献   
36.
内蒙古黑里河天然油松林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于内蒙古黑里河自然保护区设置1.96 hm2的油松林固定监测样地,用样方法对油松林物种组成及其分布进行调查分析,并用Ripley's K函数对乔木层的主要树种进行空间格局分析,以探讨油松种群不同生长阶段个体(幼树、小树及大树)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乔木层共调查到13个树种,油松为优势种,主要伴生种包括色木槭、蒙古栎、蒙椴、山杨和白桦.油松林内各主要树种的径级结构均呈反J型分布.各主要树种在空间分布上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油松种群在1~65 m的尺度上呈聚集分布,大于65 m的尺度表现为随机分布,色木槭、蒙古栎、蒙椴、山杨和白桦在所有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随着种群发育(幼树-小树-大树),油松种群由聚集分布趋于随机分布,体现了油松种群的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37.
在生态学中,尺度问题一直是重点也是难点,多尺度胸径分布问题经常遇到且至今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建立多尺度胸径分布统一模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多尺度胸径分布统一模型的建立包括2方面的内容:第一,选择合适的概率分布函数,应用最大熵原理推出胸径分布统一模型,它具有明确的解析表达式,既能克服常用方法无法解释测树因子服从某种概率分布的真正原因,也能克服常用方法无法区分测树因子服从多种概率分布的不足,从而可以作为林分尺度测树因子概率分布的统一模型.第二,尺度与尺度转换,常用研究尺度问题的方法具有2个不足:(1)研究大尺度时损失了样地(林分尺度)资料的宝贵信息;(2)研究林分尺度时无法进行尺度转换.提出的联合最大熵概率密度函数可以克服常用研究尺度方法的以上2个不足,该函数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是最大熵函数;联合最大熵概率密度函数可以作为多尺度胸径分布统一模型,既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每个样地的信息,又可以进行多尺度的自由转换,从而为测树因子统计分布建模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中属于安吉的22个毛竹样地对文中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方法可行且对每个样地的拟合精度都很高.  相似文献   
38.
帽儿山天然次生林10种主要阔叶树冠径与胸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戴福  李凤日  贾炜玮  陈禹 《植物研究》2009,29(5):597-602
根据帽儿山天然次生林30块标准地每木检尺的实测数据,建立帽儿山天然次生林10种主要阔叶树冠径与胸径以及胸径和冠径与胸径比值(cd/D)之间的关系,并且简要论述冠径与胸径比值在树木空间、断面积和林分密度和间伐强度的应用。研究表明:胸径在10~30 cm之间,相关系数(R2)在0.8以上时,冠径与胸径关系近似一条直线。通过对不同树种的不同大小树木(cd/D)比值的分析,得出随着胸径的增加的比值是逐渐减小的,并且减小的趋势随着胸径的增加趋于平稳,最后趋于一个常数。  相似文献   
39.
以塔里木河中游胡杨胸径生长量为研究对象, 运用地学统计软件的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分析了胡杨胸径生长量与气象因子和NDVI 的关系。结果表明: 采集的样木胸径大小主要集中在5-25 cm, 占总数的86.35%, 胡杨在2001-2006 年、2006-2011 年这两个时期胡杨胸径生长率分别为6.02%、7.08%; 固定样木的胡杨胸径生长量的增长表现为: 2001-2006 年较2006-2011 年差, 小直径>中直径>大直径, 高密度林>中密度林>低密度林>疏林; 胡杨胸径生长量与温度呈强正相关, 与降水量呈弱负相关; 胡杨胸径生长量与年均NDVI 的Pearson 相关系数为0.542, 且平均NDVI 变化百分比有增长趋势, 表明2001-2011 年间研究区胡杨林长势总体趋于良好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0.
长白山林区森林生物量变化定量驱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研究区单木生物量模型及森林资源清查资料计算样地生物量,采用试验精度较高的遥感模型进行4期遥感数据的森林生物量估算,获得区域单位面积生物量变化值,并利用bootstrap方法对引起这种变化的气象因素、森林经营活动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等驱动因子进行变量筛选,利用偏最小二乘算法建立不同时间段的森林生物量变化驱动模型,计算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VIP)定量刻画各因素对森林生物量变化的影响重要程度.结果表明:目前人为因素对长白山林区森林生物量变化的影响程度(VIP值)已经小于自然因素,说明国家对林区的森林保护政策已经起到了明显的效果.本文拓宽了森林生物量变化驱动分析的内容,引入了VIP值对森林生物量的变化驱动因子进行定量刻画,为定量分析森林生物量的变化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