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7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贵州悬钩子属(蔷薇科)一新种--务川悬钩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贵州省务川县发现的悬钩子属Rubus(蔷薇科Rosaceae)一新种——务川悬钩子R.wuchuanensis S.Z.He。该种在体态上与锯叶悬钩子R.wuzhianus L.T.Lu&Boufford相近,区别在于其叶片卵状披针形,边缘疏生小锯齿;叶柄较短,长0.7-1cm;花序为顶生稀疏总状花序,具花8-10朵:花梗长3.55cm;花瓣先端具骤突尖头。  相似文献   
102.
报道了贵州金盏苣苔属Isometrum一新种,即万山金盏苣苔I.wanshanenseS.Z.He。该种以花序梗、花梗被褐色长柔毛至近无毛,花冠细筒状,紫色,喉部不缢缩,上唇稍长于下唇,雄蕊及雌蕊均无毛而与柔毛金盏苣苔I.villosumK.Y.Pan相近缘,但叶具柄,柄长0.4–1.4cm,叶片较小,倒披针形,长1.5–4×0.5–1.6cm,聚伞花序具1–4朵花,花萼裂片外面近无毛或近顶端疏被褐色长柔毛,花柱与子房近等长而不同。  相似文献   
103.
贵州苏铁根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贵州苏铁(Cycas guizhouensis K.M.Lan et R.F.Zou)的根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据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不同,贵州苏铁的根可分为正常根、珊瑚状根和肉质根三种类型。(2)正常根与肉质根的木栓形成层起源于表皮内方第1~2层皮层薄壁细胞,珊瑚状根的木栓形成层则起源于外方皮层的第2~3层细胞,而非中柱鞘。(3)首次发现肉质根一种新的增粗方式,是由周皮内方的皮层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持续或周期性产生新的皮层薄壁细胞,引起根的增粗。  相似文献   
104.
从白粉藤(Cissus repens Lank)地上部分分离得到5个木脂素和8个三萜,其中一个木脂素是新化合物,它的结构通过波谱分析和碱水解的方法鉴定为:(+)-异落叶松树脂醇-9′-(2-对-香豆酰)-O-β-D-吡喃木糖苷(1)。其余化合物分别是:(+)-异落叶松树脂醇-9′-O-β-D-吡喃木糖苷(2),(+)-Lyoniside(3),(—)-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醇-9-O-β-D-吡喃木糖苷(4),(7′R,8′S)-4′-hydroxy-3′,5-dimethoxy-7,8′-dihydrobenzofuran-1-propanolneolignan-9′-O-β-D-xylopyranoside(5),木栓酮(6),表木栓醇(7),蒲公英赛醇乙酸酯(8),熊果酸(9),2α-羟基乌索酸(10),积雪草酸(11),Niga-ichigoside F1(12),羽扇豆醇(13)。这些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5.
贵州黄牛mtDNA D-loop 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对贵州4个地方黄牛品种共计82个个体的线粒体DNA D-loop区全序列910 bp进行分析,检测到31种单倍型,其核苷酸多态位点65个,约占所测核苷酸总长的7.14%,其中有62个转换,2个颠换,1个转换/颠换共存。贵州4个黄牛品种mtDNA D-loop区核苷酸多样度(π值)为2.16%~2.61%,单倍型多样度(H)为0.695~0.909,表明贵州黄牛mtDNA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根据单倍型构建了贵州4个黄牛品种的NJ分子系统树。聚类表明,贵州黄牛有普通牛和瘤牛2大母系起源,其影响较为均一。并探讨了用核苷酸多样度π值的大小来衡量黄牛群体遗传分化程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6.
凯里生物群既是中国华南寒武系重要的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之一,同时也是国内外已知少数微体布尔吉斯页岩型特异埋藏化石库之一,化石以二维的有机质壁形式保存。本文改进孢粉学处理方法,对来自中国贵州寒武系凯里组苗板坡、丹寨、竹坪和屯州等几个剖面以及相邻地层的共22个样品进行酸泡处理,获得微体化石新材料。结果显示,苗板坡剖面保存的化石多样性明显较高,其中发现的疑源类和丝状藻类最多,占统计总数(N=1549)的90%以上;同时还发现少量的后生动物残片,如威瓦西虫的骨板、腕足动物壳体残块以及蠕形动物表皮等,这些后生动物化石残片为研究某些后生动物的细微结构提供了重要补充信息,有助于对这些动物化石进行分类鉴定,并可能具有一定生物地层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7.
《古生物学报》2012,(1):137-140
(一)概况中国古生物学界两年一次的大型学术交流活动——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于2011年10月21—23日在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能源与地质勘探和生产部门、博物馆和出版等行业90余个单位以及部分国外的古生物学及相关领域的420多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08.
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与确定龙须藤多糖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影响多糖提取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提取因素对龙须藤多糖含量的影响,得出龙须藤多糖提取的最优条件为: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4 h、料液比1∶23、提取次数为2次。在此条件下龙须藤多糖提取率理论值为3.12%,实测值为2.98%。  相似文献   
109.
贵州江口埃迪卡拉纪的江口庙河生物群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早期后生生物群,不仅含有大量的宏观藻类化石,还发现了可靠的、重要的动物化石。宏观藻类化石数量丰富,保存完整,类型多样,提供了早期后生植物研究的极好材料。本文研究的江口庙河生物群中的大量碳质压模保存的湖南革辛娜藻Gesinella hunanensis,与产于湖南留茶坡组的模式标本相比,整体形态特征虽然一致,两者却存在一些差异,如江口的Gesinella hunanensis叶状体表面较光滑,碳膜厚度从基部向上逐渐变薄,边缘较中部厚,未见乳状突起及侧枝,但可见明显的碳膜压叠现象;叶状体周期性生长明显,一个生长周期形成的叶状体中部较宽,两端较窄;宽度从几个毫米至几十毫米,变化较大;固着结构分为须根状和盘状两种形态,固着器与叶状体之间为加厚的固着蒂,固着蒂之上的叶状体边缘呈波状。与带状棒形藻Baculiphyca taeniata明显不同,尽管整体均呈棒状,但度量相差一个数量级以上,且具独特的周期性生长方式,碳膜中部薄且时有叠压现象、而端部和边缘厚的特征显示其叶状体可能是中空的囊状,与Baculiphyca taeniata的叶状体碳膜极厚乃至保存为块状的特征明显不同。研究结果表明Gesinella hunanensis的形态趋于多样性,证实了Gesinella hunanensis与Baculiphyca taeniata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类宏观藻类。  相似文献   
110.
吕彦 《化石》2012,(1):78-78
由中国古生物学会和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共同主办的中囤占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于2011年10月21日-23日在贵州关岭举行。本次会议的目的是为共同推动中国古生物化石的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古生物化石保护事业的和谐健康发展,更好地搭建古生物和地质环境保护公益平台,更加合理地发挥专家作用、有效使用社会资金、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