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利用11对微卫星引物对贵州白水牛和6个普通水牛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基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和遗传距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个微卫星基因座在7个水牛群体中均存在多态性,可以用于水牛的遗传多样性评估。贵州白水牛和6个普通水牛群体的平均杂合度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7450~0·7922和0·7021~0·7605。贵州白水牛和遵义普通水牛的亲缘关系最近,遗传距离为0·0910。由UPGMA聚类法得到的系统聚类图反映了贵州白水牛和6个普通水牛群体的亲缘关系远近程度,贵州白水牛没有单独聚为一类,而是与同分布区的遵义普通水牛首先聚类,然后依次与其余地区的普通水牛聚类。研究提出了贵州白水牛应是其产地的普通水牛群体中的一个突变群的见解,为开展贵州白水牛的遗传资源评估、保护与利用提供了分子水平的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2.
贵州台江早、中寒武世凯里组的Wiwaxi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元龙  钱逸 《古生物学报》1994,33(3):359-366
首次报道产于我国贵州台江早、中寒武世凯里组的Wiwaxia骨片化石,讨论了Wiwaxiidae与Halkieriidae和Sachitidae不能归属于同一科,也不能将它与Siphogonuchitidae和Chancelloriidae归于同一纲、目,它的分类位置尚不能确定。通过对新种Wiwaxiataijiangensis的描述和讨论,指出了描述种产出的层位略低于北美的W.corrugataWalcott的时代,但处于不同生物地理区系的两个种的生活环境却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83.
贵州瓮安上震旦统陡山沱组骨针状假化石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薄片观察,贵州瓮安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底部的岩石中保存许多不透明的海绵骨针状物体。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表明,它们不是化石而是毒砂矿物晶体。因此,薄片中见到的矿化的海绵骨针状化石,尤其是前寒武纪的骨针状化石,需应用多种手段的测试才能够可靠地确认。  相似文献   
184.
贵州大树茶的核型变异与进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贵州大树茶7种1变种11类型的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种类均为二倍体2n=30。五室茶Camellia quinquelocularis 2n=30=24m+6sm;四球茶C.tetracocca 2n=30=22m+8sm;大理茶C.taliensis 2n=30=22m+8sm;秃房茶C.gymnogyna 2n=30=22m+6sm+2st与2n=30=20m+8sm+2st;假秃房茶C. gymnogynoides 2n=30=22m+6sm+2st与2n=30=20m+8sm+2st;榕江茶C. jungkiangensis 2n=30+20m+8sm+2st;茶C.sinensis 2n=30=20m+8sm+2st以及变种淡红花茶C.sinensis var.ruolla 2n=30=20m+8sm+2st;均属2A核型。染色体结构变异在茶组植物演化中起了重要作用。所划分的两大类核型,即m和sm类与m,sm,和st类是与其子房室数,即5室和3室相一致的。根据核型的不对称性程度、外部形态及生化分析,探讨了各种类的亲缘关系与系统演化途径,论证了茶组植物的原产地是位于滇、桂、黔毗邻交汇处的云贵高原,探讨了茶组植物的分类学问题。  相似文献   
185.
贵州省的(衤责)翅昆虫种类丰富,作者(1990)在第一篇报道中除整理了贵州省此目已知纪录外,增加贵州2个新记录种和1个新种,第二篇(1991)又报道了贵州3个新记录种及1个新种,均刊载在《贵州科学》上。本文为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的(衤责)翅目昆虫研究报告,增加了3个贵州省新记录种并描记2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86.
贵州台江寒武纪的一些单板类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有关早寒武世中期以后的单板类报道和研究较少。本文描述和讨论产于贵州省台江县八郎村下寒武统顶部和中寒武统下部的一些单板类化石,计有Helcionella terraustralis,Coreospiracf.rugosa,Latouchella taijiangensis sp.nov.,Latouchella sp.,Monoplacophora gen.et sp.indet.等。这些单板类化石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凯里动物群”的内容,为该区中、下寒武统的划分提供了单板类的证据,而且对研究单板类的演化和地理分布规律增加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87.
脉翅目(Neurcptera)现存的20科中,只有2个科具单眼。其中溪岭科(Osmylidae)幼虫是水生的,体狭长、上颚细长而直伸,有长牙蛉之称。溪蛉成虫多栖息于林间溪流附近,也有的在田间活动,捕食蚜虫等小虫,趋光性很强。体中至大型,触角丝状或念珠状,翅脉复杂,径分脉由1条Rs与R相连,翅多具花斑,翅缘在各脉间有缘饰,横脉很多。雌蛉有发达的产卵器,突出于腹端下方,呈瓣状。  相似文献   
188.
脉翅目(Neuroptera)的粉蛉科(Coniopterygidae)因成虫和幼虫均捕食叶螨、蚜、蚧等害虫面甚有益。贵州省此类天敌昆虫缺乏研究,本文记述了粉蛉亚科(Coniopteryginae)的4新种,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对标本的采集者,除在文中注明外,在此诚致谢意。  相似文献   
189.
贵州剑河寒武系甲劳组中发现大量艾苏贝(Nisusia),经鉴定共1属2种(贵州艾苏贝Nisusia guizhouensis、瘤点艾苏贝Nisusia granosa), 1未定种(Nisusia sp.)。其中Nisusia guizhouensis丰度高、保存好,壳体上具明显的壳刺构造,与同区下伏地层凯里组和清虚洞组中已报道的N. guizhouensis有一定区别。定量形态学分析结果显示,从清虚洞组到甲劳组N.guizhouensis的腹壳和背壳的主端和侧缘位置相对向外扩张,壳体前缘部分相对向内收缩,其体腔也相应变小;腹壳的变化略大于背壳,且从凯里组到甲劳组的变化大于清虚洞组到凯里组的变化,但主成分分析(PCA)显示这些差异都属种内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层位的N. guizhouensis所处的沉积环境差异所致,其壳体形态和特征的变化可能是适应更强水动力环境的结果。本研究丰富了甲劳组腕足动物的组成,为Nisusia系统分类和形态学研究提供新材料,还为腕足动物对环境适应性演化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90.
贵州仡佬族体质特征   总被引:41,自引:20,他引:21  
对贵州道真仡佬族385人(男198人、女187人)的17个观察项目和58个测量项目进行了人类学体质特征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仡佬族体质特征与广西的壮族和海南省的黎族比较接近,与黑龙江省的达斡尔族和新疆的锡伯族较疏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