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71.
莲草直胸跳甲是恶性入侵杂草喜旱莲子草的有效天敌。为探明莲草直胸跳甲成虫繁育的适宜温度条件和卵的低温冷藏适期,本文研究了莲草直胸跳甲成虫在25、27、30、32、35℃下的存活、取食和产卵特性及卵在15℃下冷藏不同时期的孵化率。结果表明:在25~35℃,莲草直胸跳甲成虫的生存曲线差异显著;随着温度的升高,雌雄成虫寿命呈缩短趋势,表现为25℃>32℃>35℃;但27和30℃的生存曲线与25和32℃差异均不显著。温度对莲草直胸跳甲成虫的取食量和产卵量均有显著影响,在25~35℃,随着温度的升高,跳甲的取食量和产卵量呈下降趋势;成虫期取食量、日均产卵量和世代产卵量表现为25℃>27℃、30℃>32℃>35℃;成虫期取食量和世代产卵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60。将莲草直胸跳甲卵在15℃下冷藏1~10d后转移至25℃,其孵化率均可达100%,但孵化进度则有差异,孵化高峰期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而提前。与未经冷藏的卵(对照)相比,在15℃下冷藏1d,莲草直胸跳甲卵的始孵化日提前1d,但高峰期不变,均在第5天;在15℃下冷藏4、7和10d后,其孵化高峰期分别较对照提前1、2和3d。可见,在25~35℃时,25℃是莲草直胸...  相似文献   
172.
为了明确福寿螺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进一步掌握其可能的危害及入侵暴发机制,对稻田水域及周边的24科43种植物进行了室外取食试验,分别在取食后3、5d对受试样品及成螺称重,比较其无选择条件下的取食偏好性及其对成螺增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寿螺对受试的24科43种植物(样品)的根、茎、叶、果实以及块根(茎)均能取食,对水生(湿生)和陆生植物没有偏好性;在取食过程中,优先取食细嫩的植株和部分,硬老部分需经水浸泡软化后才能被取食;辣椒、苦瓜等果实的辣苦味对福寿螺无驱避作用;取食率与体重增长率呈显著正相关,取食越多生长越快;但体重与植物的总酚含量呈负相关。福寿螺的广食性、取食量、植物总酚含量、植物丰盛度等种群和生态系统特征是影响其快速扩散的重要原因,同时可以借助福寿螺对植物的不同利用类型防范其扩散和危害。  相似文献   
173.
不同猎物饲喂对南方小花蝽捕食量和喜好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昌容  郅军锐  莫利锋 《生态学报》2013,33(9):2728-2733
为探讨南方小花蝽对不同猎物的捕食喜好性,室内用西花蓟马、蚕豆蚜、二斑叶螨、混合饲料(同时饲喂3种猎物)分别饲喂南方小花蝽驯化两代,研究了4种饲喂处理的南方小花蝽初孵若虫、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西花蓟马、蚕豆蚜和二斑叶螨的捕食量和喜好性。结果显示不同猎物饲喂处理驯化的南方小花蝽1龄若虫对同一种猎物的捕食量和喜好性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某种猎物的捕食量因前期取食的猎物种类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和雌成虫均表现出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的正喜好性。蚕豆蚜饲喂处理的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蚕豆蚜表现出正喜好性,除二斑叶螨饲喂处理外其余3种处理的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和雌成虫均表现出对二斑叶螨的负喜好性。以上结果表明4种饲喂驯化处理的南方小花蝽1龄若虫的喜好性不受前期取食猎物的影响,但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前期取食过的猎物的喜好性增强,存在一定的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174.
赵利敏  陈浩 《昆虫学报》2016,(2):219-226
【目的】作为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的新害虫,似士维螨Schwiebea similis Manson蛀食参根,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旨在测定它对参根的取食量,进而为估算其经济阈值提供参数。【方法】本实验将似士维螨活雌螨接种于含湿沙和西洋参根粉的培养皿中塑料环内,在7级雌螨接种量N_0(每环1,2,3,4,5,6和7♀)和5个温阶T(15.6,18.5,21.2,24.5和27.2℃)条件下培养其实验种群,记载并分析了5类变量:安居期D、峰螨数N_p、雌均殖数PCR、成虫当量AE和均食量FA。【结果】变量D随T升高而快速下降,也因N_0增加而缓慢下降;N_p随N_0增加而显著上升,其回归式为N_p=21.8+17.2N_0;PCR随N_0增加而显著下降,PCR=63.4-28.1N_0+6.2N_0~2-0.4N_0~3,其曲线变化趋势与N_p相反;同时发现了螨虫拥挤效应;AE随N_0增加而显著上升,AE=16.2+12.7N_0;FA=0.25±0.13 mg/头。【结论】这5类变量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似士维螨实验种群的食量范围和繁殖潜势。上述估算值将为探索其经济阈值提供依据;所用实验方法将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5.
为摸清沈阳花生田东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的发生数量,明确幼虫的取食为害水平,本研究采用诱虫灯对花生田内栖息的东北大黑鳃金龟害虫开展了多年的监测,并将诱集到的成虫带回室内饲养观察,研究其卵的发育和幼虫取食量变化。结果表明,东北大黑鳃金龟每年均有两个上灯活动高峰,不同年度间金龟的始现期存在差异,上灯虫量在不同年度间呈多寡交替的特征;降雨对东北大黑鳃金龟的上灯活动产生较大影响,雨天金龟基本不上灯。东北大黑鳃金龟3龄幼虫期长达329.8±1.80 d,其取食量随取食时间的增加符合正态分布,食物利用率(ECI)达1.32%±0.339%,幼虫3龄末期体重达到最大,但化蛹后随最后一次蜕皮又损失部分体重。东北大黑鳃金龟是沈阳花生田的重要害虫,以3龄幼虫取食幼苗造成的危害损失最大。金龟出土活动与环境温度和降雨发生均有密切关系。利用诱虫灯在6-7月集中诱杀金龟,可有效地减轻下一年蛴螬的危害损失。  相似文献   
176.
【目的】研究乌桕黄毒蛾Euproctis bipunctapex(Hampson)对5种不同科寄主植物(天仙果Ficus erecta var.beecheyana、拐枣Hovenia acerba、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杨梅Myrica rubra和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叶片的取食量以及不同寄主植物对乌桕黄毒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在恒定条件[温度(26±1)℃,相对湿度80%,光周期12L︰12D]下,设置5个处理组,每处理分别投喂不同寄主植物叶片,测定取食量、幼虫历期、存活率、繁殖力等指标。【结果】乌桕黄毒蛾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取食量差异显著,苦槠饲喂组最高(2 588.15 mg),杜英饲喂组最低(1 971.33 mg);但对不同植物的日取食量总体趋势相同,随时间呈指数增长,4龄起进入暴食期,4龄、5龄和6龄幼虫取食量占总取食量的80.68%~85.91%。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乌桕黄毒蛾生长发育差异显著,天仙果饲喂组的个体幼虫历期(34.35 d)最短,存活率(60.20%)最高,产卵量(281.33粒/雌)最多,而杜英饲喂组的个体幼虫历期(41.36d)最长,存活率(38.78%)最低,产卵量(215.83粒/雌)较少。【结论】乌桕黄毒蛾虫害防治适期是4龄之前,苦槠和杨梅受乌桕黄毒蛾取食最多,天仙果是乌桕黄毒蛾生长发育的最适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177.
汪军  田吉明  王瑞元 《生理通讯》2007,26(6):145-149
目的通过观察一次性运动对肥胖大鼠摄食量、血清学指标、血浆和下丘脑NPY蛋白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运动影响摄食量和体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肥胖建模成功大鼠分为对照、即刻、1h、3h、12h和24h等6组,分别在一次性跑台运动后不同时间段观察大鼠进食量并测试相关指标。结果一次性运动后肥胖大鼠摄食量明显下降,血糖和血脂等在运动后即刻没有明显变化,在运动后的恢复期开始明显下降,恢复后期才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血浆NPY水平显著下降,下丘脑NPY水平明显上升,而下丘脑NPY基因表达变化不明显。结论肥胖大鼠运动后摄食量下降;下丘脑NPY分泌增加而基因表达没有明显增加;下丘脑NPY蛋白增加可以促进机体运动后摄食,防止能量的进一步消耗,有利于运动后的能量恢复。  相似文献   
178.
红基盘瓢虫生活习性和捕食效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于30.1±0.8℃及70.1±4.5%R 1的平均温湿度下,红基盘瓢虫世代平均历期为26.06天,其中卵期1.99±0.12,幼虫期第一龄至第四龄周期依次为1.28±0.45、1.45±0.57、1.33±0.47、4.33±0.53天,蛹期2.31±0.52天,雌虫产卵前期平均达13.37±4.02天,产卵期为12.11±7.17天,一生产卵82.37±38.02粒,日平均产卵量为8.17±3.09粒。雌雄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26.92±14.26、20.60±14.50天,雌雄性比为1.60:1。各龄幼虫对橄榄星室术虱若虫(2-4龄)的平均捕食量依次为96.2±72.4、125.9±78.0、169.2±91.8、427.3±91.3头,成虫则为420.0±11.9头。  相似文献   
179.
张梅芬  赵翔 《动物学研究》1997,18(1):105-111
本文对产蛋期金丝雀输卵管内的贮精腺体进行了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观察。结果表明,贮精腺体分布于子宫-阴道交接处阴道一侧长度为0.21±0.07cm区域内固有膜中,该腺体为管状腺,少数具有分枝,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  相似文献   
180.
鸟类的贮食行为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6个方面综述了对鸟类贮食行为的研究情况。1.鸟类贮食行为的概念。2.鸟类贮食类型。3.主要贮食鸟类类群。4.贮食鸟类的重取机制。5.鸟类贮食行为的进化。6.鸟类贮食行为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