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1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39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殷霄  王文  谭文杰  邓瑶  管洁  文波  陈红  阮力 《病毒学报》2011,27(1):44-49
为研发新型HCV DNA疫苗并探讨优化其免疫原性的策略,我们分析靶向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分子对HCV DNA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我们基于抗小鼠DC细胞表面分子DEC205/CD205的单克隆抗体DEC205的单链分子,构建可单独表达DEC205单链抗体或者与HCV非结构蛋白NS3融合表达的DNA表达质粒,并构建单独表达HCV非结构蛋白NS3的DNA表达质粒;经瞬时转染法鉴定HCV NS3及其与DEC205单链抗体融合蛋白的表达;随后采用注射结合电转的方式免疫Balb/C小鼠并研究各疫苗的体液(NS3特异性IgG抗体)与细胞免疫(IFN-γELISPOT)效果。结果表明:DEC205单链抗体基因与HCV NS3编码基因的融合可显著增强NS3特异的免疫应答;采用皮内注射加卡钳电极电转的方式可以产生最强的NS3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免疫反应。因此,通过DEC205单链抗体与HCV DNA疫苗靶抗原融合可明显增强免疫应答效果。该策略为HCV及其他类似病原的新型DNA疫苗研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2.
Shi CX  Wang YH  Dong F  Zhang YJ  Xu YF 《生理学报》2007,59(1):19-26
为了观察正常和心衰时心内膜下和心外膜下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ICa-L)的差别,我们采用主动脉弓狭窄的方法建立小鼠压力超负荷性心衰模型,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了正常、主动脉狭窄(band)及假手术对照(sham)组动物左心室游离壁内、外膜下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和ICa-L。结果显示:(1)与sham组同龄的正常小鼠左心室心内膜下细胞动作电位复极达90%的时程(APD90)为(38.2±6.44)ms,较心外膜下细胞的APD90(15.67±5.31)ms明显延长,二者的比值约为2.5:1;内膜下细胞和外膜下细胞ICa-L密度没有差异,峰电流密度分别为(-2.7±0.49)pA/pF和(-2.54±0.53)pA/pF;(2)Band组内、外膜下细胞的动作电位复极达50%的时程(APD50)、APD90均较sham组显著延长,尤以内膜下细胞延长突出,分别较sham组延长了400%和360%,内、外膜下细胞APD90的比值约为4.2:1;(3)与sham组相比, band组内膜下细胞ICa-L密度显著减小,在+10 mV~+40 mV的4个电压下分别降低了20.2%、21.4%、21.6%和25.7%(P< 0.01),但其激活电位、峰电位和翻转电位没有改变;band组外膜下细胞的ICa-L密度与同期sham组相比无明显变化;band组钙通道激活、失活及复活的动力学特征与sham组相比没有改变。以上结果提示,生理状态下小鼠左心室内、外膜下细胞ICa-L密度不存在明显差别,提示ICa-L与APD跨壁异质性的产生无关;心衰时左心室内、外膜下细胞APD明显延长,以内膜下细胞延长尤为突出,内膜下细胞ICa-L密度明显减少,而外膜下细胞ICa-L密度无明显改变,这种ICa-L的非同步变化在心衰时可能起到对抗APD延长、减少复极离散度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993.
Li EZ  Li DX  Zhang SQ  Li L  Wang CY  Zhang XM  Lu JY  Liu YK 《生理学报》2007,59(3):345-350
为使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在体外大量扩增,需要阐明SSCs自增殖机制。为筛选SSCs自增殖相关因子,探索SSCs自增殖机制,本研究选取10日龄昆明乳鼠行隐睾手术,术后35d分别取小鼠两侧睾丸。组织学分析结果显示,实验性隐睾中生殖细胞的分化停滞在精母细胞阶段,且只有少量的精母细胞出现,精原细胞的比例高于正常成年雄性小鼠(45日龄)。应用双向凝胶电泳分析隐睾小鼠与正常成年小鼠睾丸差异表达蛋白。结果显示,与正常成年小鼠相比,隐睾小鼠睾丸中有9种蛋白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6种蛋白表达下调,3种上调。对9种差异表达蛋白点胶内酶切后进行质谱分析,其中4种蛋白分别鉴定为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1(phosphatidylethanolamine-binding protein1,PEBP1),HES—related basic helix-100p-helix protein(HERP),Stathmin蛋白和一种未命名蛋白。本研究通过制作有效的隐睾动物模型,运用蛋白组学的技术方法,成功筛选并鉴定了4种隐睾相关蛋白,有助于探讨SSCs自增殖及隐睾引起雄性不育的机制。  相似文献   
994.
基因打靶技术:开启遗传学新纪元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滕艳  杨晓 《遗传》2007,29(11):1291-1298
基因打靶技术作为最有效的定向修饰小鼠基因的技术手段在揭示基因的生理功能、研究人类疾病的遗传机制以及寻找新的药物靶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随着条件基因打靶技术的发展使基因失活可以限制在特定时段特定组织或细胞内。文章将主要介绍基因打靶技术的发展简史、近期进展以及在其他模式动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5.
探索高效的不同品系的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建系方法。B6D2F1(C57BL/6×DBA/2)、129/SV×DBA/2、C57BL/6、BALB/C等4个不同品系小鼠,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regnant mare serum gonadotrophin,PMSG)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促排,3.5天交配后(days post coitus,dpc)冲洗子宫取囊胚,或者2.5dpc冲洗输卵管,卵裂球体外培养获取囊胚。囊胚种植到小鼠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干细胞培养液培养,4~5天内细胞团扩增后玻璃毛细管挑出,种植到新的饲养层上过夜再行胰蛋白酶消化,3~4天传代一次。对所建立的小鼠ES细胞系进行形态学、染色体核型、AKP染色、体内外分化能力,干细胞分子标记物荧光免疫染色等鉴定。获得10株小鼠胚胎干细胞,具有典型的胚胎干细胞生长特性,符合ES细胞的鉴定标准。结果表明成功的建立了来自B6D2F1(C57BL/6×DBA/2)、129/SV×DBA/2、C57BL/6、BALB/C等4个不同品系小鼠的10株ES细胞系。内细胞团挑出过夜增殖后消化的培养方法可能有助于提高ES细胞的建系率。  相似文献   
996.
2007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了Mario R.Capecchi、Martin J.Evans和Oliver Smithies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使用胚胎干细胞对小鼠的特定基因进行改造中的杰出贡献。他们的工作,使人们可以在哺乳动物的生殖细胞中进行特定的基因改造,并繁殖出成功表达这种基因的后代。他们发明的这项遗传实验技术,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基因敲除”技术,  相似文献   
997.
观察了云南广泛使用的雀嘴茶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及病理变化,为雀嘴茶使用安全性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我们以一定浓度不同体积的提取物给小鼠灌胃给药,连续观察小鼠行为活动、毒性反应程度、及死亡情况等指标,并及时对小白鼠进行病理切片观察,以获得初步毒性、病理资料。结果显示雀嘴茶半数致死量LD50为39.9g/kg,说明市售用于保健作用的雀嘴茶有一定的毒性,病理切片也说明其对胃肠道、心、肝、脑等多个脏器都有一定的病理损伤,长期使用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应该慎重使用,甚至是禁止使用。  相似文献   
998.
以金枪鱼头为原料,经酶解得到蛋白酶解液;以环磷酰胺造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同时灌胃金枪鱼头蛋白酶解液,观察小鼠免疫脏器指数,巨噬细胞吞噬功能,Con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和溶血空斑细胞形成能力。结果显示金枪鱼头蛋白酶解液能显著增强免疫抑制状态下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胸腺、脾脏指数;明显提高免疫抑制状态小鼠的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及抗体细胞形成能力。说明金枪鱼头蛋白酶解液对环磷酰胺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都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99.
STK15基因是丝/苏氨酸激酶家族成员之一,其扩增和高表达能引起中心体复制扩增,染色体不稳定性增加,最终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从而诱发恶性肿瘤。而且,STK15基因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都具有高表达。目前,研究者们都是通过取人体不同部位的肿瘤组织来研究STK15基因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本次实验首次以建立STK15转基因小鼠模型,来进一步研究STK15基因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为今后的基因诊治提供理论基础。实验方法是首先提取人胚肺细胞总RNA作为模版,根据GenBank中STK15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用RT-PCR技术扩增出1200bp的STK15基因片段,克隆到pTZ57R/T载体,通过测序证实序列的正确性。用BamH1和XbaI双酶切载体pcDNA3.1和pTZ57R/T载体-STK15,然后回收、连接pcDNA3.1-STK15、转化、鉴定,从而成功构建了pcDNA3.1-STK15表达载体。然后对小鼠进行超排获得其原核期胚胎,应用显微注射法进行转基因操作,结果是注射成功率77%(701/907),移植鼠共30只,新生小鼠为106只,PCR检测转基因阳性为3只,经过Southern杂交检测有1只转基因阳性鼠,从而建立了转STK15的转基因小鼠模型。通过建立STK15肿瘤动物模型,找出与人类肿瘤相近的病理生理变化以及控制这些变化的遗传基础,为今后所有的恶性肿瘤的基因诊治提供坚实、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鸡是有机磷引起的迟发性神经病(OPIDN)的最常用的动物模型,OPIDN的发生被认为与神经病靶酯酶(NTE)的抑制有关。本研究比较了NTE的生理性底物溶血卵磷脂(LPC)对鸡和小鼠脑突触体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LPC能够浓度依赖性地引起小鼠和鸡脑突触体内游离钙浓度升高,且在两种动物来源的突触体上的反应趋势和幅度基本相同。去掉突触体悬液中Ca2 后,同样在LPC的作用下,突触体内钙浓度不但没有升高反而明显下降,这在两种来源的突触体上的结果相同。L型钙通道阻断剂维尔帕米和非特异性钙通道阻断剂氯化镉均对LPC引起的小鼠和鸡脑突触体内钙升高都没有阻断作用。这些结果表明,LPC主要通过其对膜的破坏作用引起小鼠和鸡脑突触体内的游离钙浓度升高,且在小鼠和鸡脑突触体内钙离子浓度升高的幅度和机制方面没有种属差异。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鸡和小鼠在OPIDN中的症状差异并非由于LPC介导突触体内钙超载的强度不同所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