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3篇
  免费   505篇
  国内免费   665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3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乙肝前S2(HBVPreS2)肽段由55个氨基酸组成,其N端肽段含Th和B细胞抗原决定簇。我们将化学合成的PreS2epitope(120-145)基因与HBcAg基因不同位点进行融合,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并对融合蛋白进行了纯化。经ELISA和Western-blot实验表明,融合蛋白具有PreS2和HBcAg两者的抗原性。此外,研究还表明,强启动子能使表达水平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72.
层粘连蛋白受体单克隆抗体抗原性质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层粘连蛋白受体在癌细胞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LN-R的单克隆抗体对于癌转移的基础研究及诊治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确定来自人肺巨细胞癌细胞LN-R的一种单克隆抗体的抗原性质,经纯化的McB1能与完整细胞表面、细胞质膜提取物及纯化的LN-R制品特异性结合,实验证明经亲和层析纯化的LN-R制品中含有膜糖脂,用SDS-PAGE及转移电泳将其所复合的膜脂去除后,仍具有与McB1结合的活性,表明此McB1  相似文献   
73.
王海林  金冬雁 《病毒学报》1994,10(4):311-315
  相似文献   
74.
犬传染性肝炎病毒在体外细胞质内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犬传染性肝炎病毒(ICHV)在犬肾传代细胞内形态发生及其抗原定位的电镜和免疫胶体金电镜研究,发现ICHV除了在宿主细胞核内发生外,还有一条细胞质内的发生途径。在细胞质内病毒核壳体的装配是以均质致密包涵体和副晶格包涵体为“基地”,这与人们熟知的细胞核内形态发生方式相似。免疫胶体金标记显示,细胞质包涵体中含有大量的ICHV抗原成分,显核壳体在细胞质内装配病毒的结构蛋白来源。此外,在感染的细胞质内还观察到与核内相同的病毒核心样结构。  相似文献   
75.
本实验用免疫印迹法纯化的抗EBNA亚型抗体,结合显微荧光分光光度检测技术,检测在不同感染状态下,三种亚型EBNA抗原在细胞中的表达程度。结果表明,处于潜伏感染状态下的Raji细胞EBNA-1表达量较大,经巴豆油和正丁酸诱导进入钝挫感染状态后EBNA-1表达减少,而EBNA-2的表达增强。B_(95-8)细胞也有相似的趋势。表明EB病毒的激活可能与不同EBNA亚型表达量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76.
目前,世界各国医学界均在积极探索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的病原。随着分子克隆技术及特异性丙肝病毒抗原的出现,使特异性丙肝检测手段迅速发展,各种类型的诊断试剂盒不断推出,并在敏感性和待异性方面均有明显提高,日趋发展为简便、快速、可靠的方法。本文特就有关丙肝分子生物学及实验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7.
细菌L型败血症快速诊断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5年6月至1993年6月,我们先后开展了光镜,电子显微镜与酶联免疫法快速诊断细菌L型败血症。光镜与电镜临床应用226例,以细菌L型培养作对照研究,准确度为96.0%。酶联免疫法经60例对照分析,准确度达到96.7%。发现细菌L型常具有粘附在红细胞上和侵入红细胞内的特点。所以重点在红细胞上查菌,改进了检验方法,提高了阳性率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78.
我们用免疫胶体金色埋前标记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研究了人胚肺细胞(HEL)内,人巨细胞病毒(HCMV-AD_(169))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ⅠSM_(44))抗原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在细胞这一微生境内,一病毒对另一病毒可能发生的影响。电镜下计数HSV-1组和HCMV HSV-1组特异性结合金颗粒数得HSV-1组为657个,HCMV HSV-1组的总数为283个。t检验P<0.01,差别非常显著。并且HSV-1组细胞的胞浆中的病毒颗粒,比HCMV HSV-1组明显多。荧光显微镜下:HSV-1组阳性细胞数为689个HCMV HSV-1组只有484个,经poisson分布u检验,P<0.01,差别非常显著。免疫荧光实验还表明:HSV-1组,抗血清在1:320时仍有荧光清晰的阳性细胞,而HCMV HSV-1组,抗血清在1:160时,却无荧光阳性细胞。细胞病变效应(CPE)动态观察显示:HSV-1组8小时即有细胞病变,24小时蔓延整个单层;而HCMV HSV-1组超感染14小时才有细胞病变。24小时约有75%细胞受累。结果表明HCMV对HSV-1的抗原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抑制作用的可能机理及其在分子生态学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9.
<正>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氏菌引起的肠道传染性疾病之一,在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其流行以福氏菌群为主,在发达国家则以宋内氏志贺氏菌较多。由志贺氏Ⅰ型和福氏志贺氏菌引起的菌痢特别严重,且后者常引起慢性感染。痢疾菌的感染力较强,约为10-100个菌,ID50<1000个菌。由于菌痢的发病率高,感染性强,感染剂量小,血清型多,以及抗药性菌株的增加。因而对它的防治,在发展中国家就成为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多年来人们在痢疾菌苗的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现就其保护性抗原问题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80.
将编码Vi抗原的基因克隆到减毒的鼠伤寒沙门氏菌中组建的基因重组株Vi4072,以3×10~8CFU一次口服感染Balb/C小鼠,4天后按7,14,21,28,35,42,49,56,63,70天的间隔收集分离小鼠的集合淋巴结,肝,脾.鉴别是否有本菌出现,并检测血清和小肠匀浆液中的vi抗体.结果表明,感染后49天仍可从脾中分离到该菌;70天仍可从血清和小肠匀浆液中测出vi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