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8 毫秒
331.
触角感器是昆虫对环境变化产生行为响应的重要基本结构单元,作为昆虫内部神经系统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流的关键接口,受到广泛关注。由于不同环境压力的作用,长期适应性进化使昆虫触角上着生有不同类型的感器,且执行着差异化的生物学功能。触角感器在昆虫识别寄主、寻找配偶、躲避天敌等行为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若深入理解昆虫行为变化的内在机理,则有必要清晰认识昆虫触角感器类型与潜在功能。本文对已有研究结果进行系统性综述与总结。截止目前,共发现有61种昆虫触角感器类型,且触角感器存在种内与种间特征差异。同时针对12种常见的触角感器功能进行梳理,提出昆虫触角感器未来可深入开展的研究方向。本文全面了解各昆虫触角感器类型特征和功能,为从形态结构方面进行昆虫分类研究提供新视角,也为今后从化学生态学角度深入开展昆虫行为对环境改变的适应性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32.
333.
【目的】苹褐带卷蛾Adoxophyes orana是危害苹果、桃、梨、枣等果树的一种重要昆虫。近年来在陕西苹果和红枣产区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日趋严重。本研究旨在明确寄主植物挥发物在苹褐带卷蛾成虫嗅觉通讯中的作用,为开发植物源引诱剂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 EAG)仪测定苹褐带卷蛾2日龄未交配雌、雄成虫对51种寄主植物挥发性化合物的EAG反应;利用本实验室开发的小型蛾类昆虫嗅觉行为测试装置测定苹褐带卷蛾成虫对15种具有显著EAG反应的挥发性化合物的行为反应。【结果】EAG测试结果表明,苹褐带卷蛾成虫对不同挥发性化合物的EAG反应相对值有显著差异,雌、雄成虫对顺-3-己烯-1-醇、反-2-己烯-1-醇、1-己醇、1-庚醇、己醛、反-2-己烯醛、庚醛、辛醛、壬醛、乙酸丁酯、乙酸异戊酯和乙酸-顺-3-己烯酯的EAG反应较强。此外,雄成虫对3-甲基-1-丁醇、1-戊烯-3-醇、苯甲醛、丁酸丁酯、乙酸乙酯、三甲基巴豆酸乙酯、己酸乙酯、丙酸丁酯、异戊酸-顺-3-己烯酯、苯甲腈和柠檬腈的反应较强。在待测的51种挥发性化合物中,苹褐带卷蛾成虫对29种化...  相似文献   
334.
本文讨论了柳(虫兆)属Willowsia及其中国的种类,并描述了广西1新种,Willowsia guangxiensis,sp.nov.。该种与越南的W.psesudosocia Stach 1965最为接近,如鳞片具小棘、胸部和腹部大毛数量多等。但在体色、触角及足上有鳞片、腹管及身体上的毛序等方面有别于后者。  相似文献   
335.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4):479-485
本文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孟氏隐唇瓢虫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 Mulsant雌雄成虫的触角触角感受器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并对触角形态,感受器形态、类型、数量及分布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孟氏隐唇瓢虫雌雄成虫触角均由柄节,梗节及8个鞭小节组成。观察到7种触角感受器:四种锥形感受器(sba),四种刺形感受器(sch),四种毛形感受器(str),一种腔锥形感受器(sco),一种耳形感受器(sau),一种腔形感受器(scl),一种Bhm氏鬃毛(sbm)。毛形感受器和刺形感受器数量最多,其他类型感受器数量都较少。Bhm氏鬃毛只存在于柄节和梗节。第八鞭小节的顶端感受器种类最丰富,被六种感受器稠密覆盖。雌雄触角大小、感受器类型都没有明显差异。根据感受器的分布和以前的相关报道,推测孟氏隐唇瓢虫的毛形感受器可能是信息素接收者,刺形感受器可能是机械性刺激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锥形感受器和腔锥形感受器可能都是植物挥发物接受者,化学和温湿度感受器,耳形感受器或许承担物理或者嗅觉器官的功能,而Bhm氏鬃毛或许能感知触角的位置和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