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152.
昆虫触角电位(EAG)及其与气谱联用(GC-EAD)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昆虫触角电位(EAG)和气相色谱-触角电位(GC-EAD)是昆虫化学生态学中最重要的电生理技术,在研究昆虫对信息化学物质的感受机理、筛选活性信息素成分或植物次生物质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本文介绍这两种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应用实例等,并对使用中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详尽讨论。  相似文献   
153.
【背景】2-乙基-3,6-二甲基吡嗪是红火蚁告警信息素的主要成分,本研究旨在分离、鉴定红火蚁工蚁浸提液中告警信息素成分,分析红火蚁工蚁对告警信息素合成样品混合物的电生理反应。【方法】200 g红火蚁工蚁的正己烷浸提液过硅胶柱,正己烷—丙酮体系洗脱,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检测浸提液中含告警信息素的流分,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分析红火蚁工蚁对2-乙基-3,5(6)-二甲基吡嗪混合物的电生理活性。【结果】红火蚁工蚁正己烷浸提液硅胶柱层析分离能够得到含2-乙基-3,6-二甲基吡嗪的流分,GC-MS分析的保留时间在11.45 min。经过GC-EAD分析,发现红火蚁工蚁对2-乙基-3,5(6)-二甲基吡嗪混合物有显著的电生理反应。【结论与意义】红火蚁工蚁对2-乙基-3,6-二甲基吡嗪的电生理反应比2-乙基-3,5-二甲基吡嗪高。  相似文献   
154.
红头芫菁成虫群集性很强,常聚集在泡桐树中取食泡桐叶片,继而为害豆科等植物,其毒素斑蝥素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红头芫菁雌雄成虫触角感器进行了观察,描述了触角感器的外部形态、类型和分布,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其功能进行了讨论,试图解析其触角感器在寄主选择行为机制。  相似文献   
155.
利用扫描电镜对红彩真猎蝽成虫的触角、喙、前足跗节感受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红彩真猎蝽触角上分布4种类型的感受器,分别为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和腔锥形感受器。其中,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各有3种形态,锥形感受器和腔锥形感受器各有2种形态,雌、雄性成虫个体间触角感受器类型、数量及分布未发现明显差异。喙的末端分布3种类型感受器,分别为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和锥形感受器,其中毛形感受器1种形态,刺形感受器2种形态,锥形感受器有3种形态。前足跗节末节存在刺形感受器和锥形感受器,其中刺形感受器有3种形态,锥形感受器有4种形态。  相似文献   
156.
157.
张旭  蔡波 《生物学通报》2013,(9):54-55,F0003
通过对昆虫纲半翅目异翅亚目盲蝽科柬盲蝽属泛柬盲蝽(Pilophoms typicus)昆虫触角进行扫描电镜拍摄,按照Patrick触角感受器的分类系统,对位于其上的4种外部感受器(毛形、刺形、鳞形和B6bhm氏鬃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感受器集中于鞭节、梗节、柄节处较少;毛形感受器、B6bhm氏鬃毛分布最多,雌雄无明显差异,鳞形感受器位于触角末端,排列整齐;刺形感受器位于梗节,较少。  相似文献   
158.
针对斑芫菁族分类系统中伪斑芫菁属Pseudabris分类关系的不确定,选择该族6个代表种,对其触角感器的形态特征、类型变化和分布位置做了记述、分析比较,提供了扫描电镜照片;基于14个触角特征的分析数据,构建了该族3个属和6个种可能的系统发育树。属间关系:沟芫菁属Hycleus+(伪斑芫菁Pseudabris+苹斑芫菁Mylabris);种间关系:(眼斑沟芫菁H.cichorii+大斑沟芫菁指名亚种H.phaleratus)+((长角伪斑芫菁P.hingstoni+长腹伪斑芫菁P.longiventris)+(苹斑芫菁M.calida+丽斑芫菁M.speciosa))。  相似文献   
159.
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和禾粉虱Aleurocybotus indicus3种粉虱的触角、口针及跗节感受器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烟粉虱、温室白粉虱和禾粉虱3种粉虱触角、口针及跗节化学感受器的类型和分布,进行了比较。3种粉虱触角上都有刚毛感受器、锥形感受器2种感受器和微毛,烟粉虱触角还有钟形感受器和腔锥感受器;温室白粉虱和禾粉虱触角均没有发现钟形感受器;3种粉虱的口针和跗节上均只有刚毛感受器和微毛,且形态结构相似。  相似文献   
160.
通过触角电位仪测定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对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L.)Moench Meth)挥发油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黄秋葵挥发油对小菜蛾成虫的触角电位反应强度与挥发油剂量成正比。四臂嗅觉仪实验进一步表明,黄秋葵挥发油对小菜蛾起到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