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9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行为学研究越来越受到动物科研工作者的重视, 尤其是动物个性研究。然而, 目前在个性的概念、实验设计和统计方法上仍存在不少问题, 因而规范行为学研究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以上目的, 文章对动物个性和行为集概念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简要回顾, 并归纳了动物个性和行为集研究的实验设计和目前最佳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这些标准的建立, 可以帮助科研人员避免动物个性研究中常见的错误, 使个性研究的设计更加缜密、实验结果更加可靠, 从而推动行为生态学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2.
素质教育是学科教学的主旋律,优化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本文探讨优化生物课教学过程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3.
应用现代岗位价值评价方法形成系统、科学、全面的医院岗位价值评价体系,为优化研究医院薪酬和绩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运用二十八要素计点法对研究医院进行岗位价值评价。岗位价值评价是现代医院优化薪酬、绩效管理的基础环节。要素计点法能够适应医院岗位价值评价的要求。  相似文献   
24.
白血病图像分割方法的适应性分析与改进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介绍了几种对白血病骨髓图像进行分割的算法,比较各类算法的优缺点,分析各自的适用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所处理图像的实际情况对传统算法做出一些改进,综合应用上述技术实现对图片更准确地分割。  相似文献   
25.
冀北承德地区土壤生源要素生态化学计量与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生源要素生态化学计量和空间分异特征对指导土地利用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京津冀生态屏障区组成部分的承德市为研究区,采集1597件土壤样品,运用地统计学、全局Moran′s I指数、克里金插值和冗余分析等方法对承德全域主要土壤生源要素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承德市表层土壤生源要素全钾(STK)、有机碳(SOC)、全氮(STN)、全磷(STP)和全硫(STS)平均含量分别为21.962 g/kg、18.826 g/kg、1.168 g/kg、0.587 g/kg和0.193 g/kg。垂向分布上STN、SOC和STS含量总体随深度增加而降低,STK和STP垂向分异受成土母质控制,高地质背景区STK和STP含量随深度增加逐渐升高。SOC和STN含量显著相关,空间耦合程度高,C:S与SOC含量显著正相关,C:N和C:S空间分布稳定,土壤生源要素的化学计量比主要受SOC含量控制。SOC空间自相关极显著,空间分异受结构性因素控制;STK空间自相关程度较高,分布稳定;STP空间自相关较显著,分布异质性较大;STS空间自相关相对最弱,受人为活动影响较明显。SOC和STN空间...  相似文献   
26.
三江平原湿地生态风险评价及空间阈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慧琳  王赛鸽  陈彬  夏楚瑜  苏锐 《生态学报》2022,42(16):6595-6606
湿地生态风险评价对区域自然资源保护及规划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三江平原湿地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以城市扩张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道路建设等人类活动为风险源,景观生态格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风险受体构建了三江平原湿地生态风险综合评价体系,分析三江平原湿地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特征。进而,利用距离阈值确定空间距离权重,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揭示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生态风险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从风险源角度,人类活动风险源强度呈增加趋势,松花江、穆棱河、倭肯河地区一直处于中高风险水平;从风险受体角度,景观生态风险的中高风险地区重点集中在湿地与水体分布区,生态系统服务低价值区主要分布在中部水田、旱田、建设用地以及东北部与东南小范围的湿地区域。综合生态风险结果显示,三江平原生态风险在时间上呈增加趋势,空间上由松花江河滩型湿地区与穆棱河地区逐渐向四周蔓延。此外,生态风险的强弱受到空间距离的影响显著,选取5km为自相关分析的距离阈值,土地利用与综合生态风险的空间格局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高-高地区集中分布在研究区内的松花江流域及周围滩地地区,随着土地利用变化及转移,空间关联逐渐增强且区域分布不断扩大。研究结果可从人类活动控制、景观格局优化、生态服务价值提升等方面为三江平原生态风险防控分区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麦长管蚜对E-β-法尼烯的嗅觉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对E-β-法尼烯(E-β-farnesene,EβF)矿物油溶液反应的最低阈值浓度,为EβF的田间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观察麦长管蚜3龄若蚜对不同浓度EβF的逃逸行为和"Y"型管嗅觉行为反应。每天定时分5次(9:00,11:30,14:00,16:30和19:00)滴加10μL EβF于滤纸上,滤纸用牙签固定于麦苗盆中心,持续处理5 d。每盆麦苗处理前接1龄若蚜15头。记录成蚜翅型及2周后蚜虫总数量。【结果】随着EβF浓度升高,麦长管蚜3龄若蚜3 min内逃离数显著增加,有翅蚜比例显著增加,种群个体数量显著下降,驱避效果明显增强。EβF浓度为200 ng/μL和≥600 ng/μL使蚜虫逃离数显著增加(P0.05)。"Y"型管选择行为测试结果表明,EβF≥600 ng/μL对3龄若蚜具有极显著的驱避作用(P0.01)。与对照相比,EβF≥600 ng/μL处理极显著提高了有翅蚜比例(P0.01);EβF≥400 ng/μL极显著抑制蚜虫种群个体数量增长(P0.01),但与600 ng/μL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600 ng/μL EβF矿物油溶液为麦长管蚜驱避剂的最低阈值浓度。  相似文献   
28.
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在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应突出强调保护原有特色生态环境要素,保育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原住民人居环境。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城市面貌在过去数十年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市用地显著扩张,同时严峻的环境问题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出挑战。以丽江市为例,选取对其发展影响深远的水系元素、噪声环境因子和森林火灾3个关键生态敏感因子,提出通过分析这类生态敏感区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的避让方法、程度,区划城市规划基本空间格局,以避免城市未来因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而制约其发展的规划用地思路。结果表明,丽江城区周边湖泊水系、古城内部及周边原住民人口密集区都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重点地区,在城市用地规划中必须予以避让;该区域面积为147.2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11.1%。同时,明确给出了规划用地的具体空间控制范围和相应的避让原则。  相似文献   
29.
生源要素有效性及生物因子对湿地土壤碳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林海  曾从盛  仝川 《生态学报》2011,31(18):5387-5395
湿地土壤是全球碳存储的重要场所,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对全球变化有重要指示作用。土壤碳矿化是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对于认知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生源要素及生物因素对湿地土壤碳矿化的内在作用机制。土壤活性有机碳库通过调节土壤能源物质和微生物活性影响土壤碳库的有效性,是表征土壤碳矿化的敏感指标。湿地其它养分如N、P、S等元素的有效性也是影响土壤碳矿化的关键要素。电子受体(NO3-、SO42-、Fe3+、Mn4+等)对湿地土壤碳矿化和有机碳转变的影响主要通过电子受体的还原过程完成,在厌氧分解过程中,湿地土壤利用难溶性电子受体可能是土壤C矿化的更重要途径。动物、植物、微生物群落和区系等则是土壤碳矿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土壤动物区系在有机态养分矿化为无机态养分的过程有着独特的功能,能显著增加土壤碳矿化。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决定着土壤中有机碎屑的降解速率,是土壤有机碳分解周转的主要诱导因素。湿地植物则通过影响根系、微生物呼吸底物的供应以及对小气候和土壤因子的调节而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湿地生源要素和生物因子还极易与土壤理化性质如温度、水分、pH值和质地等环境因素形成交互和制约,共同影响土壤碳矿化。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生源要素和生物因素与湿地土壤碳矿化关系需要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0.
基于地理和气象要素的春玉米生育期栅格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勤  严昌荣  梅旭荣  杨建莹  翟治芬 《生态学报》2011,31(14):4056-4061
本文以黄河流域春玉米生育期和气象站点气象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各生育期和经度、纬度、海拔高度、降水、年均温、≥10℃积温和日照时数等影响因子的关系,建立逐步回归方程,对各生育期空间栅格化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生育期空间拟合插值的统计检验说明春玉米“播种期”、“抽雄期”和“收获期”三个时期模拟效果最好,“拔节期”效果精度相对较好;(2)播种期基本满足从西南到东北延后的变化趋势,而拔节期、抽雄期和收获期基本上表现了从南北向中部、中部向东西两侧延后的现象。本研究得到的生育期与地理和气象要素之间的逐步回归方程,可为气候条件变化下作物生育期栅格化模拟试验以及农业生产应该采取的适应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