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8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8 毫秒
61.
亢玉静  赵文  魏杰 《生态学报》2015,35(4):1037-1044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T=16、19、22、25、28℃)、盐度(S=5、10、15、20、25)对西藏拟溞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能够诱导西藏拟溞抗氧化应激反应,胁迫24h后,SOD、GPX活性及MDA含量在28℃、盐度20时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37.18±1.97)U mg-1μg-1、(75.1±9.96)U mg-1μg-1和(12.24±2.12)nmol mg-1μg-1;48h后,高温低盐组(25—28℃、5—10)和高温高盐组(25—28℃、20—25)SOD、GPX活性及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在28℃,盐度5时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9.25±3.48)U mg-1μg-1、(59.95±4.66)U mg-1μg-1和(4.98±0.66)nmol mg-1μg-1;温度、盐度以及这两个因子之间对西藏拟溞体内SOD、GPX活性和MDA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  相似文献   
62.
西藏草地植物功能性状与多项生态系统服务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植被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了西藏草地株高和可食性两种功能性状的9项指标,并基于土壤和植物采样,分析了9项植物功能性状指标和5项生态系统服务指标间的相关性,探讨了4种机制(Mass ratio,Selection,Niche complementarity及Insurance)在西藏草地的适用性。结果表明,9项功能性状指标中,株高Rao和可食种与所有种株高CWM比分别与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和土壤含水率3项生态系统服务指标呈显著负相关及显著正相关。说明群落植被对光能竞争的互补性及可食性状植株在群落中的光能资源相对竞争力,与土壤固碳、肥力供给及水源涵养有显著相关关系。而群落可食种、优势种、优势种与次优势种对光能资源竞争力水平,可食植株多样性、可食植株在群落中的优势度及其光能资源竞争力均值,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无显著影响。西藏草地植物功能性状对多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机制从光能资源竞争角度更符合Niche complementarity和Insurance理论,而从可食功能性状角度更符合Mass ratio和Selection理论。  相似文献   
63.
描述了唇形科独一味属植物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o.(Benth.ex Hook.f.)Kudo]的1个新变型--白花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Benth.ex Hook.f.)Kudo f.dlbiflora J.Luo et S.L.Wang].原变型的花冠为淡紫色、红紫色或粉红褐色,而新变型花瓣为白色,花萼为绿色.  相似文献   
64.
西藏台错TT-1剖面厚369 cm,为一套碳酸盐粘土和粘土碳酸盐沉积,地层测年为41.4-4.5 ka,含丰富的轮藻化石,分属于11个轮藻植物群,群落所在地层的碳酸盐和钙质含量分别为80%和33%.从老到新(剖面自下而上):①41.4-26.64 ka(369-319 cm),处于末次冰期间冰阶MIS3a暖期,湖区气候...  相似文献   
65.
西藏"一江两河"流域鸟类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6年以来对西藏"一江两河"流域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观测与考察,共记录鸟类15目37科125种,约占全国鸟类的9.4%.该区域鸟类以古北界成分为主,达78种,占总数的62.4%,此外还有东洋界鸟类22种,广布种25种.鸟类中多为留鸟,种类达84种,占到总数的67.2%,冬候鸟29种,夏候鸟12种.该区域有多种被保护的鸟类资源,其中IUCN收录6种,CITES收录19种,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收录13种;中国重点保护动物名录收录20种.  相似文献   
66.
林芝云杉群落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析了林芝云杉( Picea likiangensis var. linzhiensis )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群落外貌、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特性。结果表明:调查样地共有维管植物144种,隶属于53科116属,其中只含1种的属占81.03%。林芝云杉群落的区系组成、植物生活型谱、叶片性质等特征反映了群落的温带性质。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及层间植物,乔木层郁闭度为0.4~0.8,林芝云杉大多为乔木层的单一优势种,有时与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 smithii)、华山松(Pinus armandii)等混生,而群落植物的水平分布不均匀。优势种种群的年龄结构分析表明,该种群处于稳定状态;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为32.6364,其Shannon-Wiener指数为3.0926,Simpson指数为0.9366,均匀度指数为0.8942,且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67.
目的比较西藏小型猪与高原藏猪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和生化分析仪测定21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藏猪与西藏小型猪之间,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指标的测定差异有显著性,谷草转氨酶、血清总蛋白、血清清蛋白、葡萄糖、肌酸激酶指标的测定差异极显著。其中红细胞、白细胞、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的值藏猪高于西藏小型猪,而血小板计数、血清总蛋白、血清清蛋白、葡萄糖、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的值藏猪低于西藏小型猪。结论不同的生活环境、气候条件和营养水平会对动物的血液生理、生化值的测定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以麦洼牦牛、斯布牦牛、天祝牦牛和九龙牦牛为研究对象,对黑色素皮质素受体1(Melanocortin receptor I,MCIR)基因编码区进行了克隆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牦牛的MC1R基因编码区全长954 bp,编码317个氨基酸:4个牦牛品种间及与普通牛间在MC1R基因的编码区内共有13个碱基差异,无碱基的插入和缺失现象,编码蛋白共有9个氨基酸差异.MC1R蛋白为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有糖基化位点和7个跨膜区.系统进化分析显示,麦洼牦牛与斯布牦牛的MC1R基因相似性最近.本研究结果时今后开展MC1R基因与牦牛毛色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以及牦牛的毛色遗传机理、基因定位、基因表达调控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9.
两年的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在暖季草场,随着放牧率的提高,禾草和莎草类功能群的盖度、生物量及其组成与高度减小,它们与放牧率呈显著的负相关 P<0.05 可食杂草和毒杂草类功能群的盖度、生物量及其组成与高度增加,它们与放牧率呈显著的正相关 P<0.05 各功能群的盖度与生物量之间是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0.05 .对照草地由于没有牦牛的采食,群落由少数优势种植物所统治,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物种组成贫乏,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最小;轻度放牧牦牛选择采食对植物群落的影响较小,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不高;中度放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了群落结构的复杂性,草地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最高,该结果支持 中度干扰理论 ;重度放牧由于牦牛采食过于频繁,改变了植物的竞争能力,导致植物种的均匀度下降,多样性减少.不同放牧率草地群落的物种数 S 、丰富度指数 Ma 、多样性指数 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指数D 、均匀度指数 Pielow指数J′ 的排序为:对照<轻度放牧<重度放牧<中度放牧,优势度指数 Berger-Parke指数 的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70.
记述早、中侏罗世有孔虫13属17种,标本采自西藏南部定日县的卧龙剖面及聂拉木县中尼公路5264km路标处剖面。早侏罗世普普嘎组以产大有孔虫为特征,在卧龙剖面仅有下侏罗统的中、上部,缺失下部地层;中侏罗世聂聂雄拉组以产小有孔虫为特征,基本没有大有孔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