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1.
根据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生物学生态学特性,选择年均温(Ta)等七项生态因子,以江苏省13个气象交换站近20年(1981-2000)的气象资料为基本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探讨了该虫在江苏地区的适生性分布范围。结果表明,最适宜分布区主要包括苏州和无锡环太湖地区,适宜分布区主要包括宁镇丘陵、常州、无锡、南通、常熟、张家港及扬泰南部地区,次适宜分布区主要位于江淮和里下河范围,可能适宜区主要包括连云港和盐城的北部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212.
记述缨翅目Thysanoptera管蓟马科Phlaeothripidae棘腿管蓟马属Androthrips 1新种:贵阳棘腿管蓟马Androthrips guiyang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内蒙古包头市园林科技研究所。  相似文献   
213.
本文对重要昆虫天敌捕虱管蓟马Aleurodothrips fasciapennis(Franklin)的产卵进行了观察.观察结果显示捕虱管蓟马雌成虫一生平均产卵31±9粒,平均产卵天数为27~5天.用线性回归方程拟合产卵量与产卵期的线性方程为:Y=1.526X-8.931,相关系数R=0.955.  相似文献   
214.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是一种世界性入侵昆虫, 近年来传入我国并不断扩散蔓延。基于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s)的西花蓟马种群遗传结构研究对于揭示其传播途径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研究对来源于西花蓟马的13 839条EST序列进行了uni-EST组装、 EST-SSR信息分析以及标记筛选, 并比较了EST-SSR与Genomic-SSR在分析遗传多样性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 在7 707个singlets中共找到2 623个SSR位点, 分布于1 930个uni-EST中, 平均每2.21 kb就出现一个SSR位点。重复单元中, 以单碱基重复单元为主(83.00%), 其次是四碱基重复单元(11.17%), 而二、 三、 五和六碱基重复单元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1.41%, 0.80%, 2.02%和0.91%)。设计出的22对EST-SSR引物中, 4对引物能稳定扩增出清晰的目的条带; 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发现3对引物表现出多态性。西花蓟马EST-SSR与Genomic-SSR多态性分析表明, 这3对多态性EST-SSR引物揭示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8~0.69, 比5对多态性Genomic-SSR引物揭示的PIC(0.88~0.92)略低。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更深入开展西花蓟马的种群遗传结构分析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15.
花蓟马雄虫释放的聚集信息素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明确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雄虫释放的聚集信息素对于花蓟马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除了西花蓟马F. occidentalis, 关于其他蓟马雄虫释放的聚集信息素及其成分鉴定的研究未有报道。本研究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花蓟马雌雄成虫和西花蓟马雌雄成虫对花蓟马雄虫和西花蓟马雄虫气味源的嗅觉反应; 用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方法提取花蓟马雄虫挥发物, 利用含有BGB-176 SE或CP-chirasil-Dex CB 2种不同手性柱的气-质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对挥发物进行分离和鉴定。行为学试验结果表明: 花蓟马雄虫气味源对其雄性及雌性成虫均具有明显的吸引作用。经GC-MS分析, 花蓟马雄虫挥发物中含有2种主要的化合物, 分别为(R)-lavandulyl acetate和neryl (S)-2-methylbutanoate, 其与已报道的西花蓟马雄虫释放的聚集信息素成分相同。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R)-lavandulyl acetate与neryl (S)-2-methylbutanoate在花蓟马和西花蓟马雄虫中释放的比例不同; 行为学试验进一步证明, 2种组分比例的不同在花蓟马和西花蓟马种间识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推测花蓟马属的昆虫释放的聚集信息素组分可能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216.
从春蕾  郅军锐  谢路飞  牟峰 《昆虫学报》2013,56(10):1174-1180
为探讨菜豆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取食的防御反应分子机制, 本实验利用荧光定量PCR(RT-qPCR)研究了西花蓟马取食、 机械损伤及外源水杨酸甲酯(MeSA)和茉莉酸(JA)处理对菜豆叶片防御相关基因(LOX, AOS, PAL及PR-2)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脂氧合酶基因(LOX)的相对表达量在外源JA和机械损伤诱导后分别在24 h和48 h时达到最大值, 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外源MeSA处理后LOX几乎没有表达, 西花蓟马取食后LOX的相对表达量在24 h显著升高, 约为对照的41.9倍, 且明显高于其余3个处理(P<0.05)。不同诱导处理后丙二烯氧化物合成酶基因(AOS)的相对表达量较低, 其中外源MeSA处理后在整个诱导时间内几乎没有表达。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在机械损伤和外源JA处理后在整个诱导时间内几乎没有表达, 外源MeSA处理后PAL的表达量在24 h时最高, 为对照的1.9倍左右。PAL的相对表达量在遭受蓟马取食诱导后迅速升高, 在24 h时约为CK的4.3倍, 显著高于其他3种处理诱导的(P<0.05)。β-1, 3-葡聚糖酶基因(PR-2)的相对表达量在蓟马取食和外源JA处理的整个诱导时间内受到抑制, 机械损伤诱导后PR-2的表达水平在24 h时有所升高, 之后诱导期间内受到抑制。外源MeSA诱导后菜豆叶片中PR-2的相对表达量在24 h就急剧升高, 达到对照的6.63倍, 且显著高于其余3种处理诱导的(P<0.05), 但48 h后却几乎检测不到。研究结果提示, 西花蓟马取食不仅能够诱导SA和JA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 且两通路间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17.
西花蓟马的SCAR分子检测技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是一种世界性入侵害虫,寄主范围广,危害严重,2003年首次在我国发生危害,并有进一步扩散蔓延的趋势。针对蓟马类害虫虫体微小、形态相似,难以准确快速区分的问题,采用特征序列扩增区域(SCAR)标记技术,以西花蓟马及与之同域发生的其他种类蓟马为对象,筛选出1对西花蓟马特异性引物(FOMF/FOMR),其扩增片段大小为320 bp。种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该对引物只对西花蓟马的基因组DNA具有扩增能力,对同域发生的花蓟马F. intonsa (Trybom)、禾花蓟马F. tenuicornis (Uzel)、烟蓟马Thrips tabaci L. 等41种蓟马不具有扩增效果。该对引物不仅对不同虫态的西花蓟马具有扩增能力,而且在西花蓟马发生地的寄主植物组织内亦检测到了其卵的存在。同时,该检测技术灵敏度高,对成虫的最低检出阈值为1/160头。本检测技术在口岸检疫以及花卉、蔬菜和种苗调运中的害虫检测和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18.
海南岛芒果蓟马种类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芒果是海南仅次于香蕉的重要热带水果。近年来,由于农药的滥用,蓟马已从过去的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蓟马以若虫、成虫锉吸为害芒果花、叶、芽、幼果,严重影响芒果生长和果实质量。研究调查了海南岛儋州,昌江等7个主要芒果种植区,共采集蓟马成虫标本1241头。经鉴定,得出害虫种类9种,即茶黄硬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Morgan)、褐蓟马Thrips physapus Linnaeus、威岛蓟马Stenchaetothrips victoriensis(Moulton)、红带滑胸针蓟马Selenothrips rubrocinctus(Giard)、温室蓟马Heliothrips haemorrhoidalis(Bouché)、腹突皱针蓟马Rhipiphorothrips cruentatus Hood、丽色皱针蓟马Rhipiphorothrips pulchellus Morgan和华简管蓟马Haplothrips chinensis Priesner:天敌1种,即横纹蓟马Aeolothrips fasciatus(Linnaeus)。茶黄硬蓟马是芒果蓟马的优势种,在调查的所有种植地均有分布,占所采集鉴定蓟马总数的75.51%。  相似文献   
219.
为探索球孢白僵菌对西花蓟马的侵染,研究球孢白僵菌在西花蓟马体表和虫体内的侵染过程,采用冷冻切片与HE染色技术,对被球孢白僵菌侵染的西花蓟马成虫进行组织切片及HE染色。结果表明,接菌4 h,体表粘附的孢子开始萌发,8-12 h芽管继续伸长并出现穿透体壁。18 h虫菌体出现在西花蓟马体内,球孢白僵菌成功侵入西花蓟马体内。之后,西花蓟马体内虫菌体、菌丝明显增多,各组织器官均受到感染,消化道、肌肉组织等发生病变。  相似文献   
220.
为了进一步开展高效粘虫板的研发与应用,本实验选用5种常见花粉(即玫瑰、油菜、茶花、桃花和松花花粉)并分别配比5种不同浓度(即0.05 g/板、0.15 g/板、0.30 g/板、0.50 g/板、0.75 g/板)制成花粉粘虫板,采用完全随机裂区设计方法,在昆阳镇塑料大棚内红色切花月季上进行西花蓟马诱集实验。2016年连续调查2个红色切花月季的生长周期,结果表明:不同花粉的诱集效果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浓度的诱集效果间差异极显著,且随着花粉处理浓度升高诱集效果先升高后降低,0.30 g/板时花粉粘虫板的诱集效果最好;花粉与浓度之间也存在极显著的交互效应,浓度为0.15 g/板的油菜花粉粘虫板(平均诱集量为57.44头/板)和浓度为0.30 g/板的茶花花粉粘虫板(平均诱集量为51.00头/板)对西花蓟马的诱集效果最好;红色切花月季不同时间的诱集效果间也存在极显著性差异,且随着诱集时间延长,花粉粘虫板对西花蓟马的诱集效果呈下降趋势,至末花期诱集效果又开始有所回升。总之,花粉粘虫板对切花月季上的西花蓟马有显著的诱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