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中国蓟马蚜属研究:同翅目:斑蚜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蓟马蚜属Thripsaphis Gillette是取食莎草科植物的一类害虫,其体细长,形似蓟马,因此而得名为蓟马蚜。在全世界已记载有18种。我国仅在1986年曾报道有1种。作者在整理东北和河北的标本时,发现2个新亚种和1个中国新记录种。文中还有中国已知种和亚种的检索表。所有研究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3.
扁蓟马属Hydatothrips世界曾记录14种,我国有分布记录的仅3种。该属的主要特征:触角8节,第Ⅱ节无背侧鬃;前胸背板有一明显膜片域(blotch area);腹背板Ⅰ-Ⅴ节中央无微刺(microtrichia);后胸腹板有一强V型叉内骨。作者在近期研究中发现3新种,记录如下。模式标本均保存于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104.
张维球  童晓立 《昆虫学报》1991,34(4):465-467
丹蓟马属 Danothrips Bhatti,1971隶属蓟马科(Thripidae)、呆蓟马族(Anaphothripini)。世界曾有6种记述,均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Bhatti,1980)。我国曾有1种D.theivous(Karny)的分布记录(张维球,1982)。本属与鬃呆蓟马属 Chaetanaphothrips颇相似,两属的形态区别,Bhatti(1971,1980)、Sakimura(1974)已作了详细的研究,同时认为,丹蓟马属种间雌虫形态区别较少,雄虫形态是确定种的主要依据。本文  相似文献   
105.
西花蓟马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和年发生代数预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对多种蔬菜、花卉、果树造成毁灭性危害。以气候数据库为基础,根据该虫的致死温度模型和有效积温模型,运用数学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西花蓟马在中国的地理生态学。结果表明:该虫可在中国85.97%地区发生,1年发生5~19代,以8~16代为主。  相似文献   
106.
塔六点蓟马对山楂叶螨的功能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定旭  田娟  沈佐锐 《生态学报》2006,26(5):1414-1421
室内采用叶碟饲养的方法研究了苹果园塔六点蓟马Scolothrips takahashii各发育阶段对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各虫态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塔六点蓟马成虫、幼虫对叶螨的卵、幼若螨及成螨的功能反应均为Holling-Ⅱ型;随着蓟马个体的不断生长,其捕食量逐渐增大,雌成虫的捕食量显著大于雄虫,但其捕食的猎物数量随着叶螨个体的不断生长而减少;温度对蓟马成虫的功能反应有明显的影响,在20~3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处置时间缩短、捕食能力明显增强;蓟马成虫的日龄对其功能反应也有明显影响,雌虫在日龄在12d之后,捕食能力逐渐减弱,15d日龄的雌虫对螨卵的处置时间显著长于3~6d日龄,雄虫则在9d日龄时对螨卵的处置时间已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107.
蓟马(昆虫纲:缨翅目)是昆虫纲中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目之一,由于个体微小,因此需要制作成高质量的玻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和研究。如果玻片标本质量欠佳,常常导致无法鉴定其种类。不同的研究中处理蓟马标本的技术和方法各异。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制片方法,这一方法需要更少的化学药品,且适合处理深颜色的标本。而且,用这个方法处理的标本清晰,保持其自然体色,这些特征在鉴定种类时是十分必要的。本方法处理标本包括4个步骤:氢氧化钾透明(一般5%一10%KOH溶液中,常温放置1~2d或者100℃水浴加热1~2h,处置时间随材料大小和颜色的深浅有所变化)、纯酒精脱水(材料透明后转移到纯酒精中浸泡4—5min)、Hoyer's介质装片(滴一滴Hoyer's介质于载玻片中央,而后将脱水后的材料转移至介质中,用细拨针小心整翅、足以及触角的姿态,盖上盖玻片)和干燥贴标签(装片后放置在35~45℃烘箱中2~3d或者室温下放置1星期,然后将采集信息、寄主信息以及鉴定表格制成标签,贴于玻片两侧),与其它制片方法相比,此法最简洁。文末对不同的制片方法作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8.
西花蓟马的抗药性及其治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世界性的园艺作物上的重要害虫,几乎对每种类型的杀虫剂均产生了抗药性,包括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和多杀菌素等。本文对国外西花蓟马的抗药性发展现状和抗性机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抗性治理策略,即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结合栽培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寄主植物抗性等方式降低杀虫剂对西花蓟马的选择压,从而达到抗性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9.
西花蓟马和花蓟马在温度逆境下的存活率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和本地种花蓟马(F.intonsa)为对象,研究了高温和低温逆境下两种蓟马各虫态存活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36℃~44℃高温下暴露2h和4h,不论是西花蓟马还是花蓟马,各虫态的存活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在相同高温处理条件下,同一虫态西花蓟马的存活率要高于花蓟马;在-2℃~-10℃低温下暴露2h和4h,西花蓟马和花蓟马各虫态的存活率均随随温度的降低而下降;在相同低温处理条件下,同一虫态西花蓟马的存活率也要高于花蓟马.由此表明,2种蓟马对高温和低温的适应能力不同,本地种花蓟马对高温和低温均比较敏感,而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对极端温度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0.
记述了齿蓟马属Odontothrips Amyot & Serville(Thysanoptera:Thripidae)两个中国新纪录种,即间齿蓟马O.intermedius(Uzel)和蒙古齿蓟马O.mongolicus Pelikón,并首次描述了两种雄性外生殖器结构。提供了新纪录种的形态描述、特征图及该属中国已知种类分种检索表。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