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周志勇  张红  梁铖  邹宇  董捷  袁晓龙  黄家兴  安建东 《昆虫学报》2015,58(12):1315-1321
【目的】为了比较西方蜜蜂 Apis mellifera 和兰州熊蜂 Bombus lantschouensis 在设施桃园内对不同时期桃花的访花偏好性、以及这种偏好性与花粉活力和采集花粉花蜜之间的关系。【方法】记录2种蜂在温室桃园内访问早期花、中期花和晚期花的比例,测定桃花不同时期的花粉活力以及2种蜂携带的花粉活力,观察2种蜂采集花蜜和采集花粉的成功率,统计2种蜂访花过程中桃花所处的枝条数及植株数。【结果】桃花不同时期的花粉活力差异显著,早期花花药未开裂,花粉未释放,中期花花粉活力(58.3%)显著高于晚期花花粉活力(34.2%)(P<0.01);西方蜜蜂更加偏好访问中期花,对中期花的访问率高达75.3%,显著高于兰州熊蜂对中期花的访问率(49.2%)(P<0.01);西方蜜蜂携带的花粉活力(92.1%)显著高于兰州熊蜂携带的花粉活力(72.9%),但是西方蜜蜂采集花粉和采集花蜜的成功率均低于兰州熊蜂(P<0.01);在访问一定数量的桃花过程中,兰州熊蜂在设施桃园内访问的枝条数和植株数较多,分布范围较广(P<0.01)。【结论】和兰州熊蜂相比,西方蜜蜂对活力花粉的辨别能力更强,更加偏好访问花粉活力较高的花朵,这种偏好性导致其采集花粉花蜜的成功率降低。  相似文献   
32.
The esterase (EST) and the malate dehydrogenase Ⅱ (MDHⅡ) isozymes in A. mellifera carpatica (C), A. mellifera ssp.(D), “Zhe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o.1” A. mellifera ligustica (Ea) and A. mellifera carnica (K), and the genotypes of MDHⅡ isozymes in four subspecies of A. mellifera were analysed by IEF PAG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our subspecies of A. mellifera showed the same EST zymogram, while A. cerana showed a different EST zymogram,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genotypes of EST isozymes in A. mellifera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A. cerana. The genotypes of the MDHⅡ isozymes in four subspecies of A. mellifera were aa, ab, ac, bb, bc and cc. The C and Ea subspecies exhibited high homozyosity, while D and K displayed high heterozyosity. The allele b appeared to be the highest frequency in C, while the allele c had the highest frequency in Ea. The frequencies of the alleles a, b and c in sub species D were very similar. The alleles a and c were common, while allele b was rare in sub species K. There were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otype frequencies, allele frequencies, homozyosity and heterozyosity among these four subspecies.  相似文献   
33.
西方蜜蜂六个亚种苹果酸脱氢酶Ⅱ基因的遗传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6亚种-浙农大1号意蜂(ZND A. m. ligustica)、东北黑蜂(A. m. ssp.)、卡尼鄂拉蜂(A. m. carnica)、喀尔巴阡蜂(A. m. carpatica)、高加索蜂(A. m. caucasica)和乌克兰蜂(A. m. acervorum)苹果酸脱氢酶Ⅱ的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和杂合纯合度。浙农大1号意蜂、喀尔巴阡蜂和高加索蜂的纯合度较高,但浙农大1号意蜂等位基因c频率最高,喀尔巴阡蜂等位基因b频率最高, 高加索蜂等位基因a频率最高;东北黑蜂、卡尼鄂拉蜂和乌克兰蜂是高度杂合的亚种,但东北黑蜂等位基因a、b、c的频率差异较小,卡尼鄂拉蜂和乌克兰蜂主要存在a、c两个等位基因,b出现频率很小;6亚种的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和杂合纯合度都有极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将从遗传和生化角度为西方蜜蜂6个亚种的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4.
35.
膜翅目昆虫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3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分析了膜翅目七个总科、蜜蜂总科9个属, 蜜蜂属6个种和西方蜜蜂4个宗样品的酯酶同工酶.总科代表之间酶谱的差别大于总科内各属间的差别;各属间的酶谱也有显著差别;而属内各种间的酶谱比较接近, 但每个种都有自己特有的谱型, 彼此易于区分.没有发现宗间有明显差别.本文还在实验的基础上讨论了用电泳酶谱方法作为昆虫分子分类学研究手段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6.
在石片打制技术的发展史上,勒瓦娄技术的发明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进步,本文将就西方旧石器文化中的勒瓦娄技术的内容、意义及其起源等问题作一概要的综述。在此基础上,笔者将另行撰文就中外旧石器文化在这一方面的异同作一比较的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37.
正蜜蜂Apis spp.是具有级型分化的社会性昆虫。揭示其级型分化及调控机理,对认识社会性昆虫的演化形成机制、不同级型的发育和维持机理以及对其更好地加以应用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已有研究表明,蜂王浆的主要蛋白成分———王浆主蛋白(major royal jelly proteins,MRJPs)在蜜蜂的级型分化中具有重要的功能。mrjp8是mrjps家族中较晚发现的一个成员。为了进一步明确mrjp8基因表达与蜜蜂级型分化的关系,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李江红等对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不同发育龄期工蜂体内,以及成年工蜂、新出房蜂王和雄蜂不同组织中的mrjp8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发现  相似文献   
38.
寻龙总动员     
龙,是人类创造的最古老的动物传奇。有关龙的传说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人们对它的描述和态度更是千差万别。那么,这种可以上天入海的动物是否真的存在?它到底长的什么样子?小哥白尼考察队首次全体出动,奔赴所有存在"龙迹"的地方一探究竟。寻龙行动,现在开始!  相似文献   
39.
【目的】目前,针对昆虫肠道细菌定殖规律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探索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肠道菌群定殖过程两个重要时间节点(起始0日龄和稳态7日龄)间肠道细菌群落(菌群)结构组成的差异,加深对蜜蜂及昆虫肠道菌群定殖规律的认识。【方法】分别采集两个化蛹后工蜂发育阶段的个体各5只,分别解剖并提取其肠道菌群DNA。使用Illumina技术对肠道菌群16S rD NA高变区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方法对肠道菌群进行多样性分析,并对两个时间点相对丰度最高的肠道菌群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肠道菌群相对丰度和组成的差异。【结果】共获得515156条高质量序列,长度为227904953bp,平均长度为442bp。基于OTUs的分类表明,工蜂肠道细菌分别隶属于34个门82个纲221个目405个科799个属。此外,工蜂肠道菌群定殖起点和终点间的Alpha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ACE,P=0.0014;Chao,P=0.0013;Shannon,P=0.0003;Simpson,P=0.0028,Student’s t检验)。此外,相较0日龄工蜂,7日龄工蜂肠道中的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Gilliamella、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Snodgrassella4个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相反,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大肠杆菌志贺氏菌Escherichia-Shigella、鞘脂单胞菌Sphingomonas、类杆菌Bacteroides、涅斯捷连科氏菌Nesterenkonia、栖热菌Thermus6个属的细菌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出房(0日龄)成年工蜂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高于菌群定殖完成(7日龄)工蜂的肠道菌群多样性,且成年工蜂肠道菌群定殖完成前后部分类群的相对丰度显著改变。本研究的结果不仅可增加我们对蜜蜂肠道菌群定殖规律的认识,也能够为研究其他昆虫肠道菌群的定殖规律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40.
人体肠道内含有大量的微生物,直接参与了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研究显示肠道菌群的构成和稳定受到诸多宿主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饮食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西方高脂饮食方式造成肠道菌群结构改变,从而导致一些慢性、非传染性和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肠道菌群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不同饮食结构可以对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益生菌在饮食中的作用,为指导和建立健康饮食结构提供理论指导,为相应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