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2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81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茂兰喀斯特森林林隙幼苗出现的时空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4次对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林隙内种子的天然萌发情况进行观测,分析了林隙内幼苗的萌发数量、存活率及幼苗出现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发现:林隙中大多数萌发的幼苗存活率均较高,平均存活率达50%以上,林隙的形成,不但提高了喀斯特森林树种的萌发率,也提高了幼苗的存活率。林隙中心、近中心、林隙边缘各区域幼苗的密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山拐枣(Poliothyrsis sinensis)、多脉榆(Ulmus castaneifolia)等树种在林隙中心幼苗密度最大,圆果化香(Platycarya longipes)、翅荚香槐(Cladrastis platycarpa)、圆叶乌桕(Sapium rotundifolium)、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和云贵鹅耳枥(Carpinus pubescens)等树种在林隙近中心幼苗密度最大,而樟叶槭(Acercinnamomifolium)、球核荚蒾(Viburnumpropinquum)、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轮叶木姜子(Litsea verticillata)等则在林隙边缘光照较弱的地方生长良好。幼苗出现的时间分布特征明显,整个观察期幼苗都持续萌发,但大多数树种幼苗出现在第2观测期(3月),幼苗出现数目从第2次到后面的几次观察期显著下降。林隙3个区域幼苗出现不是同步的,林隙中心的幼苗出现最快,与其它两个部位相比,林隙边缘的幼苗出现有滞后现象。研究结果表明林隙中心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种子萌发,但林隙近中心却更利于幼苗存活。  相似文献   
102.
灯台树根的止咳活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灯台树(Alstonia scholaris)属夹竹桃科(Apocynace-ae)鸡骨常山属植物,主要分布于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和云南。在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将其作为止咳药而广泛应用(赵世望和刀正员,1980)。灯台叶曾收载于《陆川本草》、《云南中草药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  相似文献   
103.
吉林桦甸仙人洞旧石器遗址1993年发掘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5—6月,仙人洞旧石器遗址发掘获得石制品197件,打制骨器18件,磨制骨器1件以及大量的动物骨骼化石。遗址分为上、下两个文化层,时代属旧石器时代早期之末或中期至晚期。石制品具有以小石制品为主的中国北方主工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4.
哈克地区全新世生态环境演变与人类文化的发展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克遗址是呼伦贝尔地区一处重要的细石器遗址,对划分和确立东北地区细石器文化的类型及其渊源具有重要的价值。遗址位于海拉尔河东、北、南三面环绕而形成的半封闭式高平台小岛上,自下而上基本存在着四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其中,包含细石器文化遗存的堆积物的厚度最大。岩性、岩相、碳酸钙含量检测和植物孢粉分析等方面的综合信息表明,全新世以来地层垂直沉积和气候变迁波动是同步发展的。人类依环境优劣而留居或迁徙,其文化发展从早到晚经历了新石器、辽至蒙元、明清时期的历史演变,变化始终伴随着气候的波动,表现出以适应为特征的生存与繁衍轨迹。  相似文献   
105.
以具4种细胞质、2种核类型的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为测验种,对309份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普通小麦品种对应粘类小麦不育系的育性恢复和保持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基因的地理分布.结果表明:(1)普通小麦品种中广泛存在着粘类雄性不育系的恢复基因,所配组合中,高恢复度以上的组合占到45.24%;(2)所配组合F1小穗结实率范围在0~91.35%之间,其中0和60%~80%的分布范围较多;(3)具有恢复能力的品种在供试6个地区均有分布,但比例不同,中国南方、新疆内陆、青藏高原等春麦地区高,可育品种的分布比例均超过50%;具有育性保持作用的品种在中国黄淮海暖温带冬麦气候生态区和加拿大地区分布较多,在新疆麦区分布最少;(4)恢复度80%以上的品种在6个地区均有分布,但在各地区供试材料中的比例都不高.  相似文献   
106.
GIS支持下的黔中地区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采用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对黔中地区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估。选取了4类15个指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运用GIS技术计算评价单元的敏感指数、自动生成黔中地区生态环境敏感等级图,并从土壤侵蚀、石漠化、生物多样性及生境、酸雨等方面进行了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中地区土壤侵蚀和酸雨较敏感、石漠化不是很敏感,生物多样性及生境很敏感。  相似文献   
107.
2003~2006年对安徽省马鞍山地区蝶类资源进行调查,经鉴定有69种,隶属于8科50属,分别为凤蝶科6属13种,绢蝶科1属1种,粉蝶科5属7种,眼蝶科4属9种,蛱蝶科10属15种,喙蝶科1属1种,灰蝶科13属14种,弄蝶科8属9种。马鞍山地区蝶类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有20个区系型,以华中-华北区系型所占比例最高,计10种,占14.49%;其次为华中区特有种为9种,占13.14%;马鞍山地区蝶类区系主要以华中区区系为主体。  相似文献   
108.
报道发现于海南省鹦哥岭的粗叶木属(Lasianthus Jack)海南省新记录种5种,并描述了它们的主要辨认特征。其中4种(华南粗叶木Lasianthus austrosinensis H.S.Lo、长梗粗叶木L.filipes Chun ex H.S.Lo、西南粗叶木L.henryi Hutch.、台湾粗叶木L.formosensis Matsum.)在与海南邻近的广东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均有记录,而大叶粗叶木L.rigidus Miq.则在热带亚洲具有明显的间断性分布。  相似文献   
109.
调查和统计了粤北地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药用真菌种类。结果发现有75种药用真菌具有抗肿瘤作用,为合理开发利用该地区的药用真菌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0.
对甘肃小陇山东岔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通过分析整理,共记录81科、211属、308种,药用植物资源绝大多数为野生,分布较为广泛,其中选取以五味子、天麻、猪苓等为代表的9种大宗药材进行重点介绍,同时对该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及可持续利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