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1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5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21.
哺乳动物毛色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哺乳动物拥有丰富多彩的毛色,对于多种多样的动物毛色,影响其形成的可能原因较多,遗传物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可忽视。本文针对调控黑色素细胞形成及褐黑色素、真黑色素合成的相关基因,分析了哺乳动物毛色形成的可能机制,并对研究不同毛色动物的同种动物遗传差异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2.
《人与生物圈》2011,(3):70-71
浙江南麂列岛南麂列岛生物圈保护区位于浙江省平阳县东南海域,总面积201.06平方公里,以保护海洋贝藻类、鸟类、水仙花及其生态系统为主。1 998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驾车路线:京津塘高速→京沪高速→济南→临沂/淮安→江阴/无锡→嘉兴→杭州湾跨海大桥→宁波→温州→鳌江地方特产:等边浅蛤、荔枝螺、淡菜、栉孔扇  相似文献   
123.
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结果表明,云开山自然保护区共有185种蕨类植物,其中10种为广东新分布:中华桫椤(Alsophila costularis)、白桫椤(Sphaeropteris brunoniana)、有刺凤尾蕨(Pteris setulosacostulata)、禾秆亮毛蕨(Acystopteris tenuisecta)、高大短肠蕨(Allantodia muricata)、细裂铁角蕨(Asplenium tenuifolium)、无盖肉刺蕨(Nothoperanema shikokianum)、蓝色鳞毛蕨(Dryopteris polita)、云南舌蕨(Elaphoglossum yunnanense)和黑鳞剑蕨(Loxogramme assimilis)。该地蕨类植物区系主要由亚洲热带亚热带分布和东亚分布成分(各占约37%的种类)构成,以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和铁角蕨科(Aspleniaceae)的植物最为丰富,包含13种中国特有种但缺乏本地特有成分。垂直分布的统计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植物(143种)生活在海拔900~1300 m的常绿阔叶林下,局限分布于海拔800 m以下的植物有15种,而局限分布于海拔1400~1700 m的植物有23种。该地的珍稀蕨类植物有马尾杉(Phlegmariurus phlegmaria)、华南马尾杉(P. austrosinicu)、薄叶阴地蕨(Sceptridium daucifolium)、小黑桫椤(Gymnosphaera metteniana)、中华桫椤、白桫椤、长柄车前蕨(Antrophyum obovatum)、黑鳞复叶耳蕨(Arachniodes nigrospinosa)、两广鳞毛蕨(Dryopteris liangkwangensis)、云南舌蕨、燕尾蕨(Cheiropleuria bicuspis)、锯蕨(Micropolypodium okuboi)和穴子蕨(Prosaptia urceolaris)。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多重干预RAAS对大鼠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室重构及血钾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缩窄大鼠腹主动脉法建立慢性压力负荷致心功能不全动物模型,选6周龄2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4组(每组5只),B组(手术模型组)、C组(卡托普利组)、D组(卡托普利+缬沙坦组)、E组(卡托普利+缬沙坦+螺内酯组),另随机抽取5只同龄雌性SD大鼠假手术作为对照(A组)。给药8周后用Doppler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脏结构和心功能各项参数的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ngⅡ,ALDO浓度,并生化检测血钾水平。结果腹主动脉结扎后第9周,与A组比较,B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D)、相对室壁厚度(RWT)、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与体重比(LVM/BW)均显著提高(P<0.05);C、D、E组与B组相比,LVM,LVM/BW下降显著(P<0.05)。各药物干预组(C、D、E)血浆AngⅡ,ALDO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以联合应用螺内酯组明显。各药物干预组与A组和B组相比较,血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应用卡托普利、缬沙坦及螺内酯多重干预RAAS能明显改善大鼠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室重构,对血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5.
叶绿体转化三角褐指藻表达外源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 lum tricornutum)叶绿体表达体系,从其叶绿体基因组中克隆了rnS-trnI、trnAml序列作为遗传转化同源重组序列,并以氯霉素抗性基因(CAT)表达盒作为筛选标记,以及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表达盒作为报告基因.以TA克隆载体pMD19-T为基础,将CAT表达盒...  相似文献   
126.
随着全球性气候变暖以及稻作区耕作栽培措施的改变,稻褐飞虱已成为严重危害水稻产量的害虫之一.综述当前水稻褐飞虱抗性基因的定位、克隆以及抗性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抗褐飞虱水稻育种的利用现状作报道.  相似文献   
127.
耳嫘是一类特殊的原始有肺类软体动物,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陆交汇区的高潮带和潮上带.耳螺在红树林区广泛分布,且资源非常丰富,全世界已知的约240种耳螺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种类在红树林区被记录.本文总结了耳螺与红树林的关系以及中国嗜盐耳螺的种类,综述了红树林区耳螺的种类组成、分布、生态功能、行为等的研究进展,报道了中国...  相似文献   
128.
水稻抗稻飞虱基因遗传与定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培育和利用抗虫品种是防治稻飞虱经济有效的措施.抗性遗传和抗性基因研究是进行抗虫育种的基础.目前,有关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遗传与定位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包括21个主基因、50余个QTLs和许多褐飞虱抗性相关基因被发掘、定位与克隆,而白背飞虱和灰飞虱抗性基因尚有待进一步发掘和鉴定.此外,今后应加强稻飞虱抗性基因在生产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9.
以降低稻田生态系统脆弱性为主旨的褐飞虱综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生态系统是一种需要人工干预的开放系统,其多样性较低,营养结构简单,空白生态位较多,本身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加之近年来耕作方式的转变,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等,使其脆弱性增加,更容易受到害虫的攻击.褐飞虱作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在对其进行防治时要充分发挥稻田生态系统内各物种间的调节作用,可持续地抑制其暴发危害.本文结合我们...  相似文献   
130.
药用野生稻应答稻飞虱取食过程中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是水稻的刺吸式害虫。为了探讨水稻对虫害反应的分子机理,采用cDNA—AFLP(互补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研究了药用野生稻受这两种飞虱取食后基因表达的变化。通过调查约7%的虫.崮答后的药用野生稻转录本组,共分离了258个差异片段,测序112个;44个片段对应于已知或假定功能基因,其中35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在白背飞虱为害后发生改变,24个基因在褐飞虱为害后改变。下调的基因比上调的基因多。有14个基因受这两种飞虱共同调节(2个上调,12个下调)。结果表明,药用野生稻对两种飞虱为害作出的反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