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2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49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探究不同热风干燥温度对荷叶离褶伞干燥特性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8种常见干燥动力学模型对荷叶离褶伞干燥过程拟合的适用性,采用GC-IMS技术,对不同干燥温度处理下荷叶离褶伞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荷叶离褶伞热风干燥为典型的降速干燥,Midilli-Kucuk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其热风干燥过程(R2>0.99791,RMSE<0.0152,χ2<2.31×10-4);温度对荷叶离褶伞风味物质影响显著,在5个干燥温度处理下的荷叶离褶伞中共鉴定到4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醛类13种、酮类8种、醇类13种、酯类5种和其他类8种。随着干燥温度升高(55-75℃),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呈下降趋势,而醇类、酮类以及其他物质(乙酸等)略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2.
以富含绿原酸类成分的苦丁茶(Ilex kaushue)为材料,使用溶剂甲醇、乙醇、丙酮和水,结合超声波提取、水浴提取、回流提取等方法对绿原酸及其异构体的提取效率及提取后各异构体的变化进行分析。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使苦丁茶的6种绿原酸类成分及咖啡酸在6 min内实现分离。提取结果表明,丙酮作为提取溶剂,在采用超声波和水浴提取时能获得较高的提取效率,易获得较多总量的绿原酸类成分和高含量异绿原酸A。而最常用的溶剂乙醇并未达到理想的提取效果。在不同溶剂的回流提取中,虽然提取的绿原酸类成分总量接近,但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含量有较大差异。醇溶液特别是乙醇溶液的回流提取使异绿原酸C的量大幅增加,而相应的异绿原酸A的量大幅减少,表明在醇加热条件下,异绿原酸A转化为异绿原酸C,这为获得抗氧化性更强的异绿原酸C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3.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盛花期的香花秋海棠(Begonia handelii)雄花及其变种铺地秋海棠(B. handelii var. prostrata)雌花和红毛香花秋海棠(B. handelii var. rubropilosa)雄花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铺地秋海棠花中鉴定出香气成分32 种,其中醇类物质含量最高,占总成分50.10,其次分别为碳氢类、醛类和酸类物质,分别占总成分25.39、13.87、4.34;从香花秋海棠花中鉴定出香气成分为21种,醛类物质含量最高,占总成分57.12,其次是醇类、碳氢类、杂环类物质,分别占总成分17.37、15.31、4.88;从红毛香花秋海棠花中鉴定出香气成分44 种,醇类物质含量最高,占总成分38.22,其次是碳氢类、醛类和醚类物质,分别占总成分34.36、16.83、6.91。铺地秋海棠和红毛香花秋海棠香气成分较接近,富含具有清香、甘甜气息的芳樟醇氧化物等物质;香花秋海棠花中醛类物质含量最高,具有淡焦甜香气。  相似文献   
64.
青花椒产业近年来在南方地区发展迅速,而与品质相关的基础研究却较为滞后。本研究以市场上主要的八个青花椒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青花椒中的挥发油,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挥发油成分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八个青花椒品种挥发油含量差异较大,在八种青花椒中共鉴别出60种成分,占挥发油相对含量的99.76%~99.66%,其中有29种共有成分,占挥发油含量的96.64%~98.95%。这些共有成分主要为醇类和烯类,含量较高的为芳樟醇和柠檬烯。八个青花椒品种挥发油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相似但含量相差较大,多数非共有挥发性成分含量少于1%,根据共有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差异,将八个青花椒品种分为了两类。对不同青花椒品种挥发油成分及含量的分析,可为青花椒的品质评价、品种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作为第三代生物燃料,大型褐藻类生物质转化燃料乙醇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现有的乙醇工业菌株并不能利用褐藻中的主要成分海藻酸,这个问题是海藻生物乙醇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主要技术难关。近几年随着对海藻酸裂解酶和海藻酸降解菌代谢途径的深入研究,科研人员构建了不同的海藻酸发酵菌株,为高效转化大型海藻生产生物乙醇提供了可行的技术基础。这篇文章对海藻酸资源概况和海藻酸转化生物乙醇存在的科学问题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6.
分别采用固体栽培法和液体发酵法对同一灰树花菌株进行培养,获得灰树花子实体和发酵菌丝体,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技术对子实体和菌丝体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灰树花子实体和发酵菌丝体分别含有62种和94种挥发性物质,其中37种为相同物质,分别占总挥发性物质的86.81%和84.28%。灰树花子实体中含有醇(14种)、酮(13种)、醛(12种)、酸(7种)、酯(5种)等物质,主要以酯类(42.80%)、醛类(35.14%)物质为主,其中乙酸乙酯的相对含量达到了42.57%。发酵菌丝体中主要含有醛(22种)、酮(17种)、醇(16种)、酯(13种)、酸(12种)等挥发性物质,其中醛类、酯类、酸类、醇类分别占47.0%、10.90%、7.48%和5.94%。异戊醛和地衣酚的含量分别达到了23.31%、15.41%。  相似文献   
67.
目的:建立紫元益消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定蜈蚣,紫河车,鸡内金和蟾酥各味药材;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蟾酥中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含量.结果:紫元益消丸中的蟾酥、蜈蚣、紫河车、鸡内金的薄层色谱具有鉴别特征,斑点清晰;华蟾酥毒基在0.09-0.46 μg· 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43),平均回收率95.57%,RSD为2.27%(n=5);脂蟾毒配基在0.16-1.01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4),平均回收率94.53%,RSD为2.06%(n=5).结论:鉴别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定量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且重复性好,可用于紫元益消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8.
陈宁  武艺  刘冰  许颖  季宇彬 《微生物学通报》2020,47(11):3699-3708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十分复杂,对其绝对构型的确定十分困难。近年来,电子圆二色谱(electronic circular dichroism,ECD)由于其用量少、精度高等优点,在测定绝对构型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已经成为研究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结构的重要方法。本文就电子圆二色谱在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9.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其在代谢组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代谢组学是以高通量、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现代仪器分析方法为手段,对细胞、体液、组织中所有代谢物进行无偏向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一门学科。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和鉴定准确度,通过标准谱图库的比对可对代谢物进行快速的鉴定,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样品的代谢产物的检测中。文中对近年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发展以及在代谢组学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分类和常用的样品衍生化方法;继而从样品预处理、定性与定量分析、数据分析三方面介绍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代谢物的方法,并系统地对该技术在微生物、植物、疾病诊断领域的应用实例进行了评述;最后提出了当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代谢组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后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0.
水果中阿斯巴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HPLC-QQQ-MS/MS)对橙等8种水果中的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阿斯巴甜进行测定,采用气相顶空(HS-GC)对水果中的甲醇进行测定,并进行阿斯巴甜的模拟合成实验,研究在水果中是否存在阿斯巴甜及合成阿斯巴甜所必须的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甲醇以及它们之间的浓度关系。实验结果表明:8种水果中均含有阿斯巴甜、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甲醇。其中阿斯巴甜的含量为23.4~117μg/kg,天冬氨酸含量为8.72~186 mg/kg,苯丙氨酸含量为1.84~84.2 mg/kg,甲醇含量为1.81~248mg/kg。不同水果中阿斯巴甜含量差异不大,而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甲醇的含量差异较大。阿斯巴甜的含量与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甲醇的含量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