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1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29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瓦伦西亚烯是一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香水、香皂、食品和饮料等工业制造上。但由于其自然含量极低,且目前获取瓦伦西亚烯的方法较为麻烦且花费高,因而构建细胞工厂进行瓦伦西亚烯的生物合成是更为高效和环保的方法。选取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作为宿主构建细胞工厂,先在酿酒酵母基因组上引入黄扁柏的瓦伦西亚烯合成酶(Valencene synthase from Callitropsis nootkatensis,CnVS),实现瓦伦西亚烯的初步合成,初始产量为4.16 mg/L。随后利用CRISPR/Cas9系统对酿酒酵母中Mevalonate(MVA)途径的erg9和rox1基因进行敲除,提高通往瓦伦西亚烯合成的碳流量。不同碳氮源浓度发酵的结果表明,细胞生长积累过高可能不利于瓦伦西亚烯的积累。最后探究了不同CnVS表达载体对瓦伦西亚烯产量的影响,并获得17.54 mg/L的最高产量,是出发菌株的4.2倍。  相似文献   
72.
为发掘甘薯近缘野生种三裂叶薯(Ipomoea triloba)的NBS-LRR类抗病基因,从基因数据库中对三裂叶薯基因组序列进行了筛选、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从三裂叶薯的98 025个基因中,筛选到282个编码NBS-LRR类蛋白的基因,其中N型80个,NL型83个,CN型28个,CNL型57个,TN型10个,TNL型23个,RN型1个。三裂叶薯的16条染色体上均含有NBS-LRR家族基因,数量最多的染色体含有65个,最少的只有1个。三裂叶薯基因组共有55个基因簇,包含了63.5%的NBS-LRR家族基因。在NBS-LRR抗病基因家族中,CNL和TNL亚家族分别对应到7和11个保守结构域。这为三裂叶薯抗性资源的利用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3.
以采自新疆地区的地衣标本为试验材料,通过观察和研究该地衣形态解剖特征、次生代谢产物以及构建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系统发育树,研究鉴定该地衣标本为蜈蚣衣科(Physciaceae)1个中国新记录属:金奥克衣属[Oxnerella(S.Y.Kondr.,Lo″k?s&Hur)]及中国新记录种双裂金奥克衣[O.safavidiorum(S.Y.Kondr.,Zarei-Darki,Lo″k?s&Hur)],该种含有柔扁枝衣酸,文中提供了该种形态解剖图,并讨论了其与相似物种的关系。  相似文献   
74.
裂叶蒿(Artemisia tanacetifolia)、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和艾(Artemisia argyi)是我国常见的蒿属(Artemisia)植物,其分布区域遍布全国。本文利用MaxEnt模型预测3种蒿属植物在当前气候条件以及未来两种气候情景下的潜在分布区。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检验模型精度。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的AUC值均在0.8以上,表明预测结果可靠性良好。在当前的气候条件下,裂叶蒿最适分布区主要为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大籽蒿的最适分布区为西藏南部谷地、横断山地区、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艾的最适分布区有两个,一个位于台湾岛南部,另一个为大巴山、巫山、云贵高原北部、黄土高原和东北平原南部区域。2070年RCP2.6和RCP8.5情景下,裂叶蒿及大籽蒿的高适宜区面积减小,艾的最适分布区面积增加。Jackknife检验结果表明,年均降水量是预测裂叶蒿分布最有效的气候因子,5月降水是预测大籽蒿分布的最显著的气候因子,8月水汽压对艾的影响最大。本研究结果为蒿属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5.
寄主植物挥发性化合物往往对昆虫产卵场所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明确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众多寄主中是否存在特定的挥发物能够引诱桔小实蝇雌成虫产卵,本研究对桔小实蝇3种寄主(番石榴、橙子和芒果)果实的挥发物进行了鉴定,并测试了相关挥发物对桔小实蝇产卵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寄主果实均能引诱桔小实蝇产卵并且β-石竹烯是3种寄主果实中共有的挥发物;Y型嗅觉仪和四臂嗅觉仪测试均表明低浓度β-石竹烯(9 μg/mL)对桔小实蝇雌成虫具有引诱作用,但高浓度β-石竹烯对桔小实蝇没有引诱作用;增加寄主番石榴果实中β-石竹烯的含量也会显著降低果实对雌虫产卵的诱集效果.本研究证实了特定浓度的β-石竹烯在桔小实蝇产卵行为中的作用,为开发该虫防治中的推拉策略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76.
入侵植物三裂叶豚草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三裂叶豚草是中国重点防控的入侵植物,研究其潜在的适生区分布格局变化对预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基于MaxEnt优化模型预测当前及未来(RCP2.6、RCP4.5、RCP8.5)气候情景下三裂叶豚草潜在的地理分布格局。[结果] 当调控倍频(RM)=3.5,FC(特征组合)=LQH(线性、二次型、片段化组合)时为最优模型,MaxEnt模型的预测结果较准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值)达0.9287;综合8种途径评估出人类活动因子(hfp,贡献率69%)、等温性(bio3,贡献率8.9%)、温度季节变动系数(bio4,贡献率2.9%)、年降水量(bio12,贡献率7.3%)和海拔(ELEV,贡献率3.7%)是制约三裂叶豚草潜在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在当前气候情景下,三裂叶豚草的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江淮地区、京津冀、山东半岛等经济发达地区。[结论] 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三裂叶豚草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范围总体呈现不同程度的缩减,即丧失率大于增加率;三裂叶豚草将有向南迁移的趋势;最冷月最低温度(bio6)是最不相似变量分析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因子,表明温度因素对三裂叶豚草潜在地理分布变迁起到重要制约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三裂叶豚草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7.
78.
王道富  刘慧  胡彬  冷军  孙振宇 《生物磁学》2013,(26):5099-5101,5164
目的:探讨老年人活髓隐裂牙应用金属烤瓷全冠修复临床效果及适应症。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356例老年活髓隐裂牙合计621颗为研究对象,根据患牙疼痛程度随机将患者分为咬合疼痛组(A组)104例合计215颗患牙,咬合伴过敏性冷热刺激痛组(B组)122例合计232颗患牙,咬合伴延续性冷热刺激疼痛组(C组)130例合计174颗患牙,所有患者均接受金属烤瓷全冠修复,观察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治愈情况以及牙髓及根尖周病变及牙髓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A组、B组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治愈率以及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属烤瓷全冠修复适合于轻微咬合疼痛以及咬合伴过敏性冷热刺激痛的患者,而对于咬舍伴延续性冷热刺激疼痛的患者则宜先行根管治疗术再进行全冠修复。  相似文献   
79.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schemia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而脑组织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是脑缺血性疾病的最主要的损伤原因之一,因此阐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探寻有效的预防保护措施成为当今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回顾、归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分子机制及异氟醚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分析5-脂氧合酶及其代谢产物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其他分子的相互关系,旨在探讨5-脂氧合酶及其代谢产物在异氟醚预处理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可能起到的作用。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72-4(CA72-4)、细胞角蛋白片段211(CYFRA211)联合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来我院进行检测的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研究,并与同期进行体检的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共50例进行对比分析,分别标记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印迹增强的化学发光法对两组的CEA、CA125、CA72-4、CYFRA211以及NSE的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NSE对非小细胞肺癌检测的特异度为98.4%,敏感度为16.3%.NSE联合CEA、CA125、CA72-4、CYFRA211检测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敏感度(94%)和准确度(92%)均明显高于其余3组,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CEA、CA125、CA72-4、CYFRA211联合NSE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诊断,提高了诊断的敏感度,并且提高了诊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