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3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81.
182.
依据姜黄属(Curcuma)花卉育种目标,对16份姜黄属植物的11个数量性状及7个质量性状进行因子和聚类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姜黄属植物表型性状复杂多变,供试材料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介于26.70%~95.44%,叶片主脉绿色,上苞片藕粉或玫红色,晕斑绿色,唇瓣紫色和旗瓣白色为姜黄属典型表型性状。主成分分析表明,9个重要观赏性状归于3个主成分中。根据表型性状各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供试16份种质被分为三大类群,第Ⅰ类群11个品种均为姜荷花(Curcuma alismatifolia),其中‘清迈粉’的上苞片面积最大,观赏性最突出,但株型偏小。第Ⅱ类群4个品种,花型花色极具特色,株型更大,抗性强,以所罗门姜黄(C. soloensis)表现最优。第Ⅲ类群的女皇郁金(C. petiolata)生长势最为强健。在三个类群之间开展杂交育种有望获得兼具观赏性和生长势的后代。  相似文献   
183.
不同国家甜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来自12个国家的247份甜菜种质资源的16个描述型性状及10个数值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6个描述型性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遗传差异,多样性指数在0.4806~1.5230之间,平均值为0.8608,其中根肉色多样性指数最小,生长势的多样性指数最大;10个数值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29%~7.08%之间,平均为3.57%,α-氮含量最小,叶片数最大;不同国家甜菜种质资源的表型遗传差异大小为中国荷兰美国瑞典日本德国匈牙利波兰俄罗斯丹麦法国比利时。对247份材料表型进行聚类分析表明,在阈值为7.5时把材料分为5类,每个国家在5个分类中所占的比例均不同。鉴定筛选出的15份丰产资源和15份高糖资源,可在育种中做为品种产量改良及提高含糖率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84.
庄淼  金锋杰 《微生物学通报》2018,45(10):2243-2253
bHLH(Basichelix-loop-helix)转录因子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它可以通过同源或异源二聚体的形式与基因启动子上的E-box结合来调控基因的表达。转录因子的bHLH家族由广泛涉及发育过程(包括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大量蛋白组成,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调控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包括构巢曲霉、烟曲霉、米曲霉等曲霉属中现已发现bHLH转录因子的调控过程和生物功能进行概述,以期为深入研究曲霉属的生长发育及bHLH转录因子的功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Rsv)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去分化及内质网应激(ERS)的影响。方法:Hcy和不同浓度瑞舒伐他汀(0.1,1.0,10 μmol/L)干预VSMCs,48 h后检测细胞骨架及表型蛋白(α-SMA)、钙调节蛋白(calponin)和骨桥蛋白(OPN)变化,并检测ERS相关mRNA (Herpud1,XBP1s和GRP78)在不同时间点的水平;再在Hcy及Rsv干预基础上给予ERS抑制剂4-苯基丁酸(4-PBA)或诱导剂衣霉素来调控细胞ERS水平,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表型蛋白表达,明确ERS在Rsv表型保护中的作用;在Hcy及Rsv干预基础上给予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S6激酶(P70S6K)信号抑制剂雷帕霉素或激活剂磷脂酸,检测mTOR-P70S6K磷酸化和ERS水平,明确mTOR-P70S6通路在Rsv调控ERS中的作用。结果:与Hcy组相比,Hcy+中Rsv组(1 μmol/L)和Hcy+高Rsv组(10 μmol/L)细胞骨架极性明显增强,α-SMA、calponin表达升高,而OPN及ERS相关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Hcy组比较,Hcy+Rsv组和Hcy+4-PBA组增殖、迁移水平降低(P<0.01),收缩蛋白表达增强,但衣霉素干预则逆转了Rsv的上述作用;与Hcy组相比,Hcy+Rsv组和Hcy+雷帕霉素组的mTOR-P70S6K磷酸化及ERS水平降低(P<0.01),但磷脂酸干预抑制了Rsv对mTOR-P70S6K通路和ERS的影响。结论:瑞舒伐他汀可能通过mTOR-P70S6K通路抑制ERS水平,抑制Hcy诱导的小鼠VSMCs去分化改变。  相似文献   
186.
种群密度对大果虫实形态特征与异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种群密度与植物形态特征、器官生物量间的异速生长关系,阐明植物在退化土地恢复过程中的适应策略,以大果虫实为材料,通过异速生长分析方法,研究种群密度对其形态特征、生物量分配与异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群密度对大果虫实的株型构建产生了显著地影响。随着密度增大,大果虫实株高呈减小趋势,其分枝数及分枝长度明显减小。大果虫实各器官生物量随密度增大而显著减小。随密度增大,茎和繁殖器官生物量分配呈减小趋势,根和叶片生物量分配呈增大趋势。这与最优化分配理论中水分、营养物质及光资源受限时的情况一致。密度对大果虫实株高:根生物量间异速生长具有显著影响,且对株高与器官生物量间异速指数和个体大小产生了极显著影响。密度对根:地上部分、叶片:根、繁殖器官:根生物量间的影响属于表观可塑性,而对根:茎、茎:地上部分、叶:其他器官及繁殖器官:其他器官生物量间的影响属于真正可塑性,说明密度改变了大果虫实的株型发育系统,并影响各器官间的异速生长,进而权衡器官生物量分配以完成生活史。  相似文献   
187.
树麻雀(Passer montanus)分布范围广、海拔梯度大,也是人类活动的伴随物种。对中国837个样本的10个形态特征与温度、日照、海拔和风速等4个主要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树麻雀的体重、嘴裂、翅长、尾长、跗跖长、脑骨宽、眼间距与日照因子显著相关(P0.05),体重、体长、翅长、尾长、跗跖长与海拔因子显著相关(P0.05),体重、嘴峰、翅长、脑骨长与温度因子显著相关(P0.05),表明树麻雀的形态指标易随环境因子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控制经度和海拔两个变量,对形态指标与纬度的偏相关分析表明,体重、翅长、脑骨长和脑骨宽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体表突出部分嘴峰、嘴裂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即随着纬度的升高,树麻雀身体逐渐变大,符合贝格曼规律;体表突出部分嘴峰和嘴裂随纬度升高变短,符合阿伦规律。飞行能力与海拔因子呈极显著正相关(n=92,r=0.217,P=0.038),表明树麻雀在高海拔地区具有更强的飞行能力,这也许是它成为广布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8.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12):1168
为揭示中国特有植物尾叶樱桃(Cerasus dielsiana)在现代核心分布区天然种群的叶表型地理变异规律及其生态适应性特征, 该研究通过多重比较、巢氏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PCA)、主坐标分析(PCoA)、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等数理方法, 对来自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台湾5省8个尾叶樱桃天然种群的11个叶表型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 研究其不同地理单元间叶表型多样性和地理变异规律及对地理气候的响应。结果显示: 1)尾叶樱桃主要叶表型性状变异在种群内和种群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平均变异系数为22.44%, 其中变异系数最大和最小的分别为叶面积(50.83%)与一级侧脉数(7.96%); 平均叶表型性状的分化系数为30.78%, 种群内的变异(51.55%)大于种群间的变异(22.55%)。2) PCA表明对尾叶樱桃叶表型性状变异起主要贡献作用的前三大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92.400%, 可以综合概括和排序为“大小性状” (73.242%)与“形状性状” (19.158%)。3)叶宽(r = -0.641)、叶面积(r = -0.658)和一级侧脉数(r = 0.659)性状均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或正相关关系, 气温季节变化和最湿季降水量对叶表型性状变异影响较大。4)基于PCoA和UPGMA聚类分析可将8个天然种群划分为4类。尾叶樱桃天然种群叶表型性状变异丰富, 在数量上表现出一定的连续性, “大小性状”是性状间变异的主要来源, 平均表型分化处于中等程度水平, 种群内是叶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来源; 各种群间表型分化划分结果与地理位置基本一致, 在地理空间上呈现以经度为主的梯度变异模式, “气候变异性”与“展叶期降水量”是驱动叶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气候因子, 推测这是尾叶樱桃在长期进化中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环境相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9.
以产L-乳酸的菌株A2为对象,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法结合菌株的表型特征进行鉴定,以甜高粱汁为主要培养基质,采用响应面设计软件对该菌种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A2菌株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4,优化得到的甜高粱汁培养基配比为甜高粱汁327. 83 g/L,蛋白胨1. 67 g/L,磷酸氢二钾4. 7 g/L,硫酸锰0. 17 g/L,在此培养基配比下,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4厌氧发酵68 h后,L-乳酸产量达(61. 20±1. 36) g/L,L-乳酸/葡萄糖转化率(90. 74±2. 28)%,L-乳酸/蔗糖转化率(47. 20±1. 81)%。  相似文献   
190.
260株气单胞菌的表型特性与毒素原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山东省9市(地)临床和外环境等6种标本中检出的260株气单胞菌进行了表型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以温和气单胞菌为主(52.69%),嗜水气单胞菌(23.4%)、豚鼠气单胞菌(23.08%)次之。自淡水鱼中检出维隆气单胞菌和易损气单胞菌各1株。随机抽取163株应用溶血试验、CHO细胞测毒素试验、兔肠结扎及CT基因探针杂交试验进行毒素原性研究,温和、嗜水及豚鼠气单胞菌均可产生溶血素、肠毒素,某些菌株的肠毒素具有与严乱肠毒素呈交叉反应因子(CT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