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99篇
  免费   1479篇
  国内免费   4231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407篇
  2022年   457篇
  2021年   480篇
  2020年   508篇
  2019年   456篇
  2018年   380篇
  2017年   440篇
  2016年   461篇
  2015年   526篇
  2014年   605篇
  2013年   610篇
  2012年   698篇
  2011年   815篇
  2010年   690篇
  2009年   698篇
  2008年   779篇
  2007年   596篇
  2006年   563篇
  2005年   551篇
  2004年   559篇
  2003年   514篇
  2002年   499篇
  2001年   506篇
  2000年   393篇
  1999年   314篇
  1998年   233篇
  1997年   247篇
  1996年   262篇
  1995年   188篇
  1994年   191篇
  1993年   133篇
  1992年   155篇
  1991年   137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3篇
  1963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分别从人肝及鼠肝中高度纯化L型和M_1型丙酮酸激酶(Pyk),制备相应的免抗血清。从抗血清中纯化IgG并水解成F(ab')_2,进而还原成Fab',后者与辣根过氧物酶(HRP)交联成Fab'-HRP,再利用这两种复合物建立了各自的高灵敏夹心ELISA来免疫定量L及M_2型(与鼠M_1-Pyk有交叉免疫)Pyk,结果发现:正常人肝中95%的Pyk为L型,M_2-Pyk仅占5%,而肝细胞癌中L-Pyk降至正常肝的3.5%,M_2-Pyk却增至正常的14.6倍,以致M_2-Pyk占总量的95.5%。免疫组化研究进一步证实定量的结果,正常人肝L-Pyk染色呈强阳性。M_2-Pyk染色较弱,而肝细胞癌恰好相反,L-Pyk染色明显减退,而M_2-Pyk不仅癌组织染色很深,癌周组织也明显深于正常,而且愈近癌巢,染色愈深。测定血浆Pyk,发现正常人L-Pyk占89.9%,M-Pyk(以M_2计)仅占10.1%。肝细胞癌患者血浆L-Pyk略见降低,为正常值的79.6%,p值在0.02~0.05之间,但血浆M型Pyk明显升高至正常的4.59倍,占Pyk总量的39.6%,并证明主要来源于肝癌组织中的M_2,故M_2-Pyk有可能成为肝细胞癌诊断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92.
 借助于5'和3'末端删切后重建的IL-2R a链基因调控区次级克隆,在体外合成有放射性同位素参入的反意义RNA探针与总RNA进行液相杂交,结果表明TPA或PHA分别活化的T细胞在IL-2R a链表达过程中都在不同程度上有选择地利用了调控区内分别为-58(5')和+1(3')位两个转录起始点中3'转录起始点。热休克使PHA活化细胞更明显地利用+1位点。PHA诱导Jurkat细胞表达IL-2RamRNA斑点杂交证实,Jurkat细胞在活化16小时表达IL-2Ra基本达到高峰,至24小时已明显下降。根据这一规律提取PHA诱导活化15小时的Jurkat细胞S100和NE,进行有关结合蛋白的研究,初步结果显示磷酸纤维素柱的KCI洗脱组分中存在着DNA结合蛋白,有关结合蛋白性质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93.
 从猪脑中提取钙调蛋白和突触质膜,我们研究了山莨菪碱对经有限蛋白水解和磷脂酶A_2处理后的突触膜Ca~(2+)-ATPase活性影响。发现药物对不同预处理后的Ca~(2+)-ATPase表现出不同影响并调节钙调蛋白对它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94.
 本文应用~23Na-NMR波谱技术,研究了Na~(+)、Ca~(2+)、Cu~(2+)和Zn~(2+)与人体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在实验基础上,通过引入两位快交换模型,拟合计算获得了Na~(+)与HSA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和处于结合状态Na~(+)的相关时间;实验表明Ca~(2+)能与Na~(+)竞争同HSA结合,拟合计算获得了两者与HSA相互作用结合常数的比值,棕榈酸钠能增强Ca~(2+)同Na~(+)竞争与HSA结合的能力;从实验上未能观察到Cu~(2+)、Zn~(2+)能同Na~(+)竞争与HSA相互作用的证据。  相似文献   
95.
 用寡聚核苷酸诱导的定位突变法,将人U_1和U_2snRNA基因的5'-端调控区域的一段能与SV_(40)T抗原相结合的DNA删去,造成缺失突变,改变这段DNA核苷酸的排列顺序,造成取代突变。突变株用原位杂交法筛选,由限制性内切酶电泳图谱分析和DNA顺序测定得到证实。突变率约为5%。  相似文献   
96.
 E.coli RNA聚合酶ββ'亚单位编码的基因rpoBC与核糖核蛋白基因rplJL共同构成rpoBC操纵子。rpl-rpo间区转录终止信号~tL7的转录产物RNA有两组富含C-G的反向对称结构及一串寡聚U;反向对称区可形成1:2和3:4茎环或单一5:6茎环。 用M13mp11噬菌体插入~tL7的112bp片段重组M13mp11-490,在此基础上用定点突变技术建立~tL7的七核苷酸缺失突变体,从而破坏1:2茎环,建成M13mp11-85。 分别把原型~tL7及缺失型~tL7~v克隆到表达质粒pHR24中,构建成pHR37(P_ftsQ~tL7-galk)及pHR24-9(p_ftsQ-~tL7~v-galk)。测定galk基因产物半乳糖激酶活性,推算转录的终止效率。结果表明:~tL7终止效率为50%,~tL7~v为20%。说明仅有3:4茎环及寡聚U,即具终止作用; 1:2茎环通过某种方式加强3:4茎环从而提高终止效率。  相似文献   
97.
本文以加拿大Lior博士提供的标准抗血清,采用快速玻片凝集法对广西地区人、畜、禽所携带的38株空肠/结肠弯曲菌进行血清学分型鉴定,结果(见表1)是人源菌2株均为血清第8型;鸡源菌16株分别为血清第1、4、8、11、17、21型,不能分型3株;鸭源菌11株,分别为血清第5、8、20、21、46、53型,不能分型2株;豚鼠源菌7株,分别为血清第4、6、7,8、21型;鸽子源菌2株分别为血清第5型和21型,各源菌株中,与人源血清型相同(第8型)的鸡源株占25%;鸭源株占18.2%;豚鼠源株占42.8%,以上研究说明这些动物与人感染空肠/结肠弯曲菌有密切关系,家禽是人感染的重要贮存宿主之一。  相似文献   
98.
整株干旱降低盐棉46号叶片中的IAA总量,叶龄愈小下降愈多。幼叶中IAA总量的下降主要是结合态IAA减少的结果。气干和-1.7MPa PEG溶液渗透胁迫处理也降低离体成熟叶片的IAA总量,其变化与叶片含水量呈直线相关(r=0.905)。整株干旱处理提高各叶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叶龄愈小提高愈多,但IAA氧化酶活性无显著变化。离体和整株干旱时IAA总量的下降,可能是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99.
本文对天麻种子消化入侵的紫萁小菇菌丝及营养繁殖茎消化蜜环菌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观察结果表明:紫萁小菇侵入种胚后,染菌胚细胞的细胞器逐渐消失,其细胞质产生囊状体起消化菌丝的作用,存在于胚细胞中的紫萁小菇菌丝有脱壁或失去细胞质成为空腔等变化;种子萌发形成的原球茎消化紫萁小菇的方式同胚萌发阶段类同。蜜环菌侵入原球茎分化的营养繁殖茎后,皮层细胞产生消化酶类颗粒或囊状体包围并分解蜜环菌菌丝;被皮层细胞消化的菌丝残物或部分菌丝进入皮层内面的大型细胞,此时大型细胞的代谢功能显著增强,该细胞中的各种水解酶颗粒及液泡等完成对菌体物质的最终同化。紫萁小菇及蜜环菌先后在天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阶段侵染供给其营养,但菌丝被消化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变化、被消化方式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