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04篇
  免费   1474篇
  国内免费   4231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407篇
  2022年   457篇
  2021年   480篇
  2020年   508篇
  2019年   456篇
  2018年   380篇
  2017年   440篇
  2016年   461篇
  2015年   526篇
  2014年   605篇
  2013年   610篇
  2012年   698篇
  2011年   815篇
  2010年   690篇
  2009年   698篇
  2008年   779篇
  2007年   596篇
  2006年   563篇
  2005年   551篇
  2004年   559篇
  2003年   514篇
  2002年   499篇
  2001年   506篇
  2000年   393篇
  1999年   314篇
  1998年   233篇
  1997年   247篇
  1996年   262篇
  1995年   188篇
  1994年   191篇
  1993年   133篇
  1992年   155篇
  1991年   137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3篇
  1963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作者测定并分析了43只雄貉睾丸宽度、血清睾酮水平的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睾丸宽度和血清睾酮水平呈明显的年周期季节性变化(p<0.01)。秋分(9月)时,睾丸宽度开始增大(p<0.05 );血清睾酮水平在10月开始升高(p<0.05)。各月雄貉的平均睾酮水平与平均睾丸宽度是极显著的正相关(r=0.83,p<0.01 n=11)。雄貉繁殖季节初期,血清睾酮水平与其首、末次的交配日期呈显著负相关(r=-0.525和r=-0.476,p<0.05,n=19)。  相似文献   
32.
血清胃泌素变化与急性胃粘膜病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大白鼠血清中胃泌素水平的变化与急性胃粘膜病变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以消炎痛为诱因引起的急性胃粘膜病变大白鼠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增高。而维酶素可以抑制因消炎痛引起的急性胃粘膜病变时血清胃泌素的释放,对胃粘膜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3.
本文通过测定丙酮酸氧化酶内源荧光谱和荧光偏振的变化研究了该酶在1—2200bar压力下的解离。研究结果表明,在压力作用下酶的辅基FAD不可逆地从酶分子上解离下来,并因此引起酶的失活;酶亚基在压力下的解离是可逆的,在5℃,pH7.6条件下,该酶的解离自由能⊿G°为29.89k cal/mol,解离标准体积变化⊿V°为-220ml/mol。脱辅基丙酮酸氧化酶的解离自由能为24.93k cal/mol,证明FAD对酶有稳定作用;⊿V°则为-153ml/mol,减少了近30%,表明FAD对亚基间的空间大小有很大贡献。经胰凝乳蛋白酶部分酶解所活化的酶的解离⊿G°和⊿V°均有所增加,底物丙酮酸亦有相同的影响。研究还表明,碱性pH条件能促进丙酮酸氧化酶的解离。在此研究中,我们也观察到了Weber和Ruan在乳酸脱氢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等研究中报道的"conformational drift"现象。  相似文献   
34.
利用2DNMR结合其他波谱方法从苦皮藤种子油中鉴定了2个新倍半萜多元酯,它们分别是1α-苯甲酰氧-8β-烟酰氧-9α、11β-2乙酰氧-β-二氢沉香呋喃,1β-苯甲酰氧-2α、8β、9α、11β-4乙酰氧-β-二氢沉香呋喃,命名为苦皮藤酯2和3。  相似文献   
35.
报道了一种鉴定蛋白质与DNA的相互作用位点的新方法——脱嘌呤干扰足纹法,并用该方法鉴定大鼠脂酰-CoA氧化酶基因的表达调控部位。此方法基于用甲酸使DNA脱嘌呤后,再与核蛋白相互作用,然后通过凝胶电泳迁移率的改变,将游离DNA和与蛋白质结合的DNA片段分开,再经六氢吡啶降解DNA中无嘌呤部位的磷酸酯键和进行电泳分析。此方法具有分辨率高、重复性好、干扰少等优点,适用于对结合位点中缺乏鸟苷酸的基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6.
毒黄素对黄嘌呤氧化酶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从椰毒假单胞菌(Pseudomona cocovenenans)中所分离提取的毒黄素(toxoflavin)对黄嘌呤氧化酶(EC.1、2 3、2)作用的动力学试验表明,毒黄素是此酶的非必需激活剂,而且对以次黄嘌呤为底物的反应的激活作用明显高于以黄嘌呤为底物的反应。此激活作用属于部分混合型。这一结果为探寻毒黄素对人体的致毒机理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37.
中国眼镜蛇血清白蛋白的部分氨基酸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眼镜蛇血清白蛋白是一种酸性蛋白,等电点4.1±0.1,分子量70500。它能和同源的蛇神经毒素和心脏毒素结合。生理条件下,白蛋白和~(125)I-神经毒素分子结合比为1:8±1。白蛋白的存在可使小鼠对蛇毒的耐受性成倍提高,并显著抑制心脏毒素的溶血作用。对白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研究有助于白蛋白-毒素作用机理的研究,并揭示眼镜蛇的自我解毒功能。  相似文献   
38.
本文直接用亚油酸为材料,利用ESR自旋捕集技术和紫外分光技术,分别检测了脂质过氧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中间自由基产物L·和共轭二烯结构,对Cu~(2+),Cu~(2+)/Vit C起动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Vit C自由基,Cu~(2+),Cu~+都不能起动纯的亚油酸的过氧化;Cu~(2+),Cu~+可以使含有部分过氧化成份的亚油酸继续氧化。  相似文献   
39.
环螽属Letana Walker,1869(=Pyrrhicia Stal,1873)迄今已知22种,分布中国、越南、泰国、缅甸、尼泊尔、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作者在整理这个属的标本时发现2新种和1新纪录种,分别采自中国(西藏)和尼泊尔,现记述于后。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