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4篇
  免费   404篇
  国内免费   24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神经肽拮抗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肽的分离纯化、结构分析、化学合成、放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以及重组DNA等技术的应用,已发现的神经肽的数目与日俱增;但其中多数神经肽的生理功能尚不清楚,原因之一是缺乏特异性的拮抗剂。在神经系统中,神经肽可能起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节物的作用;在神经内分泌、旁分泌及内分泌系统,又可能起激素的作用。神经肽拮抗剂能在受体水平阻断神经肽的作用,因而可用来推测神经肽在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的功能;它们又可用于神经肽受体性质的研究以及受体亚型的分型。它们可能发展成为新型的诊断药或治疗药。  相似文献   
22.
协同凝集试验诊断葡萄扇叶病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3.
电子计算机在厌氧菌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鉴定厌氧菌的微量系统配以电子计算机诊断,提高了鉴定效果。经356株参考菌株和临床分离菌株的检测,87.6%的菌株可鉴定到种,97.4%菌株鉴定到属。种水平上诊断错误的占12.6%,属水平上诊断错误的仅占2.6%.没有菌株不能诊断。与国外已成商品的鉴定系统相比,无论是鉴定到种还是属,其水平都较高。  相似文献   
24.
从来自人群的76株非Ol群霍乱弧菌中,有37株可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霍乱专业实验室研制的B组弧菌O抗原系统(简称VBO系统)免疫的83种血清定型。可定型率为48.68%,分属12个血清型,其中以O2最多(14株)占37.8%;O32居第二位(6株),占16.2%;第三位是O10(5株),占13.5%,其他各型均检出不多。  相似文献   
25.
心脏病是威胁人类生命的最主要疾病之一,每年死亡人口中有近1/3的人死于这一疾病。但是迄今为止,对心脏病尚缺少有效的无创性早期诊断手段,不少人往往由于心脏病未能早期发现和治疗而突然死亡。因此心脏病的无创性早期诊断技术的研究,多年来一直是临床医学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也是我国卫生部历年来招标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26.
27.
对差速离心纯化的汉坦病毒R84-1毒株进行了SDS-PAGE和免疫印迹试验。发现有67k和43k两条蛋白区带能与汉坦病毒抗体起反应。经单克隆抗体鉴定,67k多肽可能属病毒囊膜蛋白,43k多肽未定。用免疫印迹法对出血热患者进行检测,初步证明野鼠型感染者具有上述两种蛋白抗原的抗体,大鼠型患者仅具有67k蛋白的抗体,这对出血热患者血清学分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巨细胞病毒(CMV)属疱疹病毒β亚科,分布广泛,在人及其他哺乳动物中感染非常普遍。在人类中,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率约为40—100%,但多数为隐性感染。新生儿中,平均有1%受感染,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国家,感染率更高(2—3%)。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先天性HCMV感染,都可造成婴儿不同程度的损害。免疫损害的病人可发生严重的或致死性的HCMV感染。目前,随着新的抗病毒药物的发现及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H{CM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就显得愈加重要。由于HCMV在人纤维母细胞中产生细胞病变(CPE)慢,病毒分离不符合临床早期诊断的要求,需要有新的、快速、敏感的方法取代。本文就HCMV感染的实验诊断及新近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9.
兔细小病毒肺炎(常称兔瘟)病原体为一种新RNA病毒,是1984年首次在我国发现的一种家兔烈性传染病。本病来势凶猛,传播迅速,流行面广,病程短,发病率(90—100%)和死亡率(90%以上)极高。病兔、死兔、隐性感染兔为主要传染源,成年兔发病急,死亡快,死亡率最高;育成兔死亡率稍低;哺乳期仔兔很少发病死亡。感染兔无性别差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冬常见,主要经过消化道及呼吸道传播。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许益民等(1986)认为,病毒感染兔后作用于靶细胞一血管内皮细胞,病毒毒素侵害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而启动体内的凝血机制和继发性纤溶而导致弥散…  相似文献   
30.
<正>弓形体病是刚地弓形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它是一种广泛分布在细胞内的寄生虫,能感染各种哺乳类动物,其传播途径极为复杂。近几年国内人群感染率有上升趋势,弓形体抗体阳性率为2.4—28.5%,国外西欧、北美部分国家高达50%以上,还有报告50%AIDS病人患有弓形体病。弓形体病多为隐性感染,诊断主要以免疫学诊断方法为主,本文就近几年国内外的诊断进展作一综述。 一、弓形体病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经典的染色法(DT)和免疫荧光法(IFA)及间接免疫荧光法具有特异性强、快速、敏感等特点,但需要活虫体及荧光显微镜,故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故此国内外学者们相继建立了简便、快速、敏感,特异性强及价廉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