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5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29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用马来酰亚胺自旋标记研究库存血红细胞膜蛋白质构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两种马来酰亚胺自旋标记物—马来酰亚胺Ⅰ和马来酰亚胺Ⅴ研究了红细胞膜蛋白质构象及巯基结合位点性质在ACD-B方库存血保存期间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35天的血液保存期间,马来酰亚胺Ⅰ所标记红细胞膜的S/w值很快下降到一低水平,而马来酰亚胺Ⅴ所标记红细胞膜的旋转相关时间则呈现迅速下降后缓慢升高的双相性变化。作者结合膜蛋白构象及其周围微观环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原位椭圆偏振术研究牛血清清蛋白在固/液界面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原位椭圆偏振术系统研究了硅片表面因素及缓冲液环境因素对牛血清清蛋白在固/液界面吸附的影响。在生理条件下,疏水表面与亲水表面相比BSA吸附量较大。随着硅片表面电荷密度增加,BSA吸附量增加。BSA吸附量当体溶液pH值等于BSA等电点时达到最大。而随着体溶液离子强度增加,BSA吸附量亦上升。实验结果提示:除了熵驱动作用之外,硅片表面与BSA分子及BSA分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在BSA吸附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筛选获得3株吸附Au3+能力较强的真菌。对其中一株芽枝状枝孢(Cladosporimmcladosporioides AS 3.3995)进行了吸附Au3+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溶液的pH值、温度、时间和Au3+的浓度对菌的吸附作用有影响。最适pH为5以下,温度在30—50℃之间。该菌的最大吸附量为140 mgAu3+/g(干细胞)。电镜观察表明,Au3+在细胞壁的表面上慢慢地还  相似文献   
14.
在成年狗身上制备右侧孤离颈动脉窦,借助灌流装置用饱和氧的任氏液对其进行灌流。灌流压为搏动性的。通过改变每搏泵出量、灌流管道的阻力和弹性来调节灌流压及其变化速率。用多导生理记录仪同步记录股动脉血压、窦内灌流压及其变化速率。本文主要观察窦内压的变化速率对降压反射的影响。在8只狗身上共进行了93次实验。结果表明,在窦内压相同的情况下,灌流压的上升速率愈快,降压效应愈明显,而其下降速率则无显著作用。已有资料证明搏动性窦内压所引起的降压效应较非搏动性压力更为明显。由此可见,狗的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不仅对搏动性压力而且对其上升的变化速率也很敏感。  相似文献   
15.
白暨豚某些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关于海豚和几种淡水豚类的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国外有过研究。白暨豚(Lipotes vexillifer)血液有形成份已有过报道。本实验对白暨豚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以期建立白暨豚血液正常生理生化指标,为白暨豚的临床诊断,健康监测和保健措施提供血液学参数,并且为完善淡水豚类血液学比较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胆红素是人胎盘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的别构效应剂,在胆红素存在下,底物谷胱甘肽(GSH)呈同促正协同效应:胆红素浓度愈高,Hill氏系数(n_H)也愈大,胆红素本身对酶的结合也呈同促正协同效应。胆红素还能加速GST-π在缺乏疏基保护剂时的自然失活,加速GST-π的氨基被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胍基被丁二酮以及羧基被N-乙基-N’-(3-二甲胺基丙基)羧二亚胺(EDC)的修饰,但却抑制N-乙基顺丁二酰亚胺(NEMI)对疏基的修饰,胆红素这种对失活作用的影响可能和胆红素引起GST-π空间构象的变化有关,对其他可能性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AAS系列新型吸附树脂对猪血粉水解液脱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门静脉血液的流变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9.
喜马拉雅旱獭血液流变性的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