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4篇
  免费   333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观察线粒体分裂蛋白抑制剂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在线粒体凋亡途径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三组(n=16):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mdivi-1预处理组(mdivi-1组),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缺血2小时,再灌注24小时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Cyt C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Cyt C mRNA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神经细胞凋亡率与CytC蛋白以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应用mdivi-1预处理后细胞凋亡率与CytC蛋白以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线粒体分裂蛋白抑制剂可以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阻断线粒体-细胞色素C途径来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Mdivi-1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ardiac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CMECs)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大鼠CMECs,建立缺血再灌注(SI/R)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SI/R组、和SI/R+Mdivi-1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CMECs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Drp1,Fis1水平;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测细胞ROS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R组和SI/R+Mdivi-1组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降低,凋亡明显增加,Drp1,Fis1表达增高,ROS水平明显升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I/R组比较,SI/R+Mdivi-1组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增加,凋亡明显降低,ROS水平明显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rp1,Fis1表达则无明显改变.结论:Mdivi-1可减轻CMECs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抗氧化应激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3.
目的:比较异丙酚和氯胺酮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大鼠18只,雌雄不拘。体重240-300g,随机分为3组(T1=6):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异丙酚组(P组),氯胺酮组(K组)。采用Langendorff灌装置建立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心脏连接至Langendorff逆灌装置,3组均以K-H液平衡灌注10min后,再分别以K.H液、含30μmol/L。异丙酚的K-H液、含10μmol-L-1氯胺酮的K-H液灌注10min,然后全心停灌25min,再分别以停灌前相同的灌注液恢复灌注30min。留取冠脉流出液测定总LDH活性;灌注末取左室心肌组织置于2.5%的戊二醛固定,观察心肌的超微结构;心尖部心肌组织留待检测8-异前列腺素和SOD活性。结果:与I/R组比较,P组8-异前列腺素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LDH活性降低(P〈0.05);K组8-异前列腺素含量,SOD及LDH活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K组8-异前列腺素含量升高,SOD及LDH活性降低(P〈0.05);P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较m组和K组也明显改善。结论:异丙酚可显著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脂质过氧化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而氯胺酮没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4.
在脑缺血病灶中,中心区神经元坏死为主,周围以缺血半暗带凋亡为主,抑制半暗带细胞的凋亡,可以减少细胞的死亡和脑梗死的面积,因此改善半暗带是治疗脑卒中的关键环节.目前发现MAPK分布于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中,MEK/ERK信号通路参与细胞生长、发育、细胞抗凋亡等过程,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有MEK/ERK信号通路的参与,MEK/ERK通路通过影响Bcl-2家族成员的活化和表达调控内源性凋亡途径,ERK通过对细胞周期的调控,抑制胶质细胞大量活化和过度增殖,减少了有害因子并改善局部微循环,从而减少神经元的凋亡.可能为脑血管的防治开辟一条新的途径.本文就MEK/ERK信号通路的结构特点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下肢手术使用止血带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我院行下肢手术的患者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即右美托咪定组(dexmedetomidine,D组)和对照组(control,C组),每组30例,两组均选择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成功后,D组于上止血带前15 min,用微量泵给予Dex负荷量0.8μg/g,10 min静脉泵入,之后输注速度设定为0.4 μg· kg-1·h-1,直至止血带放气;C组用生理盐水代替右美托咪定,用药方法同D组.记录两组药物给负荷量之前(T0)、止血带充气前(T1)、止血带充气后15 rain(T2)、止血带充气后30 min(T3)、止血带充气后45 min(T4)、止血带充气后60 min(T5)及止血带放气后5 min(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两组高血流动力学的发生率及所用血管活性药物的量.结果:用药前,两组患者的MAP、HR及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给予负荷量后,T2~T5各时点MAP均较T1显著升高(P<0.05),而T6时MAP下降,与T1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T4~T6各时点HR均较T1显著升高(P<0.05),各时点SPO2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T2~T6各时点MAP和HR均较T1显著升高(P<0.05),各时点SPO2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4和T6各时点D组患者的MAP具显著低于C组(P<0.05),T1~T6各时点HR均显著低于C组(P<0.05).D组T1时HR显著低于TO时(P<0.05).C组和D组患者高血流动力学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66.7%和20%,C组明显高于D组(P<0.01).两组患者尼卡地平和阿托品的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麻黄碱的用量明显高于C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应用艾司洛尔处理.结论:Dex可减少下肢手术使用止血带时引起的血流动力学高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胃癌腹腔转移运用体外高频热疗联合热灌注化疗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胃癌腹腔转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静脉化疗,观察组运用体外高频热疗联合热灌注化疗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腹水缓解有效率上,观察组85%显著高于对照组72.5%,p0.05;腹痛缓解有效率上,观察组92.5%显著高于对照组85%,p0.05;在实体瘤控制有效率上,观察组55%显著高于对照组32.5%,p0.05。结论:胃癌腹腔转移运用体外高频热疗联合热灌注化疗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及时缓解患者不适。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丹参单用与丹参冰片合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CI/R)损伤的影响。方法:结扎颈总动脉缺血2 h再灌注48 h复制CI/R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组以及丹参-冰片组,每组8只。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蓝(TTC)染法测定脑梗死面积,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心肌病理学形态变化,并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以及细胞核Nrf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参单用与丹参-冰片组神经功能学评分均明显降低,脑梗死面积缩小,脑组织的病理损伤改善,MDA的含量显著降低,SOD的含量以及细胞核Nrf2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且丹参-冰片组效果优于丹参组(P0.05)。结论:丹参单用与丹参冰片合用均能发挥脑保护作用,且丹参冰片配伍发挥脑保护作用明显优于丹参单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有或无CT脑灌注"点征"自发性脑内出血(sIC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就诊的100例s ICH,均接受基线CT脑灌注检查,依据是否有"点征"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有"点征")与对照组(无"点征"),24内行CT平扫复查,比较两组影像学结果及临床结果。并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s ICH患者预后不良(死亡)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24h内CT平扫复查血肿增长6 mL以上、血肿增长相对值33%及以上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肿进展发生率、3个月内死亡率分别为63.04%、36.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81%、7.4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ICH患者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基线血肿体积、"点征"。结论:有或无CT脑灌注"点征"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血肿进展、预后不同,基线血肿体积、"点征"为sIC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9.
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血流动力学监测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准确判断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能指导临床医生做出正确的治疗措施。在重症患者中,患者的前负荷,后负荷及心肌收缩力均发生巨大改变且三者相互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准确判断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是临床工作中面临的重大挑战。目前临床上,很多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正在使用,帮助临床医生做出准确判断。近十年来,血流动力学监测从有创向微创甚至无创的方向发展,由短时监测向长时连续监测的方向发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因其操作简单及无创伤性在临床使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回顾分析临床中常用几种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介绍它们的作用原理,及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4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2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试验组给予曲伏前列素滴眼,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降眼压效果和视力改变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眼动脉(OA)、睫状后短动脉(SPCA)及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阻力指数(RI),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的眼压和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眼压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视力与治疗前比较均提升,且试验组眼压降低及视力提升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和12周后,试验组患者的眼压低于对照组,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试验组患者OA、SPCA及CRA的EDV、PSV均高于对照组,而R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异物感、轻度结膜充血、虹膜色素加深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可降低眼压,提高视力,改善眼部血流动力学指标,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