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蕲蛇酶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妹芳  黄敏 《蛇志》2005,17(4):243-245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多发于男性青壮年,以肢体动脉炎症性、节段性、周期性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致残率高。我科于2003~2005年10月对38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用蕲蛇酶注射液配合中药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董田林 《蛇志》2001,13(2):18-19
下肢血栓性疾病是周围血管病科常见病 ,近年来药物治疗的报道较多 [1,2 ] ,我们应用蕲蛇酶于患肢血管内灌注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所有观察病例按就诊顺序 2 :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 35例 ,男1 8例 ,女 1 7例 ,年龄最小 2 3岁 ,最大 78岁 ,平均 ( 4 7.1 2± 1 1 .2 0 )岁 ;病程 3天至 1个月 ,平均( 6.2 3± 1 .46)天。对照组 2 4例 ,男 1 3例 ,女 1 1例 ,年龄最小 2 6岁 ,最大 71岁 ,平均 ( 4 6.2 3±1 3.81 )岁 ,病程 2天至 1个月 ,平均 ( 5.32±1 .35)天。治疗组动脉栓塞 5例 ,动…  相似文献   
23.
人t-PA溶栓突变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t-PA在机体循环中的纤溶系统中起重要作用,是一种内源性溶血栓因子,t-PA蛋白分子可直接用于溶栓治疗,但天然的t-PA分子在体内半衰期短,极最被清除,因而限制其广泛应用,根据它的结构特点而改造的一系列t-PA变体分子将成为新一代溶栓药物,在溶栓治疗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4.
潘邑水  王会兵 《蛇志》2002,14(4):39-40
脑血管病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比较多见 ,国内报道不多。 2 0 0 0~ 2 0 0 1年 ,我们收治 4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2例 ,女 2例 ;年龄 5 0~ 6 9岁 ,平均 6 2岁 ;脑梗死 3例 ,脑出血 1例 ,均经 CT确诊。有高血压病 3例 ,糖尿病 2例 ,高脂血症 1例 ,血流变异常 1例。全部在瘫痪侧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均表现患肢肿胀 ,疼痛和压痛。都经过多普勒超声证实。静脉血栓出现时间 :1例发病后 5天 ,1例发病后 6天 ,1例发病后 8天 ,1例脑出血发病后1 9天。1 .2 治疗方法 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 5 0 0 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 2 …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中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全因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及血栓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及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否为其独立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未应用抗凝药物的中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825例,平均年龄为76.52±11.80岁,其中女性占18.91%,75岁以上患者占64.73%,记录基线特征及各终点事件发生情况。通过Cox生存分析,探讨肾功能不全对各终点事件的影响。结果:入选患者中位数随访时间为33.5个月,随访期间发生全因死亡209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61例及血栓终点事件139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房颤患者各终点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校正CHA2DS2-VASc评分危险因素及其他传统危险因素后,慢性肾功能不全仍是全因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及血栓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未服用抗凝药物的中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全因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及发生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重组水蛭素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和重组水蛭素低、中、高剂量组(n=10)。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角叉菜胶2.5 mg/kg,诱发小鼠尾部血栓形成。注射角叉菜胶前24 h、0.5 h和注射后24 h,阿司匹林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阿司匹林25 mg/kg,重组水蛭素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0.05、0.1、0.2 mg/kg重组水蛭素,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角叉菜胶后48 h,观察小鼠黑尾长度并计算黑尾发生率;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恶烷B2(TXB2)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尾部形成血栓;血浆PT明显缩短(P<0.01),PAI-1、TXB2水平明显升高(P<0.01),t-PA、6-keto-PGF1α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重组水蛭素低、中、高剂量组和阿司匹林组小鼠尾部血栓长度明显缩短(P<0.05或P<0.01),PT明显延长(P<0.01),PAI-1、TXB2水平明显降低(P<0.01),t-PA、6-keto-PGF1α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阿司匹林组比较,重组水蛭素低剂量组小鼠尾部血栓长度明显增加(P<0.05),PT明显缩短(P<0.01),PAI-1、TXB2水平明显升高(P<0.01);重组水蛭素低、中剂量组6-keto-PGF1α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重组水蛭素中剂量组PAI-1、TXB2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重组水蛭素有明显抗血栓形成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外源性凝血系统、促进纤溶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7.
血栓溶解酶产生菌及其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对根霉12号发酵液的分析及发酵条件的研究,发现其发酵液中含有能溶解血栓的物质,但不能分解血细胞。它在麸皮胰蛋白胨培养基(pH5.1)上30℃振荡培养48~60h,pH值达到7.4左右时产生血栓溶解酶的活力最高。  相似文献   
28.
29.
一、产品概述 TPA是由人的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527个氨基酸序列组成的糖蛋白,其分子量为3万多至7万。它具有称之为索眼的结构,对构成血栓的纤维蛋白有亲和性。 血栓是血管内产生的血块,血栓一旦产生,身体末端的微细血管堵塞,导致手脚麻痹、脑梗塞、心肌梗塞等病症。  相似文献   
30.
内皮细胞-血小板血栓体外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皮细胞培养技术、荧光显微技术和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内皮细胞-血小板血栓体外动力学模型及其计算机定量分析系统。通过锥板血流模拟装置(Cone-PlateSystem)结合光-色素法在体外产生血小板血栓,并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研究分析了不同剪切应力作用下,内皮细胞的形态变化及血小板吸附情况,定量分析血小板和内皮细胞之间相互作用。该实验模型及其定量分析系统的建立,为深入研究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一套在细胞及分子层次作用机理的研究方法,并可进行微量、快速、动态的抗血栓药物的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