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5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及最佳复查时间。方法:选取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部外伤患者95例,在首次检查时均接受了X线平片和多排螺旋CT检查,比较首次检查时X线平片和多排螺旋CT的检出率,比较首次检查时X线平片和多排螺旋CT对不同类型骨折的诊断情况,比较各个时间段复查病例的肋骨骨折数与首次检查时的差异。结果:95例患者中最终86例确诊存在肋骨骨折,首次检查时多排螺旋CT的检出率为95.35%(82/86),高于X线平片的82.56%(71/86)(P0.05)。86例患者最终确定共存在骨折289处,首次检查时X线平片共检出246处,多排螺旋CT共检出274处,多排螺旋CT对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的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P0.05)。伤后11-20d、伤后41-50d、伤后51-60d的复查肋骨骨折数与首次检查肋骨骨折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伤后21-30d、伤后31-40d的复查肋骨骨折数高于首次检查肋骨骨折数(P0.05)。结论:多排螺旋CT对隐匿性肋骨骨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首次诊断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伤后21-40d这个时间段是进行复查的较佳时间段,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2.
李丛福 《蛇志》2014,(3):334-33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影像中漩涡征对小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提高多层螺旋CT诊断小肠扭转的准确率。方法对20例术前CT平扫加增强扫描出现典型漩涡征已明确诊断为肠扭转并经手术证实病例的CT资料进行分析。主要重组方法有多平面重组法(MPR)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血管三维重建(CTA)。结果 20例肠扭转诊断均正确,主要征象有肠管的"漩涡征"(18例)和血管的"漩涡征"(19例)、"靶环征"(3例)、"鸟喙征"(4例)。结论肠系膜血管的"漩涡征"是诊断肠扭转的较为特异性征象。CTA有助于观察肠系膜血管的表现,可清楚显示小肠扭转的部位和扭转的方向;"靶环征"及肠壁强化减弱、腹水是提示绞窄性梗阻的可靠征象;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对肠扭转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3.
在基因组数据中,有20%~30%的产物被预测为跨膜蛋白,本文通过对膜蛋白拓扑结构预测方法进行分析,并评价其结果,为选择更合适的拓扑结构预测方法预测膜蛋白结构。通过对目前已有的拓扑结构预测方法的评价分析,可以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提供重要的参考。比如对一个未知拓扑结构的跨膜蛋白序列,我们可以先进行是否含有信号肽的预测,参考Polyphobius和SignalP两种方法,若两种方法预测结果不一致,综合上述对两种方法的评价,Polyphobius预测的综合能力较好,可取其预测的结果,一旦确定含有信号肽,则N端必然位于膜外侧。然后结合序列的长度,判断蛋白是单跨膜还是多重跨膜,即可参照上述评价结果,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预测方法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脑动脉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诊断准确性与DSA无明显差异;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动脉瘤颈结构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与手术结果基本符合.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的诊断准确率高,具备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
CT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Axel等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CT灌注(CT perfusion)成像理论,近年来随着CT扫描技术的发展及高速和多排螺旋CT的出现,基于该理论的临床应用与研究,尤其以观察脑组织血流灌注状况及组织血管化程度来揭示脑肿瘤的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情况为目的的脑CT灌注成像研究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96.
植物GT元件和GT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秋玲  陈焕新  张毅  李秋莉 《遗传》2009,31(2):123-130
GT元件是位于植物基因启动子区域中的串联重复DNA序列, 是启动子中富含T和A的顺式作用元件。迄今已经在不同植物中鉴定了一些GT元件并分析了其功能。GT因子是以三螺旋基序为DNA结合域, 与GT元件特异结合的一类转录因子。到目前为止, 仅在植物中发现有GT因子。GT因子与GT元件相互作用调节相关基因的转录, 进而提高植物的抗性或影响植物形态建成。文章就植物中不同的GT元件及GT因子的发现、结构及二者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7.
螺旋粉虱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es Russell是一种新入侵海南的重要害虫。本文结合田间观察和室内实验, 对螺旋粉虱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螺旋粉虱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8.88℃和511.86日·度, 在海南一年可发生8~9代。在18~32℃恒温条件下, 螺旋粉虱世代发育历期为26.63~57.16 d, 其中卵期7.15~15.93 d, 1龄若虫期4.00~11.03 d, 2龄若虫期3.83~7.53 d, 3龄若虫期4.09~8.64 d, 拟蛹期7.56~14.03 d。在18~32℃条件下, 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抛物线关系, 但在18~28℃则为直线关系; 低温和高温都不利于其繁殖, 14℃恒温条件下无法完成世代发育。成虫不活跃, 活动有明显的规律性, 晴天活动多集中在上午, 阴天活动少, 雨天不活动。  相似文献   
98.
陈菲  严明  韦萍 《生命的化学》2005,25(3):219-221
粒溶蛋白(granulysin)是一种表达于人体毒性T淋巴细胞中的抗菌蛋白质,其作用相当于广谱抗菌素。根据粒溶蛋白的覆膜作用机制,通过比较粒溶蛋白与其他类似抗菌肽活性片段的结构和氨基酸序列,探讨合理优化活性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
为探讨人载脂蛋白A-Ⅰ(apoA-Ⅰ,apolipoproteinA-Ⅰ)α螺旋不同位点的半胱氨酸突变后,对蛋白二级结构和脂质结合能力的影响,利用定点诱变技术构建apoA-Ⅰ的天然半胱氨酸突变体apoA-ⅠMilano(R173C),及其它α螺旋片段上的半胱氨酸突变体,分别为apoA-Ⅰ(S52C),apoA-Ⅰ(N74C),apoA-Ⅰ(L107C),apoA-Ⅰ(K129C),和apoA-Ⅰ(L195C).观察比较各种野生型及突变apoA-Ⅰ单体蛋白的α螺旋含量和二级结构稳定性及其脂质结合能力.结果显示,野生型apoA-Ⅰ,apoA-Ⅰ(S52C),apoA-Ⅰ(N74C),apoA-Ⅰ(L107C),apoA-Ⅰ(K129C),apoA-ⅠMilano和apoA-Ⅰ(L195C)的α螺旋含量分别为54±4%,49±4%,50±2%,51±6%,56±4%,52±3%,和54±1%,各种蛋白的α螺旋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野生型apoA-Ⅰ的变性标准自由能(ΔG0D)为10.5kJ/mol;apoA-Ⅰ(S52C)和apoA-ⅠMilano的ΔG0D比野生型低2.1kJ/mol;而apoA-Ⅰ(K129C)的ΔG0D比野生型apoA-Ⅰ高1.6kJ/mol.与野生型apoA-Ⅰ相比,apoA-Ⅰ(K129C)和apoA-Ⅰ(L195C)两个突变体与脂质结合能力明显下降(P<0.05),而其它半胱氨酸突变体(包括apoA-ⅠMilano)在脂质结合动力学方面与野生型apoA-Ⅰ无明显差异.以上结果提示,不同位点发生的半胱氨酸突变对apoA-Ⅰ单体蛋白的α螺旋含量无明显影响,但对蛋白的二级结构稳定性和脂质结合能力影响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0.
植物翻译控制肿瘤蛋白的分子结构特征与功能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控制肿瘤蛋白(The translationally controlled tumor protein,TCTP)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及酵母中的,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与其它任何蛋白家族均未显示出明显的序列同源性的蛋白.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和工具对已在GenBank上注册的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牵牛(Ipomoea nil)、草莓(Fragaria x ananassa)、橡胶树(Heveabrasiliensis)、南瓜(Cucurbita maxima)、卷心菜(Brassica oleracea)的翻译控制肿瘤蛋白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并对其组成成分、转运肽、跨膜结构域、疏水性/亲水性、蛋白质的二级及三级结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等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 表明,该基因的全长包括5'、3'非翻译区和一个开放读码框,其编码的蛋白是一个无跨膜结构域,不具转运肽的亲水性蛋白,包括一个β-折叠核心区和一个主要的α-螺旋区,不规则卷曲散布于整个蛋白质中,具有TCTP-1和TCTP-2两个特征结构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