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8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7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克氏原螯虾一种诱导型HSP70基因克隆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氏原螯虾是我国淡水虾类养殖的重要品种,具有很强的抵御各种环境胁迫和各种刺激的能力。本文以该虾为对象,通过基因克隆以及从基因水平探讨HSP70s与环境应激之间的关系,为深入研究水生无脊椎动物HSP70s功能提供基础。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心脏组织中克隆得到一种HSP70 cDNA(scHSP70),其全长为2271bp,包括1902bp的完整编码序列、142bp的5′及221bp的3′端非翻译区, GenBank登陆号DQ301506。基因组DNA扩增表明该基因仅由一个外显子组成。根据cDNA序列推导出scHSP70由635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69.6kD,理论等电点为5.34。该序列存在真核细胞HSP70家族的三个特征标签。SWISS-MODEL蛋白三维结构预测显示scHSP70在N端形成ATP酶结构域,在近C端形成底物肽结合结构域。克氏原螯虾在系统发生树上的进化地位与传统分类学相一致。半定量RT-PCR实验表明,scHSP70有广泛的组织分布,在心脏中表达量最高,在血液中最少。热激后该基因大量表达,说明该基因是一种诱导型HSP70。这为从蛋白水平研究克氏原螯虾HSP70与环境应激之间的关系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92.
993.
长木蜂的筑巢和采粉贮粮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长木蜂Xylocopa tranquebarorum筑巢和贮粮行为, 为进一步查明独栖性蜂类行为特点、开发新的蜂类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测和拍照等方法对长木蜂的整个筑巢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 用游标卡尺对巢口大小进行测量, 采用室内解剖巢室对长木蜂贮蜂粮的大小和数量进行观测。【结果】长木蜂主要在竹子上筑巢, 偶尔也发现在芦苇上筑巢。最喜欢选择竹节直径1.2~2.5 cm的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和刚竹属 Phyllostachys的竹种上筑巢。其筑巢过程为:雌蜂寻找合适的筑巢地点, 咬巢口, 清理巢室, 采集花粉蜜制作蜂粮, 在蜂粮上产卵, 制作巢室隔板。筑巢地点主要位于离旧巢1 m以内的位置。雌蜂啃咬巢口平均用时(292±29)min, 制作一块蜂粮需采集粉蜜22~40次, 采集粉蜜平均用时(17.31±0.52)min/次, 携粉蜜回巢滞留时间平均为(16.45±1.08)min/次;巢中卸落粉蜜平均用时为(15.29±1.03)min/次, 一生贮蜂粮平均6块左右;蜂粮近长方形, 长12~18 mm, 宽6~10 mm, 平均重量(0.7140±0.0269)g。【结论】长木蜂雌蜂不同个体之间筑巢行为相似, 而采集粉蜜的次数和贮蜂粮所用时间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94.
黄强  曾志将 《昆虫知识》2009,46(1):107-111
以3群中华蜜蜂Apiscerana cerana Fabricius为材料,研究自然分蜂中的亲属优惠行为。分蜂开始后,分别对参与分蜂的工蜂和留在原巢内的工蜂随机取样,用95%酒精保存待用。取下所有王台,放入培养箱中培养出房,每30min观察1次,记录处女王的出房顺序。运用3个MRJP(major royal jelly protein)标记分析蜂群的亲缘关系和亚家系组成。3群实验蜂群分别由13,12和9个亚家系组成。分蜂过程中,王台的全同胞姐妹工蜂绝大多数都选择留在原巢内,说明工蜂能够辨认出全同胞姐妹王台,并且给予优惠。参与分蜂的工蜂和留在原巢内的工蜂间亚家系分布差异极显著,说明一些亚家系分蜂性更强,而另一些亚家系分蜂性较弱。实验首次运用MRJP分子标记技术证明:在自然分蜂过程中,工蜂和王台之间存在亲属优惠行为,并且这种优惠行为可能会刺激其它工蜂产生分蜂趋向性。  相似文献   
995.
花粉破壁法对花粉蜂蜜酒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蜂蜜为主料,加入花粉,经过调配、发酵、过滤、陈酿后获得氨基酸含量丰富的酒精饮料。花粉破壁分别采用超声破碎法、酶法和温差破壁法这几种不同方式处理,并添加于蜂蜜发酵液中,经酒精发酵,制得富含活性成分的花粉蜂蜜酒。最后利用毛细管电泳法来测定成品酒中的氨基酸,通过分析优化出最佳的花粉破壁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经过温差破壁法处理后加入发酵液中,其成品的氨基酸含量最高。该产品不仅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而且还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996.
1植物名称云南蜂腰兰(Bulleyia yunnanensisSchltr)。2材料类别新鲜种子和干冷保存种子(-20℃、空气湿度15%条件下130 d,然后转入10℃、湿度为37%条件下保存3、5、21个月),试管苗的小芽和假鳞茎切段。3培养条件种子萌发培养基:(1)花宝1号(美国Haponex公司产品,N:P:K=7:6:19)3 g·L-(-1)+NAA 0.5mg·L-(-1)(单位下同)+活性炭500,  相似文献   
997.
周婷  姚军  王强  王风忠 《昆虫学报》2004,47(4):530-533
微孢子虫Nosema apis和狄斯瓦螨微孢子虫Nosema apis和狄斯瓦螨 Varroa destructor (Acari: Varroidae)均为危害意蜂Apis mellifera的重要寄生虫,该文对其危害后意蜂血淋巴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了意蜂受侵染后血淋巴的蛋白质总量,并用高压超薄层等电点聚焦法进行血淋巴蛋白质分类。结果显示,病蜂血淋巴蛋白质总量,在人工感染微孢子虫后1~10天呈微孢子虫Nosema apis和狄斯瓦螨 Varroa destructor (Acari: Varroidae)均为危害意蜂Apis mellifera的重要寄生虫,该文对其危害后意蜂血淋巴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了意蜂受侵染后血淋巴的蛋白质总量,并用高压超薄层等电点聚焦法进行血淋巴蛋白质分类。结果显示,病蜂血淋巴蛋白质总量,在人工感染微孢子虫后1~10天呈上升趋势,然后逐渐下降,感染后12~27天保持在感染前意蜂血淋巴总蛋白质含量水平以下。螨侵染后意蜂血淋巴蛋白质含量明显增高,与健康意蜂相比差异极显著。高压超薄层等电点聚焦分析表明:狄斯瓦螨自然侵染意蜂后,意蜂血淋巴蛋白质组分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发生了明显改变。这些结果提示,意蜂对于微孢子虫或狄斯瓦螨的侵染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被腰带长体茧蜂Macrocentrus cingulum Brischke寄生的5龄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幼虫体内不同组织中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采用体外注射腰带长体茧蜂雌性成蜂的萼液成分、毒液成分、萼液与毒液混合物的方法,研究了寄生蜂各种主要生理因子对寄主血清中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寄生蜂寄生可明显抑制寄主体内的酚氧化酶活性,减少黑色素产生;被寄生组FITC标记的血细胞阳性百分率低于未被寄生组,差异极显著( P<0.01);萼液成分可明显地抑制亚洲玉米螟幼虫血清中酚氧化酶的活性 (P<0.01);萼液与毒液混合物对酚氧化酶活性也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研究认为寄生蜂产卵时注入的萼液、毒液可对寄主昆虫酚氧化酶活性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萼液是抑制寄主免疫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9.
罗氏沼虾与克氏原螯虾血细胞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罗氏沼虾与克氏原螫虾血细胞的分类与组成进行了染色观察比较研究。根据染色后光镜下血细胞的核质比、颗粒的大小和数量等来对血细胞进行分类,罗氏沼虾与克氏原螯虾的血细胞均可分为透明细胞、半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三类;其血细胞浓度分别为1.02±0.21×107 Ind·ml-1和0.85±0.15×107Ind·ml-1。2种虾血细胞的颗粒形态存在显著差异;透明细胞、半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占血细胞总量的百分比在罗氏沼虾为21.3±6.3%,45.7±2.5%,33.0±6.8%:在克氏原螯虾为12.0±5.8%、49.5±5.1%和38.5±9.5%。  相似文献   
1000.
对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多分DNA病毒的特性及其对寄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的生理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菜蛾盘绒茧蜂雌蜂输卵管萼中含有大量的多分DNA病毒(polydnavirus, PDV);一个PDV内含多个核衣壳,最多可达16个;核衣壳长40~168 nm,直径39~40 nm;PDV仅在输卵管萼细胞内复制;雌蜂产卵时,随蜂卵将PDV注入寄主血腔,并扩散到寄主的许多组织中;PDV可能先通过脱膜再侵染寄主组织。雌蜂经Co60辐射处理后再寄生(即假寄生)小菜蛾2龄、3龄和4龄初期的幼虫,被寄生后的寄主幼虫几乎全部不能化蛹,但末龄(即4龄)幼虫期显著延长,并在寄生后期,幼虫胸部有褐色的短翅芽出现;即将化蛹的4龄末小菜蛾幼虫被假寄生后,即使每头寄主被过寄生9次,依然能正常化蛹,但不能羽化。假寄生与正常寄生后寄主的脂肪体数量和形态结构有明显的不同,推测在正常寄生的情况下蜂卵孵化时释放的畸形细胞及随后的幼蜂可能对脂肪体的结构产生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