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48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1982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441篇
  2011年   366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364篇
  2008年   407篇
  2007年   417篇
  2006年   402篇
  2005年   409篇
  2004年   404篇
  2003年   506篇
  2002年   512篇
  2001年   404篇
  2000年   382篇
  1999年   341篇
  1998年   323篇
  1997年   433篇
  1996年   373篇
  1995年   443篇
  1994年   396篇
  1993年   378篇
  1992年   329篇
  1991年   293篇
  1990年   264篇
  1989年   247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记述采自黑龙江省迷蝗属1新种,长翅迷蝗Confusacris longipennis sp.nov.,附有迷蝗属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992.
中国玛蚱属研究及三新种记述(蚱总科,短翼蚱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中国玛蚱属23种,内有3新种,西藏玛蚱Mazarredis xizangensis sp.nov.、平背玛蚱 Mazarredia platynota sp.nov.及拟短背玛蚱 Mazarredia parabrachynota sp.nov.附有中国种类的分种检索表,分布和引证.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993.
记述采自中国云南省新小叶蝉属1新种,版纳新小叶蝉Singapora bannaensis sp. nov.及1中国新纪录种,阿氏新小叶蝉Singapora arifi Ghauri,1985。新种区别于属内其它种的特征在于:阳茎端部的刺突很长,其末端已超过阳茎干基部水平;阳茎前腔突基部膨胀,近中部骤细;腹内突长,伸达第7腹节。词源:新种种名取自采集地地名版纳。同时给出该属世界种类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994.
果园三种天蛾的DNA条形码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可以利用一段通用基因短片段对物种(包括不同生活史阶段)进行区分。本文尝试应用该技术对深色白眉天蛾Hyles gallii(Rottemburg)、构月天蛾Parum colligata(Walker)、桃红六点天蛾Marumba gaschkewitschi(Bremer et Grey)等3种天蛾进行了鉴别。测定了3种天蛾的COⅠ基因序列,并在BOLD(Barcode of Life Data Systems)及GenBank中进行了检索。结果发现BOLD系统比GenBank更能帮助准确鉴定到物种,而在GenBank中只有1种能鉴定到种。将实验室获得序列与GenBank中下载的474条同源序列整合后,利用MEGA4.0的Kimura-2-Parameter模型进行了遗传距离分析,利用MEGA4.0及PAUP4.0进行了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结果发现待鉴定标本序列在各个系统发育树的位置基本一致,并能准确鉴定出一种天蛾。本研究表明,随着BOLD系统、GenBank等公共数据库的不断完善,DNA条形码将有助于更加有效地鉴定特定类群物种。  相似文献   
995.
记述了中国产厕蝇属Fannia R.-D.1新种:暗棒厕蝇Fannia kelaenohaltera sp. nov,并与近缘种明厕蝇Fannia serena(Fann,1825)进行了比较鉴别其主要区别在于新种腋瓣淡黄色,平衡棒暗褐色,后足腹节前腹鬃列完整,均长大,触角第3节长为宽的1.5倍,腹部具灰黄色粉被,雄第5腹板宽大于长,在其基部较狭等。同时对川西厕蝇Fannia grahahi Chillcott,1961进行了雌性补充描述。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昆虫标本室。正模♂,新疆托木尔峰海拔2 600m,1977-06-22,韩寅恒采。副模2♂♂,新疆托木尔峰海拔2 600m,1977-06-22,韩寅恒采。词源:暗棒厕蝇的名称来源于雄性平衡棒的颜色呈暗褐色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6.
报道了采自福建省建瓯市和华安县的拟钉螺属Tricula2新种,分别命名为建瓯拟钉螺T.jianouensis sp.nov.和华安拟钉螺T.huaanensis sp.nov.,并与近似种福建拟钉螺比较。上述两种螺类,均为斯氏并殖吸虫第1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997.
记述球跳甲属Sphaeroderma Stephens,1831,分布于中国、越南的黍黄尾球跳甲Sphaeroderma apicale Baly种组3新种:簕竹黄尾球跳甲Sph.bambusicola Wang,GeetLi,sp.nov.产于中国广西南部和云南西双版纳,双脊黄尾球跳甲Sph.bicarinata Wang,GeetCui,sp.nov.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细刻黄尾球跳甲Sph.minitipunctata Wang,Geet Yang,sp.nov.产于越南北部和平。  相似文献   
998.
冀西北坝上地区灯下蛾类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冀西北坝上地区蛾类进行了逐日灯诱监测,以微软系统的Excel列表、作图,进行蛾类群落的种-多度曲线作图及群落多样性(H')、均匀度(J')、物种丰富度(S)和个体数(N)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的处理,并做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蛾类已知16科173属247种,夜蛾科是该区蛾类的优势类群,旋幽夜蛾、网锥蛾野螟(草地螟)和小菜蛾为当地优势种。从5月到9月蛾类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数基本呈上升趋势,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r=0.9477)、物种数(r=0.7785)、个体数(r=0.9704)相一致。不同月份间的蛾类相似程度差异较大,种-多度关系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模型,研究认为坝上地区蛾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稳定,生态环境条件保持较好。  相似文献   
999.
从长筒石蒜鳞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生物碱类化合物,经理化方法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galanthamine(1),lycoramlne(2),6β-hydroxycrinamine(3a),6α-hydroxycrinamine(3b),(-)-amarbellisine(4),tazettine(5),macowine(6).其中化合物3a~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00.
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为揭示现阶段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现状及其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 于2007年2月至2008年11月对太湖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为期两周年的季度调查。30个采样点共记录底栖动物3门7纲19科40种, 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空间差异较大, 平均密度高值出现在梅梁湾、竺山湾及河口, 主要为寡毛纲颤蚓类; 平均生物量高值出现在贡湖湾、西湖区、东太湖和东部湖湾, 主要为软体动物。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中华河蚓(Rhyacodrilus sinicus)、河蚬(Corbicula fluminea)、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和钩虾属一种(Gammarus sp.)是现阶段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聚类分析将30个采样点分成3组, 相似性分析检验表明各聚类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具有显著差异(P<0.05)。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东太湖和东部湖湾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最高, 优势种为腹足纲螺类; 梅梁湾、竺山湾及河口多样性最低、密度最高, 霍甫水丝蚓和中华河蚓在该区占据绝对优势; 贡湖湾、湖心和西湖区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 其优势种为河蚬。研究结果表明营养水平、底质类型以及水生植被的分布是决定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