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重新描述了保存于湖南省生物研究所的帚状漏斗蛛Agelena scopulata Wang, 1991的模式标本,并提供了鉴别特征及生殖器官形态结构图。  相似文献   
92.
利用触角电位和嗅觉测定技术,比较分析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健康和松材线虫危害的枝条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特点。实验结果表明:未交配松墨天牛对健康枝条挥发物的EAG反应值大于被害枝条的,交配后天牛对被害枝条的EAG反应值明显大于健康枝条的。在“Y”型嗅觉仪中,未交配天牛对健康枝条挥发物表现为正趋性,对被害枝条挥发物表现为负趋性,而交配后天牛对被害枝条挥发物表现为正趋性,对健康枝条挥发物表现为负趋性。说明不同发育时期的松墨天牛成虫对不同生理状态的寄主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93.
新疆主要造林树种对光肩星天牛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网室接种和树干套笼接种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成虫的方法,于2005年~2006年在新疆光肩星天牛的发生疫区,进行10种主要造林树种对其抗性的测定试验。结果显示:2种接种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各试验树种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光肩星天牛的危害,表现出不同的抗虫性。根据孵化幼虫数综合分析,判断出试验树种的抗性高低的顺序为:桑树、沙枣>胡杨、圆冠榆、新疆杨、白榆、箭杆杨>复叶槭、旱柳、馒头柳。另外根据网室内试验树种上出现的羽化孔判断,光肩星天牛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年发生1代。  相似文献   
94.
柑橘大实蝇的产卵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调查,明确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Tetradacus) minax (Enderlein)的产卵特性和在3种寄主植物上产卵的时间动态。柑橘大实蝇对杂柑为害率最高,3个寄主品种均以中层北面果实受害严重。柑橘大实蝇最喜在直径为(3.3±0.2)cm的果实上产卵。  相似文献   
95.
【目的】地红蝽Pyrrhocoris tibialis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植食性害虫,寄主范围广泛。本研究测定地红蝽对不同植物的取食偏好及分析寄主植物物理性状和营养物质在地红蝽成虫寄主选择行为中的作用,以期从寄主理化性状的角度来探讨地红蝽寄主选择行为机制,为指导作物抗虫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自由选择方法研究地红蝽成虫对5种寄主植物(谷子Setaria italica、高粱Sorghum bicolor、绿豆Vigna radiata、大豆Glycine max和玉米Zea mays)叶片的取食选择性;使用Y型嗅觉仪进一步检测地红蝽对5种植物叶片气味的趋性反应;测定分析5种植物叶片物理性状及主要营养物质含量与地红蝽取食选择性的相关性。【结果】地红蝽成虫对5种寄主植物叶片的取食选择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依次为谷子>高粱>绿豆=大豆>玉米,与对这5种寄主植物叶片气味的趋性反应百分率结果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地红蝽成虫的取食选择性与叶片长宽比、含水量和背面茸毛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1, 0.884和0.906,而与地红蝽成虫取食前后寄主植物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和总蛋白质含量变化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5和-0.951。通径分析表明,寄主植物叶片背面茸毛密度和总蛋白质含量变化是地红蝽寄主选择性的重要决定因素。【结论】地红蝽成虫对不同寄主植物存在取食选择和趋向性差异,地红蝽成虫取食选择与寄主植物叶片长宽比、背面茸毛密度、含水量以及可溶性糖和总蛋白质含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6.
寄生蜂是蜘蛛的主要天敌类群之一,但寄生于漏斗蛛的寄生蜂种类较少,且缺乏相关寄生蜂的详细研究报道。我们研究了皱胸尖裂姬蜂(Oxyrrhexis rugosus)对机敏异漏斗蛛(Allagelena difficilis)的拟寄生,旨在揭示蜘蛛寄生蜂的拟寄生行为及其发育特征。显微镜下观察了12头机敏异漏斗蛛头胸部背面的皱胸尖裂姬蜂卵,并以均值法统计了皱胸尖裂姬蜂各发育阶段的历期,进一步观察了皱胸尖裂姬蜂寄生机敏异漏斗蛛后对寄主的影响。交配后的雌性皱胸尖裂姬蜂经过寻找、降落、蛰刺蛛体后伺机将卵产在机敏异漏斗蛛的头胸部背面后部;孵化后的皱胸尖裂姬蜂幼虫头部形成一个特殊摄食导管,通过摄食导管获取蛛体的营养;幼虫随着龄期增长,体色由浅变深,历期约10 d;幼虫老熟后在蛛网的漏斗状管道内结茧化蛹,蛹期约为12 d;成体雌、雄蜂寿命约为11 d,皱胸尖裂姬蜂的平均生活史周期约为33 d。皱胸尖裂姬蜂寄生后对寄主蜘蛛的行为和生活状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幼虫龄期增长被寄生机敏异漏斗蛛不再进食、蜕皮,活动减少,蛛体逐渐萎缩,直至老熟幼虫离开蛛体时,蜘蛛死亡。该研究不仅增加了漏斗蛛寄生性天敌的已知种类,而且初步了解了以漏斗蛛为寄主的姬蜂的产卵行为、后代的发育特征以及对寄主蜘蛛的影响,这将为研究蜘蛛寄生蜂及其与寄主蜘蛛之间的化学通讯和协同进化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7.
C3和C4植物寄主对华北地区棉铃虫越冬代和第一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乐夫  付雪  戈峰 《生态学报》2011,31(2):449-454
确定华北越冬代棉铃虫虫源及其对第一代棉铃虫种群的影响是制定棉铃虫防治策略的基础。以越冬代棉铃虫蛾翅的稳定同位素δ13C为天然标记直接判定这些成虫的幼虫期寄主类型,并将雌虫接到春小麦植株上,调查其产卵、孵化、幼虫发育至化蛹、羽化等特征。结果表明,越冬代来自C3植物(主要为棉花)的成虫个体数量占全部越冬羽化种群的53.1%,所产生的下一代老熟幼虫也较C4来源的多(55.1%);雌蛾受精率都比较高;卵孵化率较高(52.9%>41.6%);幼虫发育在低龄阶段较比后者快,存活率低,但在高龄幼虫阶段相对后者慢,存活率高;与C4植物(主要玉米)的来源个体后代的幼虫发育总历期接近,总存活率也相近。显示寄主植物小麦提供的营养条件在第一代棉铃虫的幼虫发育中具有决定性意义,即小麦只在特定阶段才适合幼虫的发育;而且不论是C3还是C4寄主来源的越冬代棉铃虫已经适应了这一限制。有效地评价了玉米和棉花等寄主植物对华北地区越冬代和次年第一代棉铃虫的影响,对于分析越冬代棉铃虫的虫源性质和第一代棉铃虫的防治及Bt抗性的治理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8.
记述了采自云南的巴韦蛛属Bavia Simon,18771新种,中美巴韦蛛Bavia sinoamerica sp.nov.,并提供了详细的文字描述,鉴别特征图和地理分布数据。模式标本保存在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99.
蜘蛛的物种多样性是极其丰富的,但目前只有一小部分的蜘蛛种类被描述。世界上已描述的蜘蛛种类已超过40000种,隶属于110个科。在我们居住的小范围内,可能至少有30个科的数百种蜘蛛。就中国而言,估计可能有40000种以上的蜘蛛种类,但目前也只有大约4000种被命名。本检索表首次列出了中国现有67个蜘蛛科的答定特征.以及不同科之间的相似处和不同处。  相似文献   
100.
中国蜘蛛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1年1月更新的世界蜘蛛名录第11.5版,本文对中国蜘蛛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统计和分析:(1)目前中国共记述蜘蛛67科670属3667种,种数占世界蜘蛛的8.72%,仍有许多物种尚待发现;(2)目前中国特有蜘蛛物种共计2376种,占中国蜘蛛种数的64.79%、世界蜘蛛种数(42055种)的5.65%,表明中国蜘蛛特有物种极为丰富,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环境及气候的历史演变和蜘蛛的系统演化研究起到重要作用;(3)已知蜘蛛物种数最多的省份为云南(728种,占19.85%)、湖南(612种,占16.69%)、四川(454种,占12.38%)等,一定程度上表明上述各省生物多样性丰富,但这一结果也与各地蜘蛛多样性研究不均衡有关。蜘蛛各科名录及统计数据可参见“中国蜘蛛特有物种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