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5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湘西河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潜在生态毒性风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朱程  马陶武  周科  刘佳  彭巾英  任博 《生态学报》2010,30(15):3983-3993
花垣河和峒河是湘西地区受到锰矿和铅锌矿生产影响严重的两条河流。通过表层沉积物采样分析了Cd、Pb、Cu、Ni、Cr、Zn和Mn的总量,根据BCR连续提取程序分析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赋存形态,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和地积累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根据重金属的富集程度探讨了重金属污染来源,采用淡水生态系统沉积物质量基准(SQGs,TEL/PEL)和毒性单位评价了花垣河和峒河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生态毒性风险。结果表明,花垣河和峒河绝大多数位点的表层沉积物中Cd、Pb、Cu、Ni、Cr、Zn和Mn的总量高于参照点,形成严重的复合污染,花垣河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明显高于峒河,但沿程变化规律不明显,而峒河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沿程变化较有规律,即上游含量低,中下游含量较高。两条河流表层沉积物中富集程度居前列的均为Cd、Pb、Zn和Mn。花垣河和峒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矿业生产所产生废渣和废水的点排放。在花垣河和峒河的大多数位点,Cd、Pb和Mn的形态具有共同特征,其生物可利用态均较大程度地超过生物不可利用态,而且Mn和Cd的生物可直接利用态所占比例远高于其它重金属,而Cu和Cr的生物可直接利用态所占比例很低。花垣河沉积物中Cd、Pb和Zn在所有位点极大地超过PEL,在峒河中下游,Cd、Pb、Ni和Zn超过PEL,具有较大的潜在生物毒性。除上游S1位点外,花垣河的其余各位点都具有明显的急性毒性,峒河中下游各位点具有明显的急性毒性,这些河段需要重点治理。  相似文献   
82.
张颖  周永红  张利  张海琴  杨瑞武  丁春邦 《遗传》2006,28(4):449-457
对鹅观草属、披碱草属、猬草属和仲彬草属23个物种和1份外类群共24份材料进行了细胞质基因组PCR-RFLP分析。3个叶绿体和3个线粒体通用引物扩增出的片段,用15种限制性内切酶对其进行酶切。在47种引物/酶组合中,获得329条DNA片段,其中304条具有多态性,占92.4%。结果表明鹅观草属、披碱草属、猬草属和仲彬草属材料存在属间和种间多态性,遗传相似系数较高。聚类分析显示仲彬草属单独聚为一类,鹅观草属R. grandisR. aristiglumisR. elytrigioidesR. alashanicaR. magnicaespes聚为一类,R. caucasicaR. ciliarisR. amurensisR. japonensis聚在一起,5个披碱草属材料、3个猬草属材料和1个鹅观草属物种R. kamoji聚为一类。这些结果与前人对其进行的RAPD和RAMP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仲彬草属作为属分类等级处理是恰当的,对于鹅观草属、披碱草属和猬草属的系统地位和一些物种的分类处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3.
广东省蛇类新纪录-双全白环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9~10月,分别在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和始兴县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游蛇科(Colubridae)白环蛇属(Lycodon)标本3号,经鉴定为双全白环蛇(Lfasciatus),为广东省蛇类新纪录.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三七皂甙对五步蛇咬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11年4~11月我院收治的五步蛇咬伤3h内就诊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21例,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B组)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三七皂甙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24h后磷酸肌酸激酶的变化以及肿胀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B组24h后磷酸肌酸激酶较A组下降,肿胀程度比A组减轻,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皂甙对五步蛇咬伤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5.
林起庆  陆亿  蒙少福  李永新 《蛇志》2012,24(1):36-37
目的探讨红脖游蛇咬伤后局部伤口止血治疗的新方法。外科高频电子电刀予红脖游蛇咬伤后出血不止的局部伤口电凝止血。伤伤13止血效果明显,且维持时间长,无需特殊护理和治疗。结论不止的新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方法在采用传统的“点压包扎止血法”及结合全身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结果经综合性治疗,同时采用高频电刀予伤口电凝止血后,局部蛇据此推测,高频电刀电凝止血可能是治疗红脖游蛇咬伤后局部伤口出血  相似文献   
86.
《蛇志》2012,(4):449
2012年11月23日,由广西灵山县人民政府、灵山县林业局主办的驯养蛇烹饪美食大赛在灵山县城举办,有来自广东、湖南、山东、福建等省特邀嘉宾及该县养蛇业主共400余人参加。  相似文献   
87.
黄献群  周玉球  黄钊云 《蛇志》2012,24(2):203-205
中医认为,混合毒类蛇毒为风火毒,血循毒类蛇毒为火毒。蛇伤性溃疡皆因火毒之邪炽盛,腐肉化脓而致。正如《灵枢.痈疽》篇方:"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对蛇伤性肢体溃疡的病机病理作了高度而全面的阐述。蛇伤性溃疡一旦发生,由于病情迁延,  相似文献   
88.
胜利河连续系统中蜉蝣优势种的生产量动态和营养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底栖动物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9 年3月至2010 年3月间对长江中游支流巴河流域的胜利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类的生产力进行为期1 周年的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主要蜉蝣优势种扁蜉、等蜉和红斑蜉的生活史为3代/年、3代/年和 2代/年。现存量呈现出1-3级河流增加,而4级又较3级有所下降的趋势。采用龄期频率法( instar-frequency method) 测算的平均周年生产量分别为扁蜉, 200.13 g/(m2.a) , P/B 为23.69; 等蜉, 82.06 g/(m2.a), P/B 为18.12;红斑蜉, 12.30 g/(m2.a), P/B 为8.78。三种蜉蝣的生产量动态在时间上与现存量动态较一致,但彼此各不相同。扁蜉的日均产量于2009年3月在二级河流中达到最大(363.56 mg/m2.d),等蜉于2010年3月在三级河流中到达最大(282.76 mg/m2.d),而红斑蜉于2009年3月在一级河流中到达最大(33.36 mg/m2.d)。生产量的营养基础分析结果表明,扁蜉前肠内含物中无形态碎屑、动物组织、植物纤维、丝状藻类、硅藻所占平均比例为74.37%,4.19%,17.11%,4.29%,0.04%,对生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77.15%,11.27%,6.57%,4.95% ,0.04%;等蜉前肠内含物中无形态碎屑、动物组织、植物纤维、真菌、丝状藻类和硅藻所占平均比例为65.64%,6.17%,23.04%,0.54%,4.53%,对生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 68.16%,16.61%,8.86%,1.03%,5.23%,0.09%,0.10%;红斑蜉前肠内含物中,无形态碎屑、动物组织、植物纤维、真菌、丝状藻类和硅藻所占平均比例为41.14%,5.96%,38.04%,1.34%,11.21%,2.31%,对生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46.67%,17.52%,15.98%,2.81%,14.13%,2.91%。这与我们在黑竹冲和叹气沟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这些溪流自身环境和地区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89.
标准化方法筛选参照点构建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0  
渠晓东  刘志刚  张远 《生态学报》2012,32(15):4661-4672
依据浑太河流域340个样点的栖息地和水质评价结果,采用标准化方法筛选参照点与受损点,构建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评估指数(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 Index of Biological Integrity,B-IBI),开展河流健康生物评价研究。标准化方法共筛选出参照点和6个受损点构建B-IBI指数。B-IBI指数包括8个大型底栖动物核心生物指标,涵盖了分类单元、相对丰度、耐污特征、优势类群和功能摄食类群的生物指标。利用构建的完整性指数开展浑太河河流健康评价结果显示,所有样点中"极好"与"好"占24.8%,"一般"占27.8%,"差"与"极差"的占47.4%,表明浑太河健康状况整体上偏差。B-IBI指数分值在参照、测试和受损点间的箱线图分布表明验证结果较为可靠;同时与2009年5月太子河全流域70个样点采用专家经验法构建的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一致性较高,健康等级完全一致的占58%,健康等级只相差一个等级的占40.6%。B-IBI与环境要素的回归分析显示,B-IBI指数与栖息地具有较高的直线线性回归关系(R2=0.25,P<0.01),与电导、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R2=0.23—0.34,P<0.01)均具有极显著的曲线相关关系。3个水质指标与B-IBI指数的回归方程的拐点分别约为1000μs/cm,5ml/L和1.0mg/L,当3个水质指标低于拐点值时,B-IBI指数表现为显著的下降趋势,当高于拐点值时,B-IBI指数的下降趋势明显减弱。表明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在从清洁水体下降为III类的过程中,对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的影响最为强烈。利用标准化方法筛选参照点构建的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及其核心参数具有较好的敏感性,能够指示随人为活动强度增加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下降,适用于浑太河流域开展河流健康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90.
利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传统保肝食品--河蚬汤中的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河蚬汤中含有17种常见(色氨酸在酸解时遭破坏)氨基酸,还有鸟氨酸和牛磺酸两种非蛋白质组成氨基酸,总含量为297.4 mg·g-1.其中鸟氨酸含量最高,占总氨基酸的12.4%,且87%的鸟氨酸以结合态形式存在.河蚬汤中游离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