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预测有机物对虹鳟半致死浓度的分子连接性指数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红英  王鑫  陶澍 《生态科学》2003,22(1):9-12
根据7类212种化合物对虹鳟半致死浓度实测数据研究了分子连接性指数与有机化合物半数致死浓度(log1/LC50)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在目前资料条件下,建立统一的分子连接性指数模型有一定困难,而按照不同类别建立的独立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这样的定量关系.模型的调整可决系数在0.62~0.92之间,平均残差为0.283个对数单位.残差超过0.5个对数单位的化合物占全部建模化合物的12%以下.在所研究的7类化合物中,有机磷预测模型的误差最大.  相似文献   
42.
本研究旨在对虹鳟体内分离菌进行分子鉴定分型及耐药性分析。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反应、16S rRNA基因比对进化分析及管家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等方法,确定分离菌的种属地位、分析种内分子变异特征;利用纸片扩散法与PCR方法,分析分离菌耐药表型与基因型之间关系;进行人工感染小鼠试验,评估分离菌致病力强弱。结果显示,分离菌(GZBJ2017)为革兰氏阴性杆菌;16S rRNA基因与弗氏柠檬酸杆菌16S r RNA基因同源性达95.4%,结合生理生化反应结果,确定分离菌为弗氏柠檬酸杆菌;分离菌7个管家基因均发生变异,多位点序列分型鉴定为新序列型,与标准菌株ST-132亲缘关系最近;分离菌对头孢曲松、多粘菌素B、环丙沙星、氧氟沙星4种药物敏感,对四环素、庆大霉素、泰乐菌素、复方新诺明、青霉素、卡那霉素6种药物耐药;分离菌携带Sul1、Sul2、Intl1等3种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相符;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小鼠具有一定的致病力。本研究对本次虹鳟发病的病因作出了准确诊断,为虹鳟弗氏柠檬酸杆菌感染的防治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3.
应用多种组织化学方法和透射电镜技术,对同一生长条件下8月龄、20月龄及30月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肝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月龄虹鳟肝被膜均为单层扁平上皮,厚度变化明显;肝细胞为单核,8月龄细胞排列不明显,20月龄及30月龄形成完整双层管式排列,胆管及其周围结缔组织随月龄发育尤为明显,血窦分支吻合成网状,窦壁内皮细胞扁平,胞质孔较多,窦腔内巨噬细胞具有典型胞质突,但并没有观察到Kupffer细胞;各月龄组肝星状细胞发育完善,胞突彼此相连;汇管区分为胆管孤管型、胆管动脉型、胆管静脉型、胆管动静脉型4种,8月龄以胆管孤管型为主,20月龄以胆管动脉型为主,30月龄以胆管动脉型、胆管动脉静脉型为主。因此,性成熟前虹鳟肝组织结构与其生理发育密切相关,胆管系统结构形式随月龄变化明显,肝细胞排列逐渐完善,Disse间隙胶原纤维及网状纤维含量逐渐增加,与被膜、中央静脉及汇管区结缔组织互相延伸,构成肝完整骨架,有利于调节肝细胞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44.
水温对虹鳟血液学指标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显微记数法和使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贝克曼CX-3电解质分析仪,检测水温14℃、19℃和23℃时虹鳟血液红细胞数量和血清有机成分与无机微量元素的含量或活性。结果表明:水温14—23℃范围内,虹鳟红细胞数量随水温上升急剧减少;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随水温上升而升高,谷草转氨酶活性随水温上升先升高后降低;血清中总蛋白、球蛋白含量随水温上升而增加,白蛋白、血糖和总胆固醇含量随水温上升先增加后减少,甘油三酯含量随水温上升而减少;血清中铜元素含量变化比率大,钾、磷、钙、镁、钠、氯、铁元素含量变化不显著。分析了虹鳟在温水环境中生化因子变化规律,为冷水性鱼类虹鳟温水驯化和基因工程技术提供可借鉴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45.
Fc受体(FcR)是一种表达在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 由多亚基构成, 通过与免疫球蛋白(Ig)的Fc段结合引起包括炎症因子释放和吞噬作用等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研究采用RACE技术首次克隆得到了虹鳟FcγR的α亚基基因(FcγRα)和γ亚基基因(FcRγ)的cDNA序列, 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FcγRα和FcRγ的序列进行了特征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其在不同组织和细胞亚群中以及在Poly (I鲶C)和LPS刺激后头肾中的表达。结果显示:FcγRα的cDNA全长1677 bp, 开放阅读框为954 bp, 编码317个氨基酸; FcγRα由信号肽和2个Ig样结构域构成, 但没有跨膜区和胞内区。FcRγ亚基存在2种形式, 分别命名为FcRγ1和FcRγ2(包含FcRγ2a和FcRγ2b两个剪接异构体), 它们均由信号肽、跨膜区和胞内的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TAM)构成。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析表明虹鳟FcγRα与斑点叉尾鮰FcRI相同率最高(30%), 虹鳟FcRγ1和FcRγ2a/2b与哺乳动物FcRγ相同率最高可达40%。组织表达显示FcγRα、FcRγ1和FcRγ2a/2b在头肾、脾脏和血液中表达较高; 细胞亚群表达显示FcγRα、FcRγ1和FcRγ2a/2b在髓样细胞群中表达最高; LPS和Poly (I鲶C)刺激后,FcγRα、FcRγ1和FcRγ2a/2b在头肾中的表达显著上调, 这表明FcγR在机体抗细菌和抗病毒免疫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6.
点状气单胸菌引起虹鳟感染症及其病原学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殷战  马涛 《水生生物学报》1992,16(3):230-236
  相似文献   
47.
为研究网箱养殖密度对虹鳟甲状腺激素及血脂指标的影响, 测定了血液中游离甲状腺激素T3(FT3)、游离甲状腺激素T4(FT4)、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 检测了高密度胁迫对肝脏和肠中 IGF-Ⅰ和肝脏、肾脏中TR-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 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FT3和FT4的含量逐渐降低, 并且在11月份之前含量与养殖时间成正相关性; 血清中TG含量随着密度的升高而降低, TC随着密度升高而升高, 并且与温度存在负相关性, 在11月份时密度处理组3(GR3)中的TG含量显著低于密度处理组1(GR1), 翌年1月份时3个密度处理组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 而IGF-Ⅰ和TR-也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表达量逐渐降低。结果说明高密度网箱养殖作为一种环境胁迫因子使得血清中FT3和FT4含量降低, 从而影响虹鳟鱼的生长发育, 这一现象与特定生长率(SGR)的变化趋势一致。甲状腺激素含量的降低使得TR-表达量降低, 实验中IGF-Ⅰ的表达与甲状腺激素含量也存在相关性, 甲状腺激素是否调控IGF-Ⅰ的表达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8.
为探究不同规格气泡对下潜养殖虹鳟生长、行为、能量收支、抗氧化能力和体形态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不同处理组:对照组(不增加网罩和补气设备)、无气泡组(水中增加网罩隔离)和3种气泡组(水中增加网罩隔离,并在网罩下方添加3种规格的气石,气泡直径分别为1.02、0.33和0.11 cm)。经过28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大、中气泡组虹鳟的末体重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小、无气泡组,鱼鳔体积和鱼鳔产生的浮力均显著大于小、无气泡组,这表明大、中气泡有效地补充了虹鳟鱼鳔内的气体,恢复了其生长性能。气泡组虹鳟的SOD和CAT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且MDA和LPO显著降低,表明下潜胁迫对其机体抗氧化系统造成一定的损伤;但大、中气泡组虹鳟抗氧化指标的IBRv2较小、无气泡组更接近对照组,表明其在一定程度能缓解下潜养殖的负面效应。气泡组虹鳟身体的“流线型”高于对照组,且鳍和尾部的相对面积增大,这可能是虹鳟应对浮力缺失的改善措施。综上,由于较大气泡更容易被虹鳟吞食,且更易于在食道中聚集,经鳔管压缩进入鱼鳔,因此,大、中气泡具有更强的补气效果来缓解下潜养殖鲑鱼负浮力的胁迫。  相似文献   
49.
本文首次报道17α,20β-二羟黄体酮对虹鳟免疫功能的影响。在对生殖季节虹鳟血浆17α,20β-二羟黄体酮、免疫球蛋白M和总蛋白水平的调查时发现,雌雄虹鳟血浆17α,20β-二羟黄体酮的水平与免疫球蛋白M的水平负相关,即在雌性相关系数r>-0.797,P>0.01;而在雄性r>-0.477,P>0.05。这提示17α,20β-二羟黄体酮可能抑制免疫球蛋白M的合成或分泌。产卵或排精后的血浆总蛋白量低  相似文献   
50.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虹鳟生长激素cDNA进行改造。将改造后的基因克隆到含酵母PGK启动子的大肠杆菌酵母穿梭质粒pMA91,转化酿酒酵母Y33,构建表达鱼生长激素的酵母工程菌Y33(pMArGH16),并在酵母中获得表达,表达量约占细胞可溶性蛋白总量的3%。表达产物作为饲料添加剂投喂罗非鱼,具有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