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植物-植食性昆虫-寄生蜂三级营养系统中,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是当前害虫生物防治、化学生态学和昆虫行为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概述了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的特性及其对寄生蜂的招引作用,可望为害虫生物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植物医生》创刊于1985年,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南大学主办的全国公开发行的植物医学研究与应用领域的综合性期刊。2019年起,本刊进行全新改版,以学术性为主,兼顾关键的创新应用技术。主要刊载植物生命运动与生长发育、植物健康保障与提高、植物病虫鼠害预防及医治等方面的论文。设置专题综述、植物病害与病理、植物虫害与生态、植物药剂与药理、植物草害与防除、植物保健与免疫、植物健康综合管理等栏目。  相似文献   
83.
《昆虫知识》2011,(3):552-552
<正>"昆虫科学新理论与新方法暑期高级培训班"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海外华人昆虫学者联合会(OCEA)共同发起举办。邀请多位来自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就昆虫科学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84.
张晓  李秀玲  李新岗  杨立军  陈辉 《生态学报》2013,33(24):7651-7660
以松果梢斑螟(Dioryctria pryeri)-油松(Pinus tabuleaformis)(2年生球果和新梢)为研究对象,探讨梢斑螟幼虫对油松球果小卷蛾(Gravitarmata margarotana)先期虫害诱导寄主防御的抑制作用,以及虫害诱导的负防御机制。结果表明,双萜松脂酸作为油松球果和新梢的主要组成和诱导性防御物质,梢斑螟虫害后球果双萜松脂酸极显著增加,10 d后降低到正常水平;而新梢虫害后,松脂酸显著增加,后随新梢基础含量而增加,10 d后虫害新梢松脂酸显著高于球果。梢斑螟幼虫以小卷蛾虫害球果、健康球果和新梢等部位为食料,均为梢斑螟5龄幼虫下唇腺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GOX)活性最高,极显著高于4龄和3龄幼虫;且同一龄期,小卷蛾虫害球果中的梢斑螟幼虫GOX活性最高,显著高于新梢和健康球果中幼虫酶活性。研究发现,虫害后萜类防御物质随幼虫GOX活性升高呈下降趋势。梢斑螟幼虫RNA和P含量比较发现,取食小卷蛾虫害球果、健康球果和新梢3种食料,均为梢斑螟3龄幼虫最高,5龄幼虫最小,差异极显著;但同一龄期,3种食料发育的幼虫,其RNA和P含量间无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说明,小卷蛾幼虫的先期危害,诱导了寄主防御,但后来的梢斑螟幼虫通过下唇腺GOX抑制了寄主的诱导防御,使其生长率与健康球果和新梢中的幼虫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5.
This work aim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nutrient contents in the leaves of corn on the incidence of Spodopterafrugiperda (Smith) (Lepidoptera: Noctuidae) and Dalbulus maidis (Delong & Wolcott) (Homoptera: Cicadellidae). The treatments were represented by unfertilized corn plants and corn plants fertilized with 250 kg of the formulation 4-14-8 (N- P-K) + 100 kg of ammonium sulfate (AS)/ha and 500 kg of the formulation 4-14-8 (N-P-K) +200 kg of AS/ha, arranged in randomized blocks with four replicates. Attacks by S. frugiperda and D. maidis were higher as the nitrogen, sulfur, calcium and copper content in the leaves of corn increased. The effects of calcium and copper found in this study were not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lower susceptibility associated with higher levels of these nutrients mentioned in the literature. We believe that there was a cumulative effect of the nutrients altogether, building up a nutritiously better vegetable which in turn had less reserve for defense, or that the content of both nutrients in the leaves were not high enough to induce such effects.  相似文献   
86.
《植物生态学报》2019,43(11):959
为寻求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监测云南松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危害的可行性, 该研究以不同受害程度的云南松(Pinus yunnanesis)针叶为研究对象, 利用红外热成像仪观测受云南松切梢小蠹危害的云南松针叶温度的日变化规律, 并通过不同受害程度针叶的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水量以及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等生理生化因子来分析解释针叶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 (1)云南松针叶内叶绿素和水分含量随受害时间增加逐渐降低, 叶绿素含量下降速率比含水量下降速率快; (2)叶片的PnGsTr随受害程度增加而降低, 针叶温度与大气温度的温差(ΔTl-a)则随受害程度增加而变大; (3)不同程度受害针叶温度与健康针叶的温差(ΔT)在14:00-15:00之间达到最大, 轻度、中度和重度受害针叶ΔT分别可达0.6、0.7、2.5 ℃; (4)不同程度受害针叶的Gs、叶片含水量与ΔT呈较强的负相关关系。针叶受害后叶片内部水分失衡引起叶温变化, 利用红外热辐射对于温度变化的敏感性, 可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精确探测针叶温度的变化, 从而检测到云南松遭受云南松切梢小蠹危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87.
刘慧  许再福  黄寿山 《生态学报》2007,27(12):5421-542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通过测定葫芦素B含量的变化,探讨黄足黄守瓜与南瓜之间在时间上的化学诱导关系。虫害和机械损伤均能引起南瓜子叶中的葫芦素B含量围绕着对照水平上、下波动的变化。但是,这两种因素所引起的葫芦素B含量变化的规律有较大的不同。黄足黄守瓜的为害相对于机械损伤诱导葫芦素B合成的差异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首先,反应速度比较快。如叶部处理中,虫害株在虫害后1h葫芦素B含量已有了显著升高,而机械损伤株葫芦素B含量此时不仅没有升高,反而有下降趋势,在1.5h才有所升高。其次,反应程度比较大,即虫害株葫芦素B的最大诱导量显著大于机械损伤株的。最后,诱导反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即是说虫害株结束诱导反应的时间要明显长于机械损伤株的。另外,即使被处理的是南瓜茎部,其子叶中葫芦素B含量也发生了变化,而且变化趋势与叶部被处理的具有相似性,证明虫害和机械损伤都能系统诱导被害南瓜合成葫芦素B。此外,实验结果还显示虫害株未被害叶葫芦素B的含量比被害叶的高。  相似文献   
88.
《昆虫知识》2007,44(3):I0001-I0002
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91年,1995年10月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15年不懈的努力与发展,实验室现已成为我国农业害虫害鼠成灾机理及其综合治理研究的中心,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和重要的战略咨询机构。在国内乃至国际害虫害鼠成灾机理综合治理研究方面都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9.
《昆虫知识》2007,44(5):745-745
由于受天气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近期四川部分水稻产区中,有19个县(区、市)稻飞虱大发生,发生面积超过50%。2006年四川的伏旱就没有给喜欢高湿的稻飞虱提供繁殖、暴发的温床。但由于四川在2007年7月相继出现4次区域性中雨以上天气过程,其落区都比较广,这样多雨不热的天气和水稻品种抗虫能力不足,为稻飞虱二次迁飞、繁殖并暴发创造了良好的天气条件。这次稻飞虱的暴发是自1991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相似文献   
90.
棉铃虫大暴发主导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慕立义 《昆虫知识》1994,31(6):332-335
1992年我国黄河流域棉区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Hubner出现空前的大暴发,波及到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等棉区,在暴发严重区,它已成为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甚至果树和蔬菜等多种作物的主要害虫,这又为棉田提供了更多的虫源,致使1993年继续暴发。据山东省有关部门统计,1992年由于干旱和棉铃虫灾害,较1991年棉花减产1346万担,减产率为49.9拓,减少产值42亿多元,若加上棉花副产品,共减少产值达50多亿元。由于棉铃虫难以防治,1993年山东省植棉面积由常年2200万亩降至约为1100万亩。棉花生产直接关系到纺织工业、外经外贸、化学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