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雪山的颜色     
在旅游者看来,雪山是最美的自然景致之一。而对亚丁的藏族来说,雪山洁白的颜色还有着更丰富的意义。他们文化的根基,以及他们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管理,都与对雪山和高山的信仰密切联系在一起,是  相似文献   
52.
用PCR-RFLP方法研究藏族HLA-DQA1和-DQB1基因多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目前HLA研究领域中成熟的,有效的PCR-RFLP基因分型技术,从DNA水平对藏族健康群体进行了HLA-DQA1(49人)和-DQB1(49人)基因分型,这在国内外属首次。所采用的PCR-RFLP基因分型技术是在HLA-DQA1和-DQB1各等位基因全部序列已知的情况下,对其第2个外显子碱基序列扩增进而进行RFLP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得到的RFLP的所有片段都是已知序列,因而精确度很高,同时为发现新的等位基因提供了成熟而有效的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藏族DQA1的8个等位基因,DQA1*0301的基因频率最高(36.74%)。DQA1*0601(4.08%)、*0103(4.08%)和*0401(5.10%)最低。在DQB1的16个等位基因中,OQB1*0302(16.33%)、*0303(15.31%)和*0602(15.31%)为最常见,没有观察到*0504。统计分析表明,在DQA1各等位基因分布上,藏族与新疆汉族、北方汉族、上海汉族十分相近;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也没有明显差异。在OQB1各等位基因的分布上,藏族与汉族、维族、哈族之间略有差异,而汉族、维族、哈族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53.
作者用超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技术,调查了204名西茂地区无血缘关系藏族个体血清α1-抗胰蛋白酶(Pi)的表型,除检出6种常见PiM亚型外,还检出了4种变异型。其中,1种是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的新的Pi变异型,1种是缺陷型,其血清Pi相对含量为69.51%。推算出Pi等位基因频率为:PiM1=0.7624,PIM2=0.1634,PiM3=0.0668和PiV=0.0074。 The distribution of subtypes and gene frequencies ofα1-antitrypsin were studied in 204 unrelated healthy blood donors in Tibetan population in Tibet using ULPAGIF.Besides six common PiM subtypes,four kinds of Pi variants were detected.They were as follows:PiM1/L,R,M1-and a new variant.The relative concentration of M1-was 69.51%.The gene frequencies of Pi alleles were PiM1=0.7624,PiM2=0.1634,PiM3= 0.0668,PiV=0.0074.  相似文献   
54.
目的了解青海高原地区藏族妇女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对本院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妇科门诊就诊的7 325例患者阴道分泌物五联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 325例阴道分泌物样本中过氧化氢阳性占82.8%,唾液酸苷酶阳性占53.5%,白细胞酯酶阳性占74.6%,β-葡萄糖醛酸苷酶阳性占75.9%,凝固酶阳性占70.5%。阴道分泌物样本中乳杆菌少或无占82.8%,其检出病原菌5 771例,阳性检出率为78.8%。各种阴道炎的构成比中需氧菌性阴道炎(AV)占25.4%,细菌性阴道炎(BV)占17.8%,念珠菌性阴道炎(VVC)占11.5%,滴虫性阴道炎(TV)占9.3%,混合性感染占36.0%。结论青海高原地区藏族妇女阴道病比较常见的是AV、BV、VVC,TV也多发,广大妇女应该给予重视,定期进行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疾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性传播疾病感染扩散。  相似文献   
55.
羊玲 《四川动物》2007,26(4):876-877
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保护和社区共管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工作职责,也是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雪宝顶保护区周边社区主要的少数民族——藏族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民族风俗、宗教信仰等民族文化中,选择其中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关系的狩猎、采集、放牧、采矿、转山(朝圣)、用火等活动,探讨了保护区周边藏族文化与自然保护的相互关系,以期为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建设和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6.
通过青藏高原和安第斯山高原地区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和胸围的比对,探讨高原地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找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高原地区差异,进一步改善高原地区居民的健康状态,促进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为高原医学和高原人类学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以青藏高原和安第斯山高原地区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选择在西藏出生长大、经体检证明身体健康6-21岁藏族男女(父母3代藏族)共2813例有效样本(男,1417例;女,1396例),在知情同意情况下直接测量了身高、体重和胸围。印度、秘鲁、玻利维亚、智利等国家和地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资料从文献中获取。去除不完整的无法比较及年代过于久远的材料,排除小样本及数据不全和不符合要求的样本,严格控制质量。所有测量数据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1)青藏高原儿童青少年男女身高高于安第斯山男女。2)青藏高原儿童青少年的体重与安第斯山儿童青少年相近。3)青藏高原儿童青少年的胸围明显小于安第斯山儿童青少年。高原地区与非高原地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相比有相似性又有特殊性(如发育水平低,胸径较大,生长发育指标普遍低于WHO(2007)和本国国内水平)。西藏藏族儿童青少年比安第斯山的发育好,两者具有不同的体质特征,这可能与生态环境、高原缺氧、遗传因素和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7.
西藏藏族人群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重PCR五色荧光(6FAM、VIC、NED、PET、LIZ)自动化检测技术检测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D8S1179、D21S11、D7S820、CSF1PO、D3S1358、TH01、D13S317、D16S539、D2S1338、D19S433、VWA、TPOX、D18S51、D5S818及FGA共15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 获得15个STR基因座的群体遗传学数据。结果显示:15个STR基因座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15个STR基因座的个体鉴别力 (Discrimination power, DP)在0.7555~0.9602之间, 杂合度 (Heterozygosity, H)在0.5651~0.8530之间, 多态性信息含量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在0.5528~0.8456之间, 非父排除率(Probability of paternity exclusion, EPP)在0.3811~0.8549之间, 累积个体鉴别力为0.999999999, 累积非父排除率为0.999999998。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适合作为西藏藏族人群的遗传标记, 用于人类学、疾病连锁分析、法医学亲子鉴定和个体识别等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58.
采用资料分析和指数分析两种方法对舟曲县3个藏汉村寨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差异分析,从生态观的角度分析了导致这种差异性的原因,说明舟曲县3个村寨村民不同的生态观是决定其生态环境质量差异的关键因素。分析了舟曲藏文化的生态环境观与当地生态环境之间良性循环、相互影响的作用机理,并挖掘了这种生态观背后特定的文化内涵,总结了舟曲藏族生态文化主要包括苯教生态文化和藏传佛教生态文化。从地理学角度进行了思考,阐述了舟曲藏族生态文化与当地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生态危机,应当将藏族传统生态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树立合理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59.
60.
用PCR—RFLP方法研究藏族HLA0—DQA1和—DQB1基因多态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霞  张咸宁 《遗传学报》1998,25(5):398-402
应用目前HLA研究领域中成熟的、有效的PCR-RFLP基因分型技术,从DNA水平对藏族健康群体进行了HLA-DQA1(49人)和-DQB1(49人)基因分型,这在国内外属首次。所采用的PCR-RFLP基因分型技术是在HLA-DQA1和-DQB1各等位基因全部序列已知的情况下,对其第2个外显子碱基序列扩增进而进行RFLP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得到的RFLP的所有片段都是已知序列,因而精确度很高,同时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