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捺印1183名藏族青少年的掌指纹, 分析掌指纹参数,然后与其他56个群体的掌指纹参数进行聚类分析, 进而从肤纹学角度探讨藏族的起源。发现藏族指纹以斗型纹为主(52.89%), 其次为箕型纹(42.95%), 弓形纹出现频率最低(4.16%); 总指嵴线计数为139.01(其中男性为144.75, 女性为133.87); atd角在男性为42.95°, 女性为43.28°。掌指纹参数聚类分析显示: 藏族与汉族和氐羌氏族的后裔(门巴族、普米族、羌族等)等我国北方人群聚在一起。因而从肤纹学角度推断藏族与汉族和氐羌氏族的亲缘关系较近, 而与印度人和孟加拉人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2.
13.
西藏藏族青少年体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藏族青少年体型发育特征及其规律, 本文应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2530名藏族青少年体型进行评价。结果发现, 藏族青少年的平均体型男性为偏中胚层的外胚层型(2.40—3.29—3.72),女性为中间型(3.65—2.87—3.32); 男性的体型以外胚层系体型为主(58.52%), 女性体型以内胚层系(32.62%)和外胚层系为主(35.40%); 随着年龄的增长, 藏族青少年的体型发展有一定的规律, 男性由中胚层-外胚层均衡型经偏中胚层的外胚层型又发展回中胚层-外胚层均衡型, 女性由中胚层-外胚层均衡型经历均衡的外胚层型发展为均衡的内胚层型。因此, 本文认为,藏族男性青少年身体的线性程度高、外形上比较瘦削、肌肉较发达; 藏族女性青少年较男性身体的脂肪含量多、线性程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4.
三岩藏族体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岩是西藏自治区贡觉县与四川省白玉县交界的金沙江峡谷区, 本文对三岩藏族活体的测量数据做了统计分析, 认为三岩藏族的体质特征为高身材、中头型、中鼻; 属于蒙古人种北亚类型, 他们的体质特征不仅与中国南方、北方的其他民族有明显的差别, 而且跟藏族的其他支系也有很大的差别。三岩藏族具有独特的体质特征。  相似文献   
15.
利用基因扫描技术调查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藏族人群D8S1179、D21S11、D7S820、CSF1PO、D3S1358、TH01、D13S317、D16S539、D2S1338、D19S433、VWA、TPOX、D18S51、D5S818及FGA共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座多态性分布,获得15个基因座的群体遗传学数据。结果显示:15个STR位点在那曲地区藏族人群中具有遗传多态性,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DP在0.758 8—0.960 4之间,H在0.476 2—0.862 0之间,PIC在0.446 4—0.861 5之间,EPP在0.385 0—0.856 0之间,累积个体鉴别力为0.999 999 999,累积非父排除率为0.999 999 998。15个STR位点适合作为那曲地区藏族人群的遗传标记用于人类学、疾病连锁分析、法医学亲子鉴定和个体识别等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型肥胖对平原就读藏汉族大学生心肺功能影响的差异研究。方法:选取在校男性大学生96人,依照BMI和WC分类标准,分为藏族腹型肥胖组(TA)、藏族对照组(TC)、汉族腹型肥胖组(HA)、汉族对照组(HC)各24名。使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检测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结构和AV、PV、MVE、MVA、TVE、TVA等心功能指标。检测VC、FVC、FEV1、PEF、MMF、MVV等肺功能指标。检测身体形态学,血液和脂肪肝状况等基础指标。结果:腹型肥胖对血压的影响:与TC组相比,TA组SBP显著增加(P<0.01);与HC组相比,HA组SBP和DBP均显著增加(P<0.01,P<0.05)。腹型肥胖对心功能的负性影响:与TC组相比,TA组AV和PV显著减慢(P均<0.01);与HC组相比,HA组IVSA显著增大(P<0.05)。腹型肥胖对肺功能的负性影响:与TC组相比,TA组MMF和肺活量/体重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HC组相比,HA组FEV1、FEV1%、PEF、MMF、MVV、MVV%和肺活量/体重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  相似文献   
17.
说起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或许还有点陌生,但它另外有个鼎鼎大名叫热贡,就是在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无数次崭露头角的艺术之乡。热贡是藏语地名,意为金色谷地,而每年农历六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藏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糖脂代谢指标和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以2017年2月-2018年2月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200例藏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值分为正常FMD组(FMD≥6%)48例与异常FMD组(FMD6%)152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糖脂代谢指标以及血压变异性指标水平,并分析藏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FMD与糖脂代谢和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异常FMD组年龄、空腹血糖水平高于正常FMD组(P0.05),而两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FMD组日间收缩压、日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24h收缩压、24h舒张压水平均高于正常FMD组(P0.05)。经Preason相关性分析可得:藏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FMD值与空腹血糖、日间收缩压、日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24h收缩压、24h舒张压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藏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越严重,其空腹血糖、血压就越高,临床工作中可通过联合检查上述指标水平,有助于评估藏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青海省天峻县的藏族牧民健康志愿者肠道菌群进行研究,探讨青海藏民肠道菌群结构及性别对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方法以28例藏族牧民志愿者的粪便样品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基于16SrDNA V3+V4可变区的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肠道菌群组成及核心菌群;通过db-RDA和菌群多样性分析,探索性别因素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是青海藏族志愿者的优势菌群。在属水平上,优势菌属是普氏菌属、Lachnospiracea_incertae_sedis、Faecalibacterium和拟杆菌属;特有优势菌属是Lachnospiracea_incertae_sedis。db-RDA结果显示性别因素对肠道微生物群结构有一定分离趋势,多样性结果进一步证实性别差异显著影响菌群结构。男性和女性存在12种差异菌群,包括普氏菌属、Acidaminobacter属等。结论性别差异对青海藏民肠道菌群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顾明亮  汪业军  史磊  张永彪  褚嘉祜 《遗传》2009,31(2):147-152
线粒体基因组(Mitochondrial DNA, mtDNA)具有区别于核基因组的诸多特性(例如缺乏重组等), 在人类进化历史的研究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文章通过对3个不同地域藏族群体线粒体基因组的ATP6、ATP8和Cyt b 基因约2 kb区域的测序研究发现: 随着海拔的增加, 3个基因的全序列、ATP6和ATP8基因逐渐偏离中性模式, 但未呈现显著性差异; 随着海拔的降低, Cyt b 基因受到纯化选择的作用逐渐增大; ATP6基因可能存在适应性选择, 并且随着海拔的增高呈现出适应性选择增强的趋势; 选择的主要因素应该是该群体所处的特殊的地理环境, 即不同的地理环境具有直接的选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