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6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35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6 毫秒
991.
猫外侧膝状体年龄相关性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青年猫与老年猫外侧膝状体(lateral geniculate nucleus,LGN)神经元及γ-氨基丁酸(gama-aminobutyric acid,GABA)能神经元的年龄相关性变化,探讨老年个体视觉功能衰退的相关神经机理。方法Nissl染色示猫外侧膝状体分层结构(A、A1、C3层)及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法示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光镜下观察、拍照,Nissl染色切片测量外侧膝状体各层厚度、神经元胞体直径并计数神经元数量;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测量外侧膝状体各层中GABA阳性神经元胞体直径并计数GABA阳性神经元数量。结果青年猫及老年猫外侧膝状体各层厚度、神经元数量及胞体直径无明显改变(P>0.05);与青年猫相比,老年猫外侧膝状体各层中GABA阳性神经元数量及胞体直径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下降(P<0.01),且GABA免疫阳性反应减弱。结论在动物个体衰老进程中,外侧膝状体总体神经元保持相对稳定可能对老年个体维持视觉功能具有一定意义;老年个体外侧膝状体GABA能神经元对视觉信息传递及整合过程的抑制性调节功能削弱,可能是外侧膝状体水平上导致老年个体视觉功能衰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2.
张开梅  石雷  李东 《植物研究》2006,26(1):70-73
采用混合土培养普通针毛蕨(Macrothelypteris torresiana (Gaud.) Ching)孢子,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褐色,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极面观椭圆形,单裂缝。播种3 d左右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配子体发育为槲蕨型。播种7 d左右发育为片状体,丝状体与片状体两阶段的界限不明显。原叶体边缘及背腹面均可产生毛状体。播种21 d左右发育形成幼原叶体,成熟原叶体呈心脏形。播种35 d左右开始有性器官出现,精子器近圆球形,由3个细胞组成,成熟颈卵器颈部由4列细胞组成,4~5层细胞高。原叶体受精后1个月内即可观察到从原叶体上生成的幼胚。  相似文献   
993.
报道了中国云南产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鳞毛蕨属Dryopteris Adanson 13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其中4个种:多雄拉鳞毛蕨D.alpestris(2n=82)、哈巴鳞毛蕨D.habaensis(2n=82)、脉纹鳞毛蕨D.lachoongensis(2n=82)和永自鳞毛蕨D.yungtzeensis(2n=82)的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无融合三倍体的川西鳞毛蕨Dryopteris rosthornii、无融合四倍体的大羽鳞毛蕨D.wallichiana以及无融合二倍体的栗柄鳞毛蕨D.yoroii为3个新发现的细胞类型。细胞学研究结果支持高山鳞毛蕨组sect.CaespitosaeS.G Lu应该为鳞毛蕨属内一个独立的组;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的鳞毛蕨属植物中存在着大量的无融合二倍体细胞类型。对蕨类植物中同一植株产生不同倍性孢子的现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4.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孢子的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成熟的孢子棕黄色,不透明,极面观圆球形,赤道面观豆形,单裂缝,表面光滑。孢子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播种后15 d左右萌发,形成5-12个细胞长的丝状体。原叶体发育为三叉蕨型。30 d左右发育为片状体,45 d左右形成幼原叶体,幼原叶体不对称,成熟原叶体心脏形对称。原叶体边缘及背腹面都具毛状体,毛状体由单细胞构成。60 d左右精子器开始出现,精子器近圆球形,由3个细胞构成。70 d左右颈卵器出现,成熟颈卵器颈部由4列细胞构成,3-5层细胞高。原叶体受精后1个月内可看到幼胚生成。  相似文献   
995.
消化道细胞表达Cre重组酶转基因小鼠的功能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白蛋白启动子介导的Cre重组酶转基因小鼠Alb-Cre-2中Cre重组酶的组织分布及其在体内介导基因重组的作用。方法:将Alb-Cre小鼠与Smad4条件基因打靶小鼠交配,利用PCR对Cre重组酶介导重组的组织特异性进行检测;然后,将Alb-Cre-2转基因小鼠与ROSA26报告小鼠交配,利用LacZ染色对双转基因阳性子代小鼠进行检测。结果:PCR结果显示心、肺、胰、脑及消化道中Cre重组酶介导的Smad4基因发生重组;LacZ染色进一步表明Cre重组酶在肝细胞、胃壁细胞、空肠潘氏细胞、回肠杯状细胞、大肠杯状细胞、大肠柱状细胞及空泡细胞中特异性表达,并介导ROSA位点LoxP序列间的重组。结论:Alb-Cre-2转基因小鼠在消化道中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只在胃壁细胞、空肠潘氏细胞、回肠杯状细胞、大肠杯状细胞,大肠柱状细胞及空泡细胞等细胞类型中特异性表达,并能在体内成功地介导这些消化道上皮细胞基因组上LoxP位点间的重组,是一种研制在消化道特定细胞中特异性基因剔除小鼠的良好工具小鼠。  相似文献   
996.
研究离体培养条件下多胺 (PUT,SPD,SPM) 及多胺生物合成抑制剂 (MGBG) 对丛枝菌根真菌 (Glomus mosseae, Gigaspora margarita) 孢子萌发特性及菌丝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多胺类物质在50 ~200g/ml浓度范围内,对丛枝菌根真菌生长发育具显著促进作用,而500礸/ml浓度处理对丛枝菌根真菌生长发育表现强烈的抑制效应。MGBG (50 ~500g/ml) 对丛枝菌根真菌生长发育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可被外源多胺部分解除,但随浓度升高外源多胺的恢复作用降低,500礸/ml时无效。多胺对丛枝菌根真菌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因多胺类型及真菌菌种的变化而有不同的最适浓度范围。作者认为丛枝菌根真菌体内内源多胺的含量也许是其生长发育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997.
对湖北鳞毛蕨后植物的地理分布和区系特点进行了研究。鳞毛蕨后植物广布于世界各地,该后的分布和多样性中心位于中国西南部和东喜马拉雅山区;另一中心则位于日本,中国东南部和南部。鳞毛蕨后是一个自然的北温带分布属。中国有鳞毛蕨后植物134种(包括7变种),西南地区(云南、四川、贵州等)是国产鳞毛蕨属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区系分析表明:湖北鳞毛蕨后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有36种,主要分布于鄂西北和鄂西南山区,是构成湖北森林植物区系林下草本植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地理成分比较复杂,种的分析显示出以中国一日本分布和中国持有分布为主的特点;与相邻省鳞毛蕨属植物区系的关系比较密切;区系过渡性明显。  相似文献   
998.
阔鳞鳞毛蕨[Dryopteris championi(Benth.)C.CHr.]的叶片组织经硫酸铵沉淀、活性炭柱及DEAE-SepharoseFF离子交换柱等步骤纯化得到鳞毛蕨凝集素(Dryopteris championi lectin)。纯化的鳞毛蕨凝集素(DCL)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显示1条蛋白质着色带。其中性糖含量高,氨基酸组成中队(苯丙氨酸)含量最高,His(组氨酸)含量最低。对不同动物红细胞及人的不同血型红细胞的凝集有专一性。其凝血活性能被果糖、半乳糖和N-乙酰半乳糖胺所抑制,对温度变化较不敏感,Mn^2 和Mg2 在一定浓度范围能激活其为EDTA-Na2所抑制的活性。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建立更加简便实用的类风湿关节炎模型,为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材料;观察盘状结构域受体2(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2,DDR2)在类风湿模型动物早期的表达,为探讨DDR2与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损伤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 放射影像学、酶联免疫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从病理学、影像学、血清学及临床特征观察模型的改良情况,符合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特征的个体达到85%以上,且建模时间明显缩短;免疫组化显示,DDR2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定位于关节囊滑膜细胞和滑膜下层细胞的胞膜和胞浆。结论 经改良的佐剂型类风湿关节炎模型优于常规的动物模型;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囊滑膜和滑膜下层细胞可特异性表达DDR2。  相似文献   
1000.
新种江西青霉Pencillium jangxiense sp.nov.分离自江西省的江西虫草Cordyceps jiangxiensis,它类似于无色青霉Penicillium incoloratum和贵州青霉P.guizhouanum,但前者的帚状枝不分枝,显著单轮生,生长很慢,分生孢子结构发育很慢,分生孢子也很小,这些特征易于与近似种相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