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41.
王世骐 《化石》2011,(3):2-6
最近,在中国临夏盆地大浪沟地点的早中新世地层中,出土了一件长着一对长牙的大家伙。大家不禁为这个发现欢欣鼓舞,因为即使没有经验的人也能看得出来,这是一件象类的头骨化石,而且保存得相当完整。  相似文献   
42.
松柏类植物是侏罗纪最为繁盛的裸子植物类群之一。通过室内实验和镜下鉴定,对甘肃窑街盆地中侏罗世Pityostrobus sp.的原位花粉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现生松科花粉的形态特征,分析对比了其原位花粉与地层中的分散花粉的关系,经对比分析,初步认为Piceites arxanensis是化石Pityostrobus sp.的花粉,而后者是前者的母体植物。化石Pityostrobus sp.的原位花粉特征的研究,对古松柏类化石植物的鉴定和分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可为进一步研究古松柏类植物在中生代侏罗纪的地理分布和生态特征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43.
报道了在甘肃省东乡县龙担地点发现的中国长鼻三趾马Hipparion(Proboscidipparion)sinense头骨化石.此前在早更新世龙担动物群中记述过的长鼻三趾马材料仅有一枚第三掌骨,头骨化石的发现不仅使该动物群的三趾马种级分类得到证实,同时扩大了对这个种头骨和牙齿特征的认识.由于最初建种的正型标本为老年个体,此后也未发现过中国长鼻三趾马的完好头骨化石,因此龙担的新材料将为该种的特征补充更多重要的信息,尤其是鼻切迹的构成.其鼻骨下部呈一细窄条状向前强烈延伸,组成鼻颌切迹下缘的后部,其前端尖,到达P2/P3界线水平,与前颌骨鼻突的末梢间有30 mm的距离.这些特征的识别对判断长鼻三趾马的系统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
粤北塘村盆地文明司组的介形类化石计有8属20种,本文描述其中5属13种,称Cypridea epimeco-Mon-golocypris subin fidelis组合,它以早白垩世极度繁盛的Cypridea占绝对优势及全为小个体的Mongolocypris为代表,这个介形类组合可与湖南汝城文明司组的介形类进行对比,时代属早白垩世晚期Aptian期。  相似文献   
45.
描述了在内蒙古二连盆地新采集的保存较完好的冠齿兽类化石。基于牙齿特征的比较认为:Eudinoceras kholobolchiensis Osborn&Granger,1931、E.obailiensis Gabunia,1961、Metacoryphodon luminis Chow&Qi,1982和M.?minorQi,1987的个体大小、上前臼齿前尖V形脊角度、原尖前后棱发育程度、上下臼齿脊形化程度和尖脊形状及位置等特征与E.mongoliensisOsborn,1924一致,应视为后者的次主观异名;M.xintaiensisChow&Qi,1982应归入Eudinoceras属,变更为E.xintaiensis;Metacoryphodon为无效命名,应予废除。厘定后的Eudinoceras属共含有6个有效种:E.zhichengensis Lei etal., 1987、E.youngiXu,1980、E.xintaiensis Chow&Qi,1982、E.mongoliensis Osborn,1924、E.crassum Tong&Tang,1977和E.sishuiensis Wang,1994。修订了Eudinoceras属和E.mongoliensis种的齿列特征。将二连盆地冠齿兽类化石的产出层位对应至该盆地重新厘定的地层框架中,E.mongoliensis集中在阿山头组,能确定的最早出现层位为阿山头组底部的AS-1层,最晚出现层位为阿山头组上部的AS-5层,其时代为早始新世中期,约为53~49Ma。  相似文献   
46.
甘肃临夏盆地晚中新世大唇犀化石的年龄结构与生活环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甘肃临夏盆地的晚中新世红粘土堆积中含有大量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其中犀科化石,特别是大唇犀最为丰富。通过对临夏盆地晚中新世具有代表性的大唇犀化石的年龄结构的分析,初步了解到化石群各年龄段个体的百分比和种群动态。大唇犀化石中成年个体的数量占优势,明显多于老年个体,与正常生活群中的年龄结构吻合,由此可初步断定是突发性事件引起了犀牛种群的灾害性死亡。再进一步对化石的风化、磨蚀、聚集状态及所受的水动力特征等进行分析,发现骨骼受到了弱水流的短距离搬运,说明化石埋藏地离动物死亡地不远。以上分析结果与沉积学特征相结合,说明临夏盆地晚中新世三趾马动物群的集群死亡可能与严重的干旱化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47.
甘肃临夏盆地的渐新世巨犀化石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描述了 2种巨犀化石 :霍尔果斯准噶尔巨犀 (Dzungariotheriumorgosense)和牙沟副巨犀(新种 ) (Paraceratheriumyagouensesp .nov.)。新种的主要特征是 :个体小 ;上颊齿齿冠高 ,有薄层白垩质覆盖 ;DP2~M1反前刺大 ,原尖后收缩沟明显 ,次尖有深的前收缩沟 ,中谷和后凹中常有附属小柱等。巨犀的演化历史可能比过去想象的更复杂。Indricotherium、Dzungariotherium和Paraceratherium为代表不同进化水平和支系的 3个属 ,不应合并为Paraceratherium一属。牙沟含巨犀化石层位的地质时代为晚渐新世。  相似文献   
48.
高邮凹陷D1井富含介形虫、轮藻和孢粉等化石。通过系统的微体古生物分析,首次对该地区白垩纪一古近纪微体古生物地层进行了精确划分,从下到上共建立11个化石组合:其中介形虫4个,轮藻4个,孢粉3个。文中还简要探讨了沉积环境演变,为该地区油气勘探提供有力的生物地层依据。  相似文献   
49.
湖北秭归盆地中侏罗世陈家湾组孢粉组合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了湖北秭归盆地陈家湾组孢粉组合,该组合可归入Cyathidites minor-Classopollis Callialasporites为代表的组合,时代属中侏罗世。陈家湾组孢粉组合的特征反映了秭归盆地中侏罗世泄滩组、陈家湾组和沙溪庙组三个组的孢粉组合的面貌基本一致,仅早期组合与中、晚期组合略有差别。建议以Gyathidites minor-classopollis-callialasportes组合代表湖北西部——重庆地区中侏罗世孢粉组合,早期为Lunzisporites pallidus亚组合,中晚期为Converrrcosisporites venitus亚组合。根据孢粉植物群在本区侏罗纪垂直分布情况,提出早侏罗世时期属亚热带一热带炎热潮湿气候环境,植物生长茂盛;早侏罗世之后,潮湿的气候仍占主导地位,但出现了干旱的先兆;中侏罗世早期进入了半干旱阶段,随后即为炎热干旱的气候所笼罩;至晚侏罗世达到非常干旱的程度,植物种类十份单调,唯有掌鳞杉科植物占据着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50.
衡阳盆地土壤动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衡阳盆地紫色页岩土壤 9种生境中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 ,共获得土壤动物35 85只 ,隶属于 4门 8纲 39目 ,其中线虫类、蜱螨类为优势类群 ,占总捕量的 5 0 2 4 % ;常见类群 1 2类 ,占总捕量的 4 4 0 1 %。从土壤动物水平分布上看 ,9种生境相似程度较大 ,其中尤以芦竹林和桃树林、阔叶林和桉树林、芦竹林和桉树林之间相似程度更突出。从土壤动物垂直分布上看 ,9种生境中只有桃树林、柑桔林垂直分布较为明显 ,而各种生境中土壤动物具有明显的表聚性。芦竹林、柑桔林、桉树林、菜地、阔叶林和桃树林 6种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及均匀度呈基本一致的趋势 ,且各生境间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