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2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102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对重症肺炎肠道菌群分布及肠道黏膜屏障的影响,为重症肺炎患者选择可靠的营养支持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重症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所有患者入院即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建立全胃肠外营养(TPN),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EN)及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记录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第0、7、14 d时活菌数的分布情况,分别计算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弯曲杆菌、乳酸杆菌活菌数,并进行组间比较。检测血清内毒素、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DAO)水平。比较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7 d、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大肠埃希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弯曲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 d,观察组血清内毒素、D-乳酸和DAO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菌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死亡,对照组1例死亡。结论早期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能够调节肠道菌群,保护肠道黏膜屏障,促进疾病康复,减少感染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微生态免疫营养剂对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作用,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40例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70例。患者入院后实施常规营养支持干预,其中研究组对象联合应用微生态免疫营养剂,使用时间为14 d。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水平。结果治疗第7天和第14天时,所有患者的CRP、PCT水平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该两项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4~+/CD8~+、IgA、IgG和IgM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7天和第14天时,研究组患者上述7项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均P0.05)。治疗第7天和第14天时,研究组患者粪便样本中有益菌数量高于常规组(均P0.05)。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2.9%(χ~2=7.937,P=0.005);同时常规组患者中发生胃潴留、腹胀、腹泻和便秘的患者例数明显多于研究组(均P0.05)。结论应用微生态免疫营养剂治疗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显著,不仅能减少患者血液中的炎症因子水平,还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改善患者肠道菌群,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3.
2012年羊肚菌在四川实现大田商业化栽培后,已相继推广到全国20余省市,成为一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产业.羊肚菌成功驯化后对羊肚菌的研究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对羊肚菌的资源发掘、遗传育种、栽培及产品开发等相关研究激增,但仍日益明显地表现出研究滞后于生产需求的现象.文中重点对2012年后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994.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L-丙氨酰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重症颅脑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6月到2020年6月选择在本院ICU诊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5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7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肠外营养支持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L-丙氨酰谷氨酰胺辅助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14 d。结果:研究组治疗第7 d与14 d的营养不足发生率分别为4.8 %和6.7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0 %和17.0 %(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总蛋白与白蛋白含量高于治疗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反应、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8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6 %(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值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L-丙氨酰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在ICU重症颅脑损伤的应用能降低患者营养不足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恢复机体的营养状况,抑制PCT的释放。  相似文献   
995.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与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0例可切除NSCLC患者,根据术前PNI将患者分为高PNI组(PNI≥50,235例)和低PNI组(PNI<50,165例)。患者术后住院期间生活质量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估。所有患者均采用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的方式随访3年,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不同PNI指数下可切除NSCLC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生存率、总生存期(OS)生存率,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可切除NSCLC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高PNI组术后SF-36各项评分和总分,PFS生存率、OS生存率均高于低PNI组(P<0.05)。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Ⅲa期、低PNI是可切除NSCLC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术前高PNI可切除NSCLC患者近期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均高于低PNI者,术前PNI可能作为可切除NSCLC患者远期预后评估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96.
摘要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联合益生菌对直肠恶性肿瘤术后大鼠肠粘膜屏障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32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模型组、EN组和EC组,每组8只。模型组、EN组和EC组建立直肠恶性肿瘤术后模型,EN组灌胃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EC组灌胃肠内营养混悬液加益生菌颗粒,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四组大鼠均连续灌胃7 d。观察各组大鼠小肠超微结构;检测occludin蛋白、D-乳糖及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和绒毛结构遭破坏,EN组和EC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occludin蛋白和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水平均较低,D-乳糖、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水平较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EN组和EC组的occludin蛋白和IL-10的表达水平较高,D-乳糖、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较低(P<0.05);与EN组相比,EC组occludin蛋白和IL-10的表达水平较高,D-乳糖、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较低(P<0.05)。结论: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可有效改善直肠恶性肿瘤术后大鼠的肠道屏障功能,提高occludin蛋白的表达,降低D-乳糖的表达,降低促炎因子IL-1β和TNF-α的表达同时升高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7.
摘要 目的:探讨肺功能康复训练联合肠外氨基酸营养支持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患者营养状态、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NSCLC化疗患者13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8例,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6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肠外氨基酸营养支持联合肺功能康复训练),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营养状态、肺功能、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更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呼气峰流速值(PE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Piper 疲乏量表(PFS)的行为疲乏、情感疲乏、躯体疲乏、认知疲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估量表(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肺功能康复训练联合肠外氨基酸营养支持干预NSCLC化疗患者,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及肺功能,缓解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8.
Liu J  Yang JJ  Liang XQ  Hu YF  Shi JY  Chen YX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0):2757-2764
固相形态磷是控制环境中磷素生物可利用性、迁移流失能力的重要形态.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的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光谱技术可在分子水平上识别目标元素周围的局部化学信息,在非破坏性、原位直接表征等方面体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成为表征化学物质存在形态和阐明化学反应微观机制的前沿技术之一,在环境化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简述了磷的XANES的基本理论,综述了XANES技术在矿物、土壤及有机肥中磷素固相形态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分析了该技术应用在环境介质中磷形态表征中所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指出XANES技术应与其他微观光谱技术及宏观试验方法有机结合,多种表征技术取长补短,以期为环境介质中磷素形态表征及转化机制研究提供全面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9.
盐碱胁迫下燕麦生长及阳离子吸收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Fan Y  Ren CZ  Li PF  Ren TS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1):2875-2882
在吉林白城地区盐碱土上监测了3个盐分胁迫水平下燕麦的生长动态及对土壤阳离子的吸收特征.结果表明:在低度、中度和高度3个胁迫水平下燕麦地上部生长和产量构成因素没有显著差异,但根部干质量和根冠比随盐碱胁迫程度的加重而显著降低,在成熟期,中度和高度胁迫下的根冠比分别是低度胁迫下的77.2%和64.5%.3个胁迫水平下燕麦的K+/Na+和Ca2+/Na+在三叶期差异最大,而在抽穗期无显著差异.随着盐分胁迫程度的加重,燕麦的离子吸收选择性系数在灌浆期显著降低,而运输选择性系数无显著变化.因此,燕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苏打碱土的盐碱胁迫,适应能力随着胁迫水平的增加而降低;燕麦根部生物量的减少和抽穗期较强的离子选择吸收能力可能有利于地上部的生长和产量构成.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评价不同森林类型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 以吉林长白山温带针阔混交林、广东鼎湖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云南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和江西千烟洲亚热带人工针叶林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2007年4月-2008年5月4种典型区域森林植物叶片和凋落物的碳(C)氮(N)磷(P)元素质量比与N、P再吸收率的分析, 探讨了4种森林类型N、P养分限制和N、P养分再吸收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 1)从森林类型上看, 温带针阔混交林叶片的C : N : P为321 : 13 : 1,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叶片的C : N : P为561 : 22 : 1, 热带季雨林叶片的C : N : P为442 : 19 : 1, 亚热带人工针叶林叶片的C : N : P为728 : 18 : 1; 凋落物的C : N : P也是亚热带人工林最高, 达1 950 : 27 : 1, 温带针阔混交林的最低, 为552 : 14 : 1, 热带季雨林的为723 : 24 : 1,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为1 305 : 35 : 1, 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的C : N : P的计量大小关系与叶片的结果一致; 2)从植物生活型上看, 常绿针叶林叶片的C : N均显著高于常绿阔叶林及落叶阔叶林; 叶片C : P与森林类型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 常绿阔叶林叶片的N : P最高, 常绿针叶林次之, 落叶阔叶林最低; 3)植物叶片的N : P与月平均气温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但叶片的C : P基本不受月平均气温影响, 叶片的C、N、P计量比与降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 4)高纬度地区的植物更易受N元素限制, 而低纬度地区植物更易受P元素的限制; 但受N或P限制的植物并不一定具有高的N或P再吸收率。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类型森林的叶片与凋落物的化学计量特征具有一致性, 但是环境因子对不同类型植物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