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18篇
  免费   1326篇
  国内免费   6388篇
  2024年   147篇
  2023年   672篇
  2022年   691篇
  2021年   610篇
  2020年   623篇
  2019年   625篇
  2018年   467篇
  2017年   607篇
  2016年   610篇
  2015年   696篇
  2014年   1033篇
  2013年   814篇
  2012年   954篇
  2011年   1046篇
  2010年   948篇
  2009年   987篇
  2008年   1149篇
  2007年   817篇
  2006年   782篇
  2005年   768篇
  2004年   796篇
  2003年   671篇
  2002年   662篇
  2001年   585篇
  2000年   513篇
  1999年   422篇
  1998年   319篇
  1997年   266篇
  1996年   293篇
  1995年   284篇
  1994年   246篇
  1993年   216篇
  1992年   241篇
  1991年   205篇
  1990年   186篇
  1989年   181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108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构建了含有恶性疟原虫抗原基因 ( AWTE)的真核表达质粒 p CMV- AWTE,以及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分泌性表达的原核表达质粒 p MC0 5 ,表达的蛋白 AWTE保持了疟原虫抗原的抗原性。将 p CMV- AWTE以及 AWTE两者混合各 1 0μg鼻腔免疫小鼠 ,一次后诱导机体产生了较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4.
以半矮秆育种为代表的“绿色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作物产量,但也带来氮营养利用效率降低的严重问题。“绿色革命”主要基于调控赤霉素的代谢和信号转导而实现。前期的研究发现,赤霉素信号转导关键因子DELLA蛋白通过调控GRF4而负调控氮素的吸收利用,为半矮秆品系氮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最近的一项研究进一步揭示了GA信号途径与氮响应交叉互作的新机制。该研究发现水稻(Oryza sativa)NGR5是氮素调控分蘖数目的一个关键基因,其表达受氮诱导。通过招募PRC2,NGR5对D14和OsSPL14等分蘖抑制基因所在位点进行H3K27me3甲基化修饰,从而抑制其表达。而在半矮秆背景下超表达NGR5可以提高低氮水平下的水稻产量。NGR5同时也被发现为赤霉素受体GID1的一个新靶标,受到其负调控。该研究发现了调控赤霉素信号通路的新机制,并对高产高效的新一代“绿色革命”育种实践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几十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了细菌对很多药物的抗药性.为了克服细菌的抗药性问题,需要用新的思路去发掘新的抗生素,包括发掘细菌细胞中存在的抗生素作用的新靶点.蛋白质的分泌过程对于细菌是生死攸关的,它可能成为新药物的适合靶点.  相似文献   
6.
N-糖蛋白去糖基化酶(PNGase)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菌、植物、哺乳动物中的去糖基化酶,可以水解N-糖蛋白或 N-糖肽上天冬酰胺与寡糖链连接的化学键,并释放出完整的N-寡糖。PNGase在生物体内参与蛋白质降解、器官发育、个体生长等过程。人PNGase基因功能缺陷会导致先天性去糖基化障碍,小鼠PNGase缺陷会导致胚胎致死性,线虫PNGase缺陷使其寿命下降。本文对PNGase在不同物种的分布、蛋白质结构、酶学功能及生物学功能进行阐述,为PNGase的生理病理功能及致病机制的基础研究提供思路,为PNGase作为糖生物学工具酶或药物开发的创新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9):963
全球氮沉降不仅改变土壤氮和磷的有效性, 同时也改变氮磷比例。氮磷供应量、比例及其交互作用可能会影响植物种子性状。该研究在内蒙古草原基于沙培盆栽实验种植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 设置3个氮磷供应量水平和3个氮磷比例的正交实验来探究氮磷供应量、比例及其交互作用对灰绿藜种子性状的影响。结果发现氮磷供应量对种子氮浓度、磷浓度和萌发率影响的相对贡献(15%-24%)大于氮磷比例(3%-7%), 而种子大小只受氮磷比例的影响。同时氮磷供应量和比例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种子氮浓度和磷浓度。同等氮磷比例情况下, 低量养分供应提高种子氮浓度、磷浓度和萌发率。氮磷比例只有在养分匮乏的环境中才会对种子大小和萌发率产生显著影响。总之, 灰绿藜种子不同性状对氮或磷限制的敏感性不同, 同时种子性状也对养分限制表现出适应性和被动响应。  相似文献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