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金宇  周可新  高吉喜  穆少杰  张小华 《生态学报》2016,36(23):7702-7712
准确可靠地识别国家重点保护陆生脊椎动物物种的优先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问题之一。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s)模型,基于12个环境变量,对中国263种国家重点保护陆生脊椎动物建模,并预测各个物种在背景点的适生概率,迭加计算得到国家重点保护陆生脊椎动物物种的生境适宜性指数。此外,基于对生境适宜性指数的空间自相关分析,识别和确定国家重点保护陆生脊椎动物物种优先保护区,并对优先保护区目前的被保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家重点保护陆生脊椎动物物种的优先保护区的面积为103.16万km~2,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0.90%。优先保护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包括西南地区的秦岭-大巴山山区、云南省与印度及缅甸的交界地区、武陵山山区、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山区、阿尔泰山脉山区、天山山脉山区、昆仑山山脉山区;东北的大、小兴安岭、东北-华南沿海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少量分布。优先保护区中被保护的面积为50.40万km~2,占优先保护区总面积的48.86%,保护率偏低,未被充分保护。利用系统聚类分析,将未被保护的优先保护区划分成3种优先保护顺序,以期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2.
卧龙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卧龙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卧龙)是以保护大熊猫、珙桐等珍稀动植物及其生态系统的重点保护区。1980年列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自第三纪以来,因受喜马拉雅山及周围地区强烈抬升的巨大影响,形成相对高差达5000米的复杂自然环境,为各类动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多种条件,对物种的分化发展、分布有强烈影响。但因受冰川期的影响较小,保存了一些古老的动植物。故对两栖爬行动物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报告1976—1986年进行标本采集和观察的结果。自然概况卧龙位于东经102°52′—103°24′,北纬30°45′—31°25′。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63…  相似文献   
143.
南滚河自然保护区内的小型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滚河自然保护区位于北纬23°04’—23°30’,东经,99°—99°43’。面积6.600公顷,横断山高山狭谷地貌年均温17.4℃,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调查发现小型动物4月、14科、21属、42种。以黄胸鼠、滇绒鼠、锡金小鼠、斯化家鼠为优势种。社鼠、针毛鼠、臭鼩(?)为常见种。其他16种为稀少种。室内捕获率6.47%,耕地为4.62%,混交林5.06%,均以黄胸鼠为主。黄胸鼠为该地区鼠疫,出血热、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贮存宿主,故应加控制。  相似文献   
144.
1985—1987年,在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松鸦的数量动态进行了初步研究。已知油松林型松鸦遇见数为14.41只,占总数量的53.89%,是松鸦的最适生境。松鸦的数量波动全年出现高峰一个(7月),低谷一个(5月)。  相似文献   
145.
146.
王献溥  李信贤   《广西植物》1990,(2):155-160
铁杉特别是南方铁杉是苗儿山保护区的明显标志。本文着重介绍铁杉与阔叶树混交林的主要类型,指出它们主要分布在分水岭区域,林木生长密茂,植物种类繁多,涵养水源能力强,应加强保护,发挥其涵养水源和植物资源库的作用。林中有许多珍贵、速生树种,可选为周围山地造林树种,广泛栽培。  相似文献   
147.
1982—1987年,我们在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原麝(Moschug moschiferus)的数量现状及其保护进行了初步调查,现报道如下:工作区与方法本区位于山西省吕梁山脉中段,地处交城和方山两县交界,东经111°22′—111°33′,北纬37°45′—37°55′。全区总面积为10,443.5公顷。主峰关帝山海拔2830m。森林主要以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为代表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覆盖度74%。林外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黄刺玫(Rosa xanthina)、绣线菊(Spiraea alpina)和灰栒子(Cotoneaster acutifolus)等灌丛。调查方法采用:一、…  相似文献   
148.
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研究喀斯特石漠化时空特征及演变规律,对石漠化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以西南八省为研究区,利用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NDVI)、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地表反照率(Surface Albedo)和坡度(Slope)数据,借助ArcGIS等软件平台,分析石漠化在不同的坡度、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区内的变化。结果显示:(1)轻度和中度石漠化是西南主要的石漠化类型。从空间分布来看,石漠化发生分布面积最广的是贵州,其次为云南和广西。(2)从不同土地利用来看,2000-2015年间无石漠化面积最多,潜在石漠化次之。石漠化主要发生在耕地和林地两种土地类型上,其他用地上石漠化发生面积最少,但是极重度石漠化在其他用地上的发生比例很大,平均在11%左右。(3)从不同坡度来看,石漠化严重程度不随坡度的增加而加剧,在坡度6°-25°之间石漠化发生面积最大。(4)从生态保护区来看,2000和2015年西南喀斯特生态保护区是石漠化面积分布最多的区域,分别为27481.86 km2和21738.65 km2。最少的是大别山山地生态功能保护区,从变化量来看,增加最多的是三峡库区,增加1641.22 km2,减少最多的是西南喀斯特生态功能保护区,减少5743.22 km2。(5)利用NPP、NDVI、地表反照率和坡度能较精准的反演石漠化,其反演权重依次为0.33、0.42、0.15和0.1。研究时段内,西南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9.
杨永  刘冰 《植物杂志》2012,(6):18-21
保护区植物种类多样,本次调查发现115科527种维管植物,其中包括中国特有属24个,特有种173种,有39种金沙江河谷标志植物,如:优责马兜铃、龙须藤、云南羊蹄甲、灰毛莸、金雀马尾参、珊瑚苣苔、云南巴豆、丽子藤、栎叶枇杷、小叶石梓、须弥茜树、小檗关登木、云南豆腐柴、圆茎翅茎草、毛发唐松草、龙棕。  相似文献   
150.
从2003年1月到2009年12月,结合保护区内的巡护工作,行走样线2000多条次,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蓝马鸡的分布范围为375.29 km2,且全部位于针叶林带;该种群的数量约为650只,远未摆脱易危状况.蓝马鸡贺兰山种群保持着集小群的特点,集群大小在1~12只之间,比其它地区的小,这可能与种群密度较小有关.对活动节律的分析发现它们活动的早高峰期在上午的9:00~1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